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三学生生物学专业英语课认识的调查与冷思考

时间:2022-07-26 07:54:26

对大三学生生物学专业英语课认识的调查与冷思考

摘 要: 为了考查即将学习生物学专业英语的学生的英语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动态,笔者设计了词汇测试题及问卷,从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2004级中各抽查一个班,进行了词汇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两个专业的学生英语词汇基础较差,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尤其是专业英语接触得少,对专业英语的概念和作用认识模糊。同时对专业英语课的教学体系也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如授课应在三年级进行,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应有切合实际的专业英语教材,等等。但是有些意见则偏颇或不合理。调查显示,名牌大学的教学和考核体系可能不适于普通高校。作者认为:现阶段专业课双语教学不宜在普通高校盲目开展。

关键词: 专业英语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生物学 高等教育

随着我国加入WTO,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既精通专业又精通外语的高素质人才。生物科学专业英语作为专业知识传播与信息传递的媒介,已经成为从业人员的必备工具[1]。专业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基础英语阶段获得的能力,保证大量的英语阅读实践,扩大专业词汇,使学生真正以英语为工具,熟练地获取和交流本专业的信息[2]。目前我校的生物学专业英语课为专业选修课,一般安排在四年级上学期,总课时30个学时。为了更好地搞好教学,我们对大三(2004级)生物工程和生

物技术两个专业各抽查一个班,进行了词汇测试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2分,其结果令人深思。本文将调

查结果整理如下,供教育同行指正,以更好地促进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学工作。

1 调查方法与内容

自行设计词汇测试题一套,普通英语词汇与专业英语词汇各50题,均为四选一选择题,公共英语词汇题为CET四级水平,专业词汇题多为在三年级专业课学生已经学过的专业词汇,抽查的班级为学风较好的两个班级,闭卷考试,统一阅卷评分。

调查表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公共英语学习情况,另外一部分是调查学生对即将开设的专

业英语课的认识和建议,让学生与词汇测试题一起完成。之后,逐项进行统计,以得出科学结论。

2 结果与讨论

2.1 测验成绩

两个专业的学生英语成绩普遍较差,普通英语部分得分在21.75(40%得分率);专业英语词汇则得分更少,仅10.72分(20%的得分率),总分只有34.46分,最高分仅为70分。这说明,作为一个非重点高校,受生源限制,或是可能受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没有调动,导致专业英语课学习的起点较低,很多在名牌大学应用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能在这里无法实施。

2.2 英语基础及公共英语学习情况

我校生物类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仍需加强, 51.6%的学生未过四级(而有些与我校地位类似的高校生物类专业的本科生在第三学期末四级考试的通过率为50%-60%,多数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读写听说能力[3]),86.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词汇量只有2000-4000,只有13.4%的学生认为自己词汇量达到6000以上。有近半数的学生认为,不过四级就可以毕业拿学位证很正常。

作为非专业英语的学生,有近60%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专业服务,极个别的学生可能是想从事英语方面的工作,也有25.8%的学生认为学英语用处不大,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其他学生学英语的动机则较为分散,如“做高中英语教师”、“学电脑”、“不喜欢英语,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不得不学”等。

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在专业课中已经接触过专业英语,已经学过文献检索课,但从调查结果来看,有28.8%的学生表示“不会查英文资料”,有62.7%的学生选择了“偶而查下,从未仔细读过英文资料”,经常查阅英文资料的只占8.5%,这说明,在三年级的专业课中,对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要求过低,这将会影响以后的文献调研能力的培养。

2.3 对专业英语教与学的看法

2.3.1 对生物学专业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的认识

专业英语,也叫专门用途英语,这里所说的用途(purposes)主要有两点:一是工作的需要;二是学术研究的需要[4]。调查显示对于专业英语课的概念和重要性多数学生认识不足。对专业英语的概念理解如下:学习一些专业术语;英语专业词汇的学习;与生物学相关的专业术语及专业文献资料;生物专业术语及论文方面的英语;与生物学相关的非常用英语;与生物学专业关系密切的英语;生物学所需的英语知识;关于生物学的一门英语;为专业服务的英语等。多数学生还是认为主要是词汇学习。对于专业英语的作用,看法不一,如:为学习专业课服务;便于科研交流;与同行交流,与国际接轨;分享资料,能更好地阅读外文文献;查阅和阅读英文生物文献资料,提高写作能力;查阅文献之用;更好地阅读英文文献;便于查阅专业英语文献;帮助深入地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不知道,可能是应考;有助于中国生物科学研究吸取国外生物学研究成果;对一些专业术语有所了解等。也有学生答“不知道”。有72.6%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课“用处很大,要认真学习”,只有21%的学生表示是为了学分而学专业英语课,极个别的学生表示不会选修该课程。这一切说明,尽管理解有误,但对专业英语课还是寄予一定希望,即希望通过该课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2.3.2 对专业英语课教学的看法

首选是选修课时间安排问题。只有14.5%的学生认为应安排在四年级上学期,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应安排在三年级的某个时间或整个三年级。四年级安排专业英语课有一定道理,因为学生学了专业课后,有了一定专业基础,易于接受内容。目前我校安排在这个时期。但是由于大四的学生此时正值找工作和考研期,由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考研竞争也日趋激烈,可能会使学生心浮气躁,不安心于学习,使专业英语课成为“垃圾课”。有30%的学生会受考研或找工作的影响而不认真上课。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专业英语课最佳时期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同时,也没有统一强制选修专业英语课,选课自愿,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否则对近1/6的学生来讲,纯粹是一种痛苦,也会对其他真正选课的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在专业英语教材方面,有过半数(58.1%)学生认为“应有切合实际的专业英语教材”,总共只有37.1%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编写教材。专业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学院专业英语老师上课都是自寻材料,采用临时复印的国外教材资料或国外杂志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讲课的内容,这严重影响了课程体系的统一和严整。而正式出版的生物学专业英语教材,相对于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内容则太宽泛,不能体现专业特色。因此应重视专业英语教材建设。

