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思考

时间:2022-07-26 04:15:52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监督范围在不断扩大,会计监督的作用和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对于以财政拨款为资金全部来源的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其会计监督职能意义重大。近些年来,尽管国家不断出台法律法规及党内制度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加大了对的打击力度,但问题和矛盾依然存在,并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因此,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102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1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不力

在我国,财政资金的使用采取先由政府编制预算,经立法机关审批后再实行收支的制度。因此,科学地编制财政预算并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成为有效监督财政资金使用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往往未能按照预定的目标和步骤进行。首先是预算编制方面,很多单位的财政资金预算编制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相对于“只增不减”的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可以压减不必要的支出,规范了预算时间,提高了预算的管理水平。但是,在各单位实际编制过程中,零基预算都变了样式,他们往往是在前几年的预算的基础上稳定地增加一定的项目和金额然后编制财政资金预算上报,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既不符合实际情况,科学性也会大打折扣。其次是预算执行方面,由于监管力度不够及预算编制时未能长远地安排本单位年度收支,缺乏科学,脱离实际,这就导致了预算执行中的盲目性,很多资金不能按照预算中规定的项目和用途来使用。当财政资金下拨后,具有审批权的领导和机构并不清楚每笔资金具体的用途,只是按照项目名称进行分拨使用,导致很多不该花的钱也花了,本应该花的地方却没有用上。

1.2支出不合规问题明显

有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支出没有明确的用途和数额控制标准,会计监督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导致某些人有漏洞钻,随意开支,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等无限额标准,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滋生了腐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公款消费活动更不利于监管,“作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人员,对于领导使用资金的情况,一不敢管,二不想管,长期缺乏监督的后果必然带来更大的隐患”。最近一批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干部纷纷落马,揭露出来的问题触目惊心,不仅有包揽工程、买官卖官、贪污受贿方面的问题,打着各类旗号在本单位内部报销挂账的现象也不在少数。问题一旦被揭露出来后人们感到十分惊讶,但谁又能否认这些与其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缺失不无关系。

1.3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缺乏科学性且其编制及使用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了很多财政资金的使用存在着依赖领导主观意识的情况,则资金的使用效率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资金使用时监督的不到位,且财务人员在记录财政资金支出时,仅核算其支出总额和支出明细,审核其合法性及资料手续是否齐全,并不会对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评估考核。而上级领导或主管单位,也没有人会对本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进行审核,即使留意到了这个方面,也没有合理且规范的程序和指标进行考核,往往是根据经验判断或大致评估,与经费使用人的职务升迁、薪酬增加并无直接硬性联系,这就使得人们在支出财政资金时,并不会注意到使用效率的问题,长此以往,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造成了其他迫切需要财政资金支持的地方因无足够的资金来源而影响其职能的正常发挥。

1.4预算外资金使用状况混乱

国家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问题,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与规定,要求制定相关的制度,但是,由于财税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单位在使用预算外资金时所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复杂,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首先是预算外资金的收入缺少法律效力,比如一些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大多依据政府或部门行政文件设立,征收和管理缺少法律约束力,还有很多收入项目带有浓厚地方色彩,与部门利益紧密相关。其次,部分预算外资金未纳入预算管理,支出情况混乱。尤其是在基层,许多收费项目也不在人大的监管范围内,除了数额巨大或影响较明显的项目外,大部分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都是由财政部门说了算,财权的过于集中,必然导致使用的随意性较强、管理工作也较为混乱。

2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措施

2.1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

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是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的基础,是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监督的重要内容。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提升单位的财政资金效率,也可以将预算同单位的长远规划相结合,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整体和最优化的配置,促进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财政资金预算也向着公开化、透明化的方向发展,老百姓也越来越多地关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公开和解读,这就要求我们的财务人员拿出更加合理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方案,强化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

2.2完善财务公开制度

政府预决算及“三公经费”的公开,是加强外部会计监督,即社会监督的一种有力手段,对于树立政府公信力、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转变,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的行使意义重大。但是由于部分地区和部门狭隘的利益观在作祟,目前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公开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公开内容过于简略、公开项目不够全面、公开的报表数据晦涩难懂及未按时限公开等,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财政部门及有关单位,不仅要做到预决算及“三公经费”的公开,更要把这件事情做好,首先,要将公开主体拓宽到全部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和领域(保密部门除外);其次,提高公开报表的易识度,让不太具有财务知识的普通百姓也能较容易看懂,扩大监督面;最后,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进行公开,增强公开的积极性和时效性,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财政资金都用到了哪些地方,是如何为公共利益服务的。

2.3提高领导干部遵守会计监督制度的意识

领导干部是一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单位的会计监督中处于主导地位,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及会计监督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全责。首先,其要从各方面保证相关机构及人员能够很好地履职,其次,在实际工作中,要以身作则,不能授意或强迫相关人员办理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这样才是体现其单位负责人地位和职能的正确做法。而实施会计监督的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将组织开展的会计监督情况报告给领导,将会计监督的形式、范围、违法违纪问题及处理结果,以及改进会计监督和管理的建议等都要定期向领导作出汇报,使领导能全面掌握单位会计监督的情况,也为以后进一点改善管理争取领导的支持”。

2.4完善与会计监督制度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我国的会计监督制度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和各单位共同努力,加强制度设计,建立健全符合各单位实际的会计监督制度。但是,即使有了好的制度,运行机制如果不完善的话,执行的效力也会大打折扣。首先,要保证制度执行过程中得到严格遵循,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要对制度有敬畏之心,其次,对监督结果的使用也要贯彻到单位各项考核之中,纳入对人员的评价体系中,奖励先进,对落后分子要给予一定惩戒,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通过考核,也是发现问题,完善机制,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使制度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3结论

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不力、支出不合规问题明显,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预算外资金使用状况混乱,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提高领导干部遵守会计监督制度的意识,完善与会计监督制度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余敏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策略分析[J].经营管理,201.2(2).

[2]马彦关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思考[J].企业研究,201.2(10).

[3]周友宏对如何发挥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

上一篇:生鲜电商的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下一篇:化妆品微商营销产品的销售沟通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