中老年超重患者3年临床干预分析

时间:2022-07-26 08:32:50

【前言】中老年超重患者3年临床干预分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2方法 1.2.1临床检查 对56例超重对象行称重、身高、血压等测量,计算体质指数(BMI)[1];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肝功等;行常规腹部B超检查。对空腹血糖(FPG)异常者,再行OGTT检测,确定是IGF、IFG或T2DM,每年春季1次,连续3次。 1.2.2诊断标准 诊断高血压[2]...

中老年超重患者3年临床干预分析

摘要:目的 观察超重患者体质指数(BMI)与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的关系以及对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临件的影响。方法 计算56例超重患者BMI,进行血糖、血脂、肝功、肾功等生化检查,并行常规腹部B超。对FPG异常者,再行OGTT检测,确定是IGF、IFG或T2DM,每年春季1次,连续3次。对照组强调运动干预的同时对血脂异常的中高危人群进行药物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严格的膳食调节、热量控制,并对血脂升高的中高危人群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 随着BMI明显改善,高脂肪肝比例明显缓解,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更容易达标。绝大多数符合药物干预的中高危血脂患者经2月干预后血脂降至低危状态,且两组相比无差异(P>0.05)。6个月后治疗组符合药物干预的高血脂中高危人群明显少于对照组(P

关键词:中老年超重;血脂;血糖;血压;脂肪肝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超重肥胖已成为一种现代流行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10年4月~2013年5月我院门诊对56例中老年超重患者进行了3年临床干预,针对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及临件进行了跟踪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6例超重患者,年龄在36~65岁,平均51.4岁,其中男38例,女18例,36~45岁26例,45~60岁28例,60~65岁4例。干预前除2例血脂正常外,其余54例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IGT)7例,空腹血糖受损(IFG)1例,糖尿病(T2DM)4例,尿酸异常6例,痛风1例,胆石症4例(其中3例行胆囊摘除),高血压8例,高血压伴糖尿病2例。

1.2方法

1.2.1临床检查 对56例超重对象行称重、身高、血压等测量,计算体质指数(BMI)[1];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肝功等;行常规腹部B超检查。对空腹血糖(FPG)异常者,再行OGTT检测,确定是IGF、IFG或T2DM,每年春季1次,连续3次。

1.2.2诊断标准 诊断高血压[2]按WHO/ISH标准,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者。高血脂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3],三酰甘油(TG))>1.70 mml/L,或总胆固醇(TC)>5.18 mmol/L。高血糖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4]IGT、IFG及T2DM诊断标准。

1.2.3临床干预 第一步强调运动干预的同时,对血脂异常的中高危人群[3]进行药物干预。其中,运动坚持>5次/w,1 h/次左右的户外活动。形式上,>55岁者以小步幅快频率步行运动为主,步频100~130步/min,运动量以达身体浸汗到中度出汗为度,其它

2结果

2.1两组高血脂中高危人群经综合干预前后2月及6个月后情况,见表1。

2.2首次BMI、血脂、血糖、脂肪肝等统计情况,见表2。

2.3 56例超重患者3年中BMI变化BMI、血脂、血糖、脂肪肝情况,见表3。

从上表可以看出通过3年综合干预, 27例BMI达标正常,未达标者BMI集中分布于24~25.9,超重状况明显好转。同时随着体重的下降,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复查尿酸6例异常者转为正常,痛风1例症状缓解,未复发;IFG、IGT等6例转阴,1例确诊为T2DM;高脂肪肝比例明显缓解;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更容易达标。

3讨论

近年来肥胖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肥胖除了与遗传、内分泌紊乱以及代谢有关外,"肥胖主要是吃出来的"已达成共识,高脂血症发生发展与日常饮食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1,5-6]。营养过剩,热量摄取过多,多坐少动、酗酒、吸烟、精神紧张或焦虑等(聚餐、熬夜、工作压力大),均能引起血脂异常升高。本组人群以科技干部为主体,平均年龄51.4岁,事业上往往是专业学科带头人或技术骨干,室内伏案工作较长,户外运动相对较少,饮食以工作餐、自助餐为多,高脂肪高胆固醇高蛋白食物结构为主,存在总热量摄入过多基础,在不知不觉中往往导致体重超重或高血脂发生。对照两组高血脂中高危人群综合治疗情况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中高危患者血脂在服药的2个月期间可降至低危状态,且两组相比无差异(P>0.05),提示临床上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疗效比较确切。在主动运动干预和对血脂异常中高危患者药物治疗基础上,有意识强化膳食结构的调整,6个月后两组血脂反跳(即符合药物干预的高血脂中高危人群)比较P

肥胖与血压升高、脂代谢、糖代谢紊乱及尿酸升高密切相关[6-10],肥胖、高血脂、高血糖与脂肪肝的发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肥胖者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可引起多种代谢异常,从而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肥胖者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而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超重肥胖是目前公认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因为这些因素独立地影响心血管病(CVD)发生发展,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早期脂肪肝可逆转恢复正常,而长期脂肪肝可发展为肝硬化,危害身体。运动可提高心脏功能和保护心脑血管,增强肺功能,防止骨质疏松和减轻体重,能增加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理功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减轻日常精神压力,使人适应社会和自然。注意控制摄入总热量、改变饮食结构如降低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增加蔬菜水果量,增加运动活动量,是控制体重、减少肥胖的主要方法。通过3年观察和分析56例BMI不同区间患者临床血脂异常、血糖异常及脂肪肝人数,可以看出,随着超重患者BMI变化,超重比例分布及血脂异常情况明显改善,脂肪肝人数从69.64%减少到35.71%,临件如尿酸异常、痛风及IFG、IGT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更易控制。提示BMI是一个较好的临床观察因子,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当的运动锻炼、必要的药物血脂治疗等综合干预,可明确减轻体质量、纠治血脂异常,对防止脂肪肝、减少临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邢渊.我国超重肥胖的诊断标准探讨[J].青岛医药卫生,2007,39(1):60-61.

[2]徐成斌.高血压治疗新策略-"SELECT"优化治疗[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12(6):401-406.

[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390-419.

[4]杨文英.重视预防,规范管理--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 ,24(2):121.

[5]陈育文.健康管理干预对血脂异常人群体重指数、血压和血脂的改善情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78-1579.

[6]姜智,陈敏,魏华.中老年机关干部体重指数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06).

[7]陈志明,何晓琴.医学营养治疗对血脂异常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1):5-34.

[8]方顺源,施世锋,刘庆敏,等.杭州市城乡居民超重及肥胖与相关疾病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7):852-853.

[9]陆维.健康人群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503-2504.

[10]李玲.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干预策略[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2):1602-1604.

上一篇:现代汉族年轻女性“倒三角脸”与“方脸”下面... 下一篇:不同前牙转矩DamonQ自锁托槽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