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

时间:2022-07-26 08:25:23

浅谈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

[摘 要] 环境会计是指将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纳入会计核算,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与属性,核算评估企业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建立环境会计,对于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保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开展环境会计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开展环境会计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我国的环境会计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

[关键词] 环境会计 可持续发展 建议

一、我国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1.环境会计的涵义

环境会计是指将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纳入会计核算,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与属性,核算评估企业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是环境科学与会计科学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环境会计要为宏观经济管理与微观经济管理两方面提供所需信息。要想实现这种要求,就需要对原有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在定义环境会计的时候,可以对现有的会计的定义加以扩充,形成能够涵盖三类环境会计系统的环境会计定义:环境会计是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和其他组织的各种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经济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分类和序时核算与监督,为企业内外部有关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数量化的和其他形式的信息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

2.我国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全球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自然资源的迅速耗竭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了实现环境资源在人类作用下的良性循环,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开展环境会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环境会计提供的信息对资源合理配置和人类长久生存十分重要,当今社会地球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的失衡、自然资源的短缺,严重威胁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人们正在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和技术等方面寻找治理的方法和策略,而环境会计正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2)建立环境会计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我们按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包括计算个人消费支出、个人总投资、政府支出及净出口等,未考虑环境因素,治理环境污染所发生的费用只作为国民生产总值的扣除项,而环境污染造成的破坏损失及环保收益未能得到充分反映。如果国家以此制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有关政策,则企业不清楚它们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没有压力在环保上进行投入,则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将会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3)我国严峻的环境状况需要环境会计予以反映和监督。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情况,近年来我国大批森林草场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产品经济的状态下,忽视了资源和环境的补偿。一方面以粗放的方式掠夺资源,另一方面出现严重资源赤字。

二、我国建立环境会计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会计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1.我国国情对构建环境会计的制约

长期以来,国人根深蒂固的概念是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由此形成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其次大部分环境资源的所有权是国家的,作为国家基本经济单元的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在没有法律和制度的规定下,企业并没有真正形成环境责任意识,也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2.环境会计与传统会计存在的差异

环境会计作为传统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虽继承了传统会计的一些特性和原则,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环境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核算与传统会计都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环境会计要素确认标准与传统会计的真实性原则相冲突的问题。环境会计中,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难以取得实际的原始凭证的,在对环境会计中增加的”环境资产”、” 环境负债”、”环境资本”等科目进行确认、计量时,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2)环境会计要素计量标准与传统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相冲突的问题。环境会计的诸要素不是商品,难以在市场的交换中实现其价格,并通过价格表现其价值,环境会计必须建立适合环境会计要素特点的计量基础。

(3)货币计量在环境会计计量中的局限性问题。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货币计量是传统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之一。而环境会计的计量单位仍然采用货币计量为主,但是,环境会计中许多事项无法用货币进行度量或很难将实物量转化为货币量度,例如污染的空气、毁坏的热带雨林,难以将其折算为货币进行计量。因而现阶段环境会计的计量采用货币计量、实物计量、文字叙述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3.环境会计领域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

环境会计由环境学、会计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交叉渗透而成,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运用到多门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手段,要求财会人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掌握多学科知识技能。但目前我国培养会计人员还是以传统会计为标准,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相关专业即使有所了解也只是审计、税务、财政等,很少有在环境、生物等方面有所研究的。所以就企业目前财会人员的现有的素质来看,明显达不到要求。

三、建立我国环境会计的建议和思考

针对目前我国在环境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笔者对建立我国环境会计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加强政府方面的监督指导力度,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许多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一个"先污染,后治理"的曲折发展历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为了控制这种传统落后的社会发展模式在我国重演,加紧推行企业环境会计的实施,必须首先建立健全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律形式约束、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制定有关法规,使企业更加明确自身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社会责任及其评价标准,明确企业环境会计和报告方面的责任和要求,促使企业贯彻实施企业环境会计。

2.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环境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性造成实务操作存在的问题,反映出环境会计理论的不成熟。环境会计实务的推广应以理论的不断完善为前提条件。由于环境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尤其在计量环节上没能突破,使得当前环境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为此,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借助适当的理论指导,才可望突破实务的障碍。如果政府或相关部门能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界在环境会计方面做些研究,成立环境会计理论及应用专题课题组认真研究得出相应成果,将会提高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促进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更好地结合。

3.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

由于财务人员在实施环境会计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企业应加强环境会计人员的培养。一是加快环境会计教育的发展,争取在各种高等或专科学校会计专业中开设环境学选修课程,努力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环境保护知识。二是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环境知识培训,使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知识有充分的认识,提高其环保意识和经济与环境双赢的观念。三是加强会计人员与企业内部的环境工程技术人员的沟通与协作,互相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共同探索建立环境会计的有效途径。四是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引进国外企业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论教材,培养适合企业开展环境会计的适用性人才。

4.积极推行企业环境审计监督,开展环境会计第三者认证工作

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主体是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企业存在着不能全面、如实地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可能性。同时,社会公众要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要具有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因此,企业环境报告与企业财务报告一样,客观上要求独立的第三者对企业环境报告和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监督、鉴定和评价。通过鉴定和评价,取信于社会公众,使企业的环境经营管理得到应有的回报,进而更加促进企业环境会计的积极实施,形成整个社会的环境保护效应。由社会环境审计机构对企业环境报告和环境会计进行审计鉴定,出具环境审计报告,是推进企业环境会计稳步发展的强有力措施。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从事环境报告审计的组织主要有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主,聘请环境管理专家参加的环境审计和以社会环境监督机构为主,聘请会计专家参加的环境审计两种形式。我国目前可从企业在环境会计中披露的信息范畴来确定审计机构的组织形式。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应达到能够发表独立客观公正的环境审计意见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静江:企业环境会计和环境报告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秦大河 张坤民 牛文元: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新华出版社,2002

[3]郭敬娟:环境会计的计量和信息披露模式研究.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3

[4]何少娟: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实施展望.广东农工商干部学院学报,1999

[5]耿建新: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会计研究,2002

[6]丁红燕:环境会计报告模式研究.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

[7]徐红樱:我国开展环境会计的问题及建议

上一篇:如何培养现代化的会计人才 下一篇:权益成本披露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