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时间:2022-07-26 04:57:18

浅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语文课堂教学是错综复杂的综合教学。一节语文课,插入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教师提的问题具有激发性和学生回答的灵巧性以及师生的互动性。其次,语言要精练,提出问题要让学生听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不能盲目的乱提问,牵不到课文的重点,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根源,这样只会把学生越引越远,学生好像进入了魔幻世界,找不到头绪,有可能还让学生牵着鼻子走。一节课下来,自己讲的口干舌燥,晕头转向,该讲的知识没讲到,学生该掌握的没掌握,一个个听得目瞪口呆,没有一点反应。如此下去,教师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学生也一无所获。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使语文教学能上新台阶呢?我就此谈一些教学中的体会,不足之处,还望广大教师给于指导和提出宝贵意见: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故事对于小学生很有吸引力,运用故事来进行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点,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如在《燕子专列》一课,我讲述这样的故事导入课文: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在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频临死亡。在瑞士人民纷纷走出家门,寻找冻僵的燕子。这是在寻找燕子的现场,拍摄的一幅画面(课文插图)。这样一来,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来了。自然而然的进入课文,学习课文。

二、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思考

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是提倡“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但是,仅单纯地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那不过是做样子,摆花架子。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曾说过:“大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真正巧妙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自我主体意识,是教师启发、诱导的关键之一。歌德说:“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理解型问题设计

课文的理解一般来说,都是通过对于字,词,句,段以及篇章结构的引领和分析逐步完成的。我在问题的设计上就是重视方法的引导,分步化解,有机整合。例如对于重点句子的理解。而不是笼统的提问:“这个句子讲了什么意思?”,而是将其进行分解为“(1)查字典说说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2)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3)这句话想让我们知道什么;(4)连接起来试讲一下。”这样分解的过程不但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而且在解读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学会了理解句意的方法。

2.体验性问题设计

在语文的理解中,为了使学生深刻的理解课文,有时会对某些教学的情节和片段进行交流和对话,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我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文化层次和生活阅历,以及教学辅助手段和资料的趣味性,现实性和生动性。特别应重视这些材料在学生内心里的感受。其次,要考虑问题设计整体性和模糊性。例如,在《燕子专列》一文的教学中,我设计出如下问题“这些曾经面临濒临死亡的燕子,现在坐上了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叽叽喳喳的,有那么多的话想所说,想感谢。如果,你是其中一只幸运的燕子,你会说些什么?你最想感谢谁?”这些看似模糊问题,会给学生一个想象的自由空间,激荡他们的内心感受,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我在这一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只要不游离主题的回答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3.拓展性问题的设计

课堂拓展是语文阅读的延续和升华,这也是教师创新教学理念的展示。从材料的资源和整合中,彰显着教师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其中问题设计也是教学思想体现。教师可以根据提供的材料不同类型和特点,让学生说出阅读和聆听后的感受。如在《燕子专列》中,我引用《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将文中释放出来徐秀娟用生命救助丹顶鹤的动人故事。体现出对动物的爱,点名主题。引发学生联想和思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现在,多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为情感情境创设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恰恰能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它能把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情绪高潮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自然水到渠成,起到寓教于乐激起学生探究欲的效果。例如,在《七颗钻石》课文中,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地球上发生大旱灾的情景。人们在干涸的井边来打水,在干旱的河边来找水,森林里树木枯萎,动物都奄奄一息的图片。此时,学生边看播放图片边议论,让学生体会水对人和动物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教学的灵活性。

总之,要上好语文课,不是一天一时的经验。这需要长期的在课堂中去摸索和体会,吸取好的教学方法,慢慢的积累好的教学经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新课改语文课中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教师应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悉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使新课改真正得到实施。当然要依需要而定,因为教学情境并非万能的。所以,面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我们教师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用现代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营造优质的教学氛围,培养现代的人。

上一篇:怎样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下一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