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药护理人员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职责

时间:2022-07-26 07:09:34

浅谈医药护理人员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职责

摘 要 药品现在关乎着病人的生命,也关乎医院和医护人员的信誉问题,把好药品质量这一关是至关重要的,因而本文从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入手,指出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也提醒广大医药护理人员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从而明确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范围和内容,学会撰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提高医药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也为推动医药护理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医药护理人员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质量检查合格,合理(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了所有的毒副作用、变态反应等。它不包括无意或有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既不是药品质量不合格造成的,也不同于医疗、药疗事故,而是药源性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可分为致残性药物不良反应、致死性药物不良反应、危及生命药物不良反应等,药品不良反应给家庭、个人、社会及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研究的目的,旨在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医护药剂人员一定要对药品不良反应危害的严重性有清醒的认识,对其高度重视,加强管理。

二、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产生的必然性是当代科学技术对人体和药物研究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包括药品因素,个体差异的因素,以及药品上市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的局限性,药物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多亦导致不良反应。另外,近年来祖国医学中的中药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如木通、鱼腥草以及含金属元素的制剂,引起了有关中医中药专家的高度重视,长期被忽略的中药不良反应也呈上升趋势。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中,中药不良反应占到0.53%,由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呈增多趋势,故中药也不能乱用。

三、明确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

①上市5 a以内的药品和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②上市5 a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③其他所有怀疑而未能确定的药品不良反应。处于监测期的新药由于上市时间短,往往容易出现在上市前临床研究中未发生的不良反应,在刚上市的时期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会比较集中,对于此类药品,监测人员应重点关注。

(二)内容

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内容是对临床用药中及用药后出现的已知的、未知的、罕见的、肯定的、可能的各种不良反应,包括:①因药品引起的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或器官损害的临床症状与体征;②疑因药品引起的各种类型的变态反应;③疑因药品引起的致残,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危及生命或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④疑因药品引起的致癌或致畸等情形;⑤其他所有的不良反应。

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撰写

第一,病例部分。首先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的上部分写明患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体质量、个人联系电话等,其次患者家庭以及既往药品不良反应等内容。再就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名称,是变态反应或是胃肠道反应等,所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内容。不良反应过程描述及处理情况,写清楚患者用药后所出现的何种不良反应,包括症状和体征,以及医生护士对药品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情况、治疗结果等内容。第二,怀疑药品和并用药品 这是撰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关键部分,填写表格前,首先考虑或确定引起本次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其次是并用药品,写出所怀疑药品及并用药品的名称、剂型、生产厂家、批号、用法及所用的剂量,使用该药的起止时间、用该药的原因(目的)等。第三,分析部分。医药护理人员充分调动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此次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性质、类型、危害的程度、预后情况、注意事项等,或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以往有无类似不良反应发生,分析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反应是否符合该药物的已知不良反应,停药后是否反应消失或减轻,反应是否是并用药的作用或患者其他情况等。所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撰写要有理有据,论述严谨。最后填写报告人的职业以及职务或职称,确认无误及无缺项后,最后签名报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集中后再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总之,医药护理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医护质量、还能减少国家及个人的医疗费用、减少医疗纠纷,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大量的信息和充分的证据,防止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这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本人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每一个医药护理人员的职责。同时,这对国家医药护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也对医患的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支持。

参考文献:

[1]欧明,王宁生.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大典[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

[2]谢金洲.药品不良反应与监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320.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医药与护理系)

上一篇:论导演对确定晚会风格的作用 下一篇:骨质疏松与血钙高低有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