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法让词语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

时间:2022-07-26 08:31:16

创新教学方法让词语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进行词语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合适的语境,深入挖掘词语的内涵,让学生充分触摸语言的温度,感受文字的无穷奥妙,让词语教学焕出发生命的光彩。

一、让词语在运用中鲜活起来

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要“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以此来进行有效扎实的词语教学。还原词语教学应有的章法,让语文课堂本色尽显,让它充满浓郁的语文味道。

教学片断1。“熟练”一词教学。师:出示“熟练”一词,找找看,它在哪里。然后读一读它前后的句子。(生找,读。)师:这里的“熟练”是说读书读得熟练。(板书《望洞庭》)还记得这首诗吗?谁能背诵下来?生:(指名背)湖光秋月……”师:他背的怎么样?谁能说一说,要求用上“熟练”这个词语。生:XX同学古诗背得真熟练!生:XX同学《望洞庭》背得十分熟练,还很有感情呢。师: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在做什么,然后用“熟练”说一句话。(老师在电脑上打《望洞庭》这首诗,因为对电脑不熟练,经常把字打错。)生:老师用电脑打字,因为老师不熟练,经常打错字。师:老师还是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吧。(老师很熟练的在黑板上把《望洞庭》这首诗写好。)生:老师熟练地在黑板上写了一首《望洞庭》。

师:“熟练”一词可以用以形容朗读背诵得很流利,同样也可以形容用笔书写得很顺畅。

以上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在课堂上着力创设了多个语言运用的有效语境:先从文中提出词语“熟练”,感受“熟练”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把书读得滚瓜烂熟的”。接着创设了新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感受背诵流畅可以说“背得熟练”。在逐步提高难度,从电脑打字、黑板上写字等方面进行对比引导,体会书写流畅还可以说“写得熟练”。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丰富了“熟练”一次的语用范围,将语境逐步延展。这样的词语教学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词语,使得学生跨越了从“理解”到“运用”的沟壑,相信今后他们面对这一词语时也会运用自如。

词语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应当实现其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要运用自如。所以,词语教学,要以文章中具体的语境为基础,才能让词语在运用中最大限度地增值,同时也在语境中变得鲜活。在这样的运用中,学生记住的不是死的、单独的词语,而是鲜活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运用范例。这样的词语教学,才是最有实效的。

二、让词语在情境中温暖起来

董桥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曾说:“人心是肉做的,文字也是肉做的,是有呼吸的,有脉搏的,有翅膀的。再容易的词语,都有可能让课堂变得富有朝气。” 词语教学是语文课堂学习的必经通道,“通道”越通畅,我们的语文课堂会更精彩、更丰满。

教学片断2。“抚摸”一词教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先利用词典自行理解了“抚摸”的含义,接着又让学生找近义词:触摸、轻抚……随后,老师走近学生,轻轻地抚摸着学生的头,告诉学生,这就是抚摸。同时轻轻地问学生,当老师抚摸你的时候,你心里幸福吗?这样的幸福,你还在其他时候体验过吗?此时,学生们的思绪开了闸,纷纷举手发言:生:爷爷抚摸着我的头,说:“做事情要认真点。”生:我生病去医院吊水的时候,爸爸抚摸着我的脑袋说:“男孩子要坚强些!”生:奶奶经常抚摸着我的头,问:“今天想要吃点什么菜?”

接着,老师又启发学生,除了在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温暖抚摸,其实,在大自然中也有很多温暖的抚摸呢,你能找到吗?学生们七嘴八舌,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在不断的交流中,孩子们妙语连珠。生:风儿轻轻地抚摸着小草,给它们穿上了绿衣裳。生:春风抚摸着花儿,花儿绽开了美丽的笑脸。生:春风像妈妈的手,温柔地抚摸着大地…………

“抚摸”一词,看似简单,但是老师就是在这样简单而又独具匠心的抚摸中,让学生们体验到了抚摸的幸福,感受到了抚摸的温暖,以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引导他们感悟“抚摸”一词。通过这样的语境创设,学生们触摸到了词语的温度,词语教学也得以进一步升华。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感受到的是富有生命力的词语,体验到的是富有生活气息的语境。

三、让词语在挖掘中丰厚起来

在汉语中,每一个字,都是一副美丽的画;每一个词语,都蕴藏着一段美妙的传说。我们在进行词语教学的时候,不能只注重意思的理解,而应当尽量去挖掘词语的内涵,让词语教学富有生趣,让学生体悟词语潜在的、深层的含义,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片断3。“奴仆”一词的教学。师:吴王和越王他们俩本来是生死宿敌,可是却变成了主人和奴仆的关系。孩子们,明白奴仆是什么吗?生:奴仆是给别人做事的。师:那我为你做事情算奴仆吗?生:奴仆就是服侍别人的。师:他提到服侍别人,是有这个意思的。还有补充吗?生:奴仆有点像保姆,但和保姆不一样的是,奴仆没工资,保姆有工资的。师:哦。像现在的保姆,只不过待遇差点。生:古时候打仗的时候,一个国家战败了,国王就会被抓过去,当战胜国国王的奴仆。师:奴仆是什么样的呢?看黑板,老师画一画,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画的内容想象一下。师:(一边画、一边叙述)瞧,这个人站着这里,但他的腰却弯着,显示出对主人的恭敬。这是两只手,这是头,每次见到有人来时,都要把头低着,并且手要交叉放在身体前面。猜猜看,这样的人会是什么人呢?生:是奴仆、奴隶。师:是的,古时候,女的见到了男的都需要像这样低着头,显得听从、恭敬。这样的人很听话,但她们的日子却过得异常艰苦。师:(师继续作画)接着看,这是一只手,抓住了她的头发,想骂的时候就骂,想打的时候就打,这样的女人毫无地位可言,这样的人在古时候是什么?――这是奴仆的“奴”,明白了吗?还跟我们现在的保姆一样吗?师:但现在就不一样了,虽然有人做了保姆,但在同学们家里的时候,地位还是平等的。虽然为你们提供服务,但你也得提供报酬。可是在古时候,“奴”却是没有任何地位的,没有地位也就意味着没有尊严。接着,我们继续看另外一个人。同样,这个人的腰也弯得非常厉害,(师边讲边画)同时,头上还带着一种东西,这是古代的刑具。我们一看就明白了,要么是犯人,做了坏事被抓了起来,接受惩罚;要么就是战俘,就是打了败仗被对方抓起来的人,这样的人还要在屁股后面插一根毛,当作尾巴。头上带着刑具,屁股后面有尾巴。你知道是什么吗?生:牛、马、猪……

师:对,因为牲口是有尾巴的,看到他们,你有什么样感受?生:很难受,这样的人生不如死。师:他们还必须干很重的活计,这样的人在古代叫什么?生:仆。师:对,(指着黑板上的两幅画)古代这样的女人加上男人就叫――生:奴仆。…………

教师运用自己丰实的语言文字底蕴,通过一系列的文字知识,形象地将“奴”和“仆”“画”了出来,把这两个字形象化,对字的本源进行了讲解。这样的词语教学,由浅入深,让学生有层次地进行理解,在无声中润物。词语也就在不断深入地挖掘中复活了,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带着孩子们去触摸语言,感受它的温度,去体验字词,感知它的冷暖。我想,这样的教学,不但会让词语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也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无穷的魅力,更会为学生素养的提升夯实基础,这不正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所追求的吗?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略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下一篇:基于人才成长的初中体育教学拓展训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