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旅游专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时间:2022-07-26 08:02:30

浅谈中职旅游专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 要】为促进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专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针对中职旅游专业在组建班级、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引导组建班级、构建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2011年,我国三大旅游市场发展迅猛,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26亿人次,旅游收入近2万亿元,国际入境旅游人数13542万人次,外汇收入485亿美元,国内居民出境人数7025万人次。由此可见三大旅游市场的全面发展,我国已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同时一种趋势摆在我们面前:旅游市场竞争国际化,旅游产品生产精细化,旅游管理规范化,在这种趋势下旅游业所需人才数量之大、门类之广是其他产业所不可比拟的。从旅游业两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从业人员情况调查得知:2010年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显示11781家星级饭店中,从业人员达158万人,其中大专学历占20.16%。2012年9月4日,国家旅游局公布截至2011年底,全国旅行社的总数为23690家,全国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近30万人。顺应形势旅游教育也与时俱进,到2010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967所,在校生59.6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001所,在校学生49.03万人,两项合计在校学生为108.64万人。旅游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因为提高旅游质量必须通过提高旅游教育质量,因此各大专旅游院校、中职旅游学校等必须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专业性强、技能性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办校之本、当务之需。

在此就中职旅游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1、中职旅游专业存在的问题

1.1中职旅游专业组班难

现在的中职学校学生选择学习旅游的越来越少,对旅游就业班或宾馆(酒店)就业班学生不感兴趣,班级无法组建。这样有少量学生选择学习旅游或宾馆专业的只好与其它专业合并开班,有的学校已经没有全日制旅游班或宾馆班,只好开设短期培训班,而市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已是供不应求,这是个矛盾,让我们纠结的问题。

1.2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明

中职旅游专业主要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动手能力强,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好,学生绝大多数将来将在旅游行业的一线服务岗位和基层管理岗。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只要“实用、够用”就行,但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一定必须具备。而目前我国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复制版”和“压缩版”,只注重中等职业教育“中等”的一般共性,而忽略了其“职业”的特征,无针对性,虽然增加了教学生产实践环节.但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硬件上缺少足够的实践场地,软件上无具体内容、方法及评价指标,因此体现不出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职业性特点。中职培养目标应是“一线服务骨干和基层管理”工作人员,在现有的中职学校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大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训手段等方面还是沿袭着老一套教育,“中等职业”层面的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培养目标定位不明。

1.3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很多

1.3.1实践教学职业教育思想落后,缺乏前沿性。大部分中职学校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在实践教学思想上重视不够,实践技能教学很简单,而且跟不上专业发展的步伐,相对滞后,如西式铺床、部分餐巾折花在行业上早已淘汰,但老师们还花很多课时,认认真真地教着学生;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大部分还是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将教学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意识在部分中职旅游专业教师中很缺乏;同时实践教学的实训教材几乎没有,因此无法突出自身技能特色。

1.3.2实践教学无量化评价指标,目标和要求不明确,课堂实训时间严重不足,自然效果也不佳。众所周知中职旅游教育应该以培养一线服务和基层管理人才为主,但许多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不一致,甚至脱节。比如,目前的实践教学往往只能针对其中的某一项内容进行实习,不能达到系统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生对专业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不能全面锻炼其专业技能的目的。同时实训时间严重不足,而且分散,在这种传统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下无法保证专业技能的掌握,往往是在某项专业技能还未掌握或还不熟练的情况下,实训就结束了。学生看似面面俱到,什么都学了,其实是“蜻蜓点水”,学得不深不精,实训结束后大脑一片空白,忘得一干二净,这样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就大打折扣了。

1.3.3毕业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其技能要求不高,内容形式单一。酒店顶岗实习应该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部分技能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重要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平台。然而,毕业实习这个环节大多数中职学校把它都放在最后一个学期,而学生又以找工作为由往往对学校的实习安排熟视无睹,而是自己找实习单位。同时学生实习地点不固定,导致正常的实习计划无法贯彻落实,难以达到毕业实习的目的,因此毕业实习几乎流于形式。即便是学校安排了到酒店集中顶岗实习,但酒店服务实习内容层次过低,以简单劳动为主,学生也没有激情。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学生的整体满意程度较低,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的酒店实习在执行过程中:一方面几个月的实习期间里,几乎是重复着低技能的简单工作,学生普遍感觉所学与所做不相一致;另一方面实习期间正值旅游旺季,劳动强度过大,影响了学生实习积极性的发挥。

1.3.4师资力量难以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历史不是很长,很多学校在师资、实训设施都不具备的条件下开办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寥寥无几。众多旅游专业的教师要么是文化课老师改行过来的,要么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教师普遍缺少从事旅游工作的实战经验,很难胜任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重任。这种状况的师资力量,使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2、解决中职旅游专业问题的对策