中山大学等名牌大学在生物学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英语教学体系[2]。与我校不同,中山大学的生物学专业英语课是本科必修课,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教学总时数为72小时。一年的教学效果检查一般安排四次考试:两次中期考和两次期末考。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以闭卷考试为主。考查内容包括专业词汇、重点句段的理解(包括英译中、中译汉)、专业论文阅读、短文和论文摘要的写作。学年考试则以学术报告的形式进行,除了用英语报告本人的研究以外,还要用英语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两个问题。可见中山大学对学生在专业英语上的要求极为严格,已经形成一个完备的考核体系。学生对这种考核体系“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对以学术报告的形式进行考试给予较高的评价”。反观我校学生的看法,认为“难度太大”、“难度有点高”各占1/3,认为“要求并不高”的只占1/3。比如,对于课程结束后,布置翻译综述的作业,有24.2%的学生认为“难度太大”,只有24.2%的学生认为“要求并不高”,其他半数的学生认为“完成有一定的困难”。出现如此大的差距,除了生源的原因外,个人认为学风建设才是解决之道。

各个高校都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但略显“新颖”的是在课堂上,抽时间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讲解特定的文章,然后由其他学生进行评讲、更正,最后由教师总结[5]。文献作者是高职教师。但在我校好像行不太通。只有35.5%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而有14.5%的学生认为“这是老师放弃自己的职责,老师应付我课酬”,还有43.5%的学生自认为“自己水平有限,可能讲不来”。在专业英语教学的语言上,多数同学(72.4%)可能还是希望以英语为主,辅以汉语的,全用英语,除了对专业课教师是个巨大的挑战外,其实多数学生可能不易接受。在专业英语教学目标中,读写听说译的能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但也有个轻重问题。

关于自由填写的其他建议和意见,仅有6位学生(不到10%)写了几句,如“本人英语太烂,而且兴趣不大,专业英语开为选修课,为考研者而设!”;再如“不要要求太高,我不太喜欢英语,同时英语成绩也蛮差”,但对教师的要求却很高,“最好采用趣味教学,教学方式可采用多种”;再如“要从大一开始就开设这门课,现在感觉学起来太晚了,除了考研的同学已经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了”,抱着这种心态,无论教师如何卖力教,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另外从一年级起学专业英语不现实。专业英语是从基础英语阶段向专业应用的过渡, 一般安排在基础英语学完之后[4]。另有一未过CET四级学生的话却饱含哲理:“专业英语着重应培养实际应用能力,而非为考试而专设,应用广泛,应向学生具体阐述内容,可介绍具体应用后考察学生反映,完成具体的对应的教学设计,不应强调结果,应着重教学过程,……”,但试想如果基础都不牢,专业词汇都认不全,如何“实际应用能力”?教学过程重要,但人们考查一门课的教学效果,更着重于“结果”的,如何实现“不应强调结果,应着重教学过程”?当然也有学生真诚地希望“能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学点东西”。有学生认为:“要学习专业英语,重点不能在词汇,我们只要认得,能理解其含义即可”,看似很有哲理,实际上较难实现。掌握专业词汇是进行专业外语学习的基础,优秀的专业英语教师无不重视专业词汇的教学,每两三次课就进行一次词汇测试[6],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这个在我校似乎很难行得通,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思想压力,但是文献作者所在高校是一所市属高校而已。市属高校学生可以办到的,作为一所省级高校的学生如果难办,是个值得沉思的问题。当然,专业英语不单单是词汇,而是读写听说能力的综合训练,而实际上更重要的是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这与CET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偏重阅读理解是一致的。也有学生建议“多读,多听,多练”,很有道理,但这主要是从“学”的角度上讲的。

随着专业英语的日益重要,目前已经有近百所高校纷纷进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或全英语教学[3,7―8],多以双语教学为主,甚至不惜请外教上专业课。双语教学 (Bilingual Teaching) 一般是指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专业课的教学,可以培养受教育者“双语、双文、双能”的素养,这对提高我国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3]。但是双语教学学生基础不同,起点不同,效果也不同。双语教学也会有受学生基础不能适应双语教学、学时相对不足、适用教材缺乏等问题。尤其是学生听说能力不高增加了授课难度,相当学生对双语教学有畏难的情绪,极大妨碍了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9]。非重点院校,在本科专业英语教学上,不能盲目跟风。在我校,个人认为不宜盲目推广双语教学,主要原因是多数学生起点较低,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结,既影响了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又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双语教学或全英语专业课教学,更适合在学生起点高(比如四六级通过率80%以上)的重点本科院校[6],或是在研究生阶段进行实施,否则只应小范围内尝试,而不是大规模地在各个专业、各个年级同时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伟,陈晓阳,李慧.生物科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文教资料,2006,3(中旬):79-80.

[2]张润杰,周昌清,张文庆.生物学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的几点探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5):88-90.

[3]刘建忠,周卫,吕早生.《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86-88.

[4]岳升彩.专业英语教学初探.考试周刊,2007,27:77-78.

[5]陆健.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一点体会.中国轻工业教育,2002,3:41-42.

[6]戚晓利.浅谈《生物专业外语》教学体会.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28(5):77-78.

[7]吴佳.对双语教学发展现状的探讨.考试周刊,2007,28:55-56.

[8]涂知明.大学全英文教授《动物学》探索.四川动物,2003,22(4):266-267.

[9]许晓春, 钟瑞敏,林朝朋.《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初探.现代食品科技,2006,22(2):207-208,211.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析 下一篇:影响高职美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