2.1加强专业引导,建立特色班级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不选择旅游专业的主要原因是:工资不高,待遇不好,技术含量低。很多岗位需要从基层干起特别需要有耐心,能吃苦。他们对这些无法接受。这与我们专业课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很大关系,实际上酒店、旅行社是锻炼人的一个很好平台,是建立人脉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最好地方。其次学生不选择旅游专业主要是旅游专业学的课程太泛,无具体目标,各项技能都要学,却没有一样是精通的。现在有些学校开办高尔夫班、空港班、茶艺班、调酒班,一方面,通过专业化方向来满足学生对专业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为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发挥自身特长,成为“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结果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

2.2构建课程体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要能够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同时给学生留下个性发展空间,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2.1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突出职业特征

调查表明,很多用人单位认为中职旅游专业应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旅游人。而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首先要求课程设置具有职业针对性,如在设置英语课程时,开设《实用旅游英语口语》,教师要强化口语教学;《中职语文》可编写校本教材《中职旅游语文》来代替。只有在课程设置上突出职业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才能体现出中职旅游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

2.2.2以科学设置课程为核心,淡化学科界限

中职旅游专业的部分课程内容已落后于专业发展需要,实用性不强,理论脱离实际。为此,必须改革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首先,开设会展旅游、旅游电子商务等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程,这是实现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化的基本保证。其次,组合相关课程,旅游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它所要求的基础知识涉及面广,包括管理学、法学、历史学、经济学、宗教学、、民俗学、地理学、语言学、文学、美学等十多学科领域,学校开设相关课程达二十门以上。在不足三年的教学时间里,要全部学完几十门课程是不现实的,必须对课程进行组合。如将《礼貌礼节》、《服务语言艺术》、《公共关系》等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专业适用的《旅游公关礼仪》;将《饮食文化》、《菜点与酒水服务》等课程的部分内容进行有机综合成《旅游饮食》,通过设置综合化课程,淡化学科界限,大大减少了重复机率,既节约课时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2.2.3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重组课程结构

在课程设置中,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文化知识和能力水平,兼顾他们的个性特长,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使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适应旅游从业的多样性和旅游企业内部职业的变化性,从而提高旅游专业的适应性。要想同时达到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就必须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对必修课程进行压缩,增加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以本专业不同方向所共同需要的课程,主要包括“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原则以通用和实用为限;选修课程的设置覆盖面较广,涉及相关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旅游知识,可以设置专业方向课程供学生选择,如酒店服务方向选修课程,包括前厅服务、康乐服务、调酒技术、茶艺等理论与实践课程;导游服务方向选修课程,主要包括安徽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政策法规、导游实务、模拟导游等,通过增设选修课,主动适应旅游产业发展和人们旅游行为变化的新趋势,真正实现中职旅游专业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2.2.4以服务地方为落脚点,整编教材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适当增加符合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要求和反映区域旅游资源特征的教学内容,设置区域性的地方旅游资源课程。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和毕业生的反馈,旅游企事业单位中,大多数用人单位希望本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能够比较熟悉本地区的旅游资源特征以及旅游企业经营的基本状况等信息。为此编写校本教材,如《池州风光与物产》供旅游专业学生学习,可取得好的成效。

2.3中职旅游专业中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形成认知实践、模拟实践、专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2.3.1认知实践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实践的重点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实践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参观实习、考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课堂演示等多种形式,另外可以在假期安排顶岗实习,如酒店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景点调查实习等。

2.3.2模拟实践主要利用校内实验室,如形体训练房、多媒体教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导游模拟实验室、旅游信息系统等实验室 在校内的模拟实习一是配合专业课的实习,也是为校外实习打好基础,对于师生来说减少了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提高了实习效率,也降低了教学成本。

2.3.3专业实践目前主要有三大块内容 一是酒店顶岗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酒店中的各主要部门的服务流程和基层管理。二是旅行社实习,主要是了解和熟悉旅行社中的计调工作、接待工作、综合业务工作及基本带团服务规范和流程;三是旅游景区实习, 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游景区的经营体制、运行模式、管理方法及景点导游讲解的技能等。专业实践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而设计的,主要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时间至少一年,最好实施轮岗实习。通过专业实践,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培养学生服务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消费升级使旅游行业拥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行业步入黄金发展期。因此在中职旅游专业建设中,应构建新课程体系,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的从属地位,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建立梯次完整的实验、实训基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面向市场,增加投入,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与能力培养相辅相成,进一步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曲秀梅.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

[2] 基于PBL的旅游专业教学新模式[J].旅游学刊 ,王玮2005,(4).

作者简介:

汪斌(1974-),男,安徽池州人,安徽省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教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酒店服务与管理。

上一篇:浅议“网页制作”在中职教育中的教学改革 下一篇:浅析中专电子专业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