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遏制串标中的难点和关键点

时间:2022-07-26 02:27:17

自1984年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行业内推行招投标制度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均建立了专职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公室,形成覆盖全国的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队伍体系。通过招标投标,为政府投资项目节省了大量资金。但同时串标现象也随之出现,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招投标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这不由得让我们深思,遏制串标的难点在哪里,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串标行为一直遏制不了?遏制串标的关键点又在哪里,怎么样才能遏制串标行为?通过对招投标市场的认真调查和分析,并借鉴行业内各专家的研究成果,我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遏制串标的难点

第一、定性难

在国家、部委有关招投标法律制度文件中,对串标行为没有准确的认定标准,导致招投标监管部门对明知有串标嫌疑的违法行为不能定性,使串标的违法行为主体逃避了应有的惩罚。也有一些地区,他们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了一些比较详细的办法,比如甘肃省张掖市招标办出台文件,对以下行为认定为串标:

(一)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内容出现明显雷同的;

(二)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错漏之处一致的;

(三)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投标报价组成异常一致或呈规律性变化的;

(四)投标人的投标文件与标底内容存在非常一致的;

(五)投标人的投标文件与标底错漏之处一致的;

(六)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投标报价组成与标底异常一致或呈规律性变化的;

(七)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的;

(八)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班子成员出现同一人的;

(九)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人投标的;

(十)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个人)编制或提供投标咨询服务;

(十一)不同投标人投标保证金出自同一账户的;

(十二)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的其他串通投标行为。

长期从事招投标工作的同行们都很清楚,上述的这些规定,只是对部分串标行为做了认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遏制串标行为的作用。但事实上还有很多串标行为是很难认定的。比如说投标单位之间串通好了,“内定中标人”将所有资料准备齐全,而陪标的单位有意将能够加分的资料去掉,以确保“内定中标人”中标。像这种串标行为,当事人完全可以用“粗心、大意、忘了装订”等理由逃避惩罚。明知他们有串标嫌疑,就是没有办法认定。

第二、取证难

有些串标行为,由其是招标人(或招标单位)和投标人串通,透露标底及其他内部信息的行为。取证就非常困难,不要说招投标监管部门不好取证,就是公检法介入,也很难取证。这也是串标行为难以遏制的原因之一。就算大家都知道是串标,没有证据,你也没有办法处罚。就好像警察抓小偷,明明知道对方是小偷,你没有确凿的证据,就不能抓捕他。

第三、处罚难

《招标投标法》对串标行为的法律责任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涉及检察院、工商局以及各行业行政主管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有处罚权,但是没有监督权。而招投标监管部门有监督权却没有处罚权。招投标监管部门发现串标行为只能向有处罚权的部门提出处罚建议。因此,监督与处罚脱节造成了处罚难的现象。

二、遏制串标的关键点

遏制串标的具体措施有很多种,每一种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大多数是治标不治本。只有抓住关键点,在关键点上做足功夫,才能达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才能找到遏制串标的有效途径。

第一关键点:公开透明 科学规范

有一种现象,是各地普遍存在的。潜在投标人非常多,可是真正投标的单位不多。拿张掖地区来说,目前具备房屋建筑总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有50家。有很多招标项目,这50家施工企业都具备条件可以投标,但事实上往往只有少数的一些施工企业投标,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深入的调查显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施工企业认为自己和招标单位不熟,“没有跑通关系”,肯定中不了标。所以宁愿给别人陪标,也不试着去投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遏制串标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公开透明、科学规范。只有在公开透明、科学规范方面做足功夫,才能有效的防止暗箱操作,才能引导施工企业充分竞争,防止串标行为的发生。因此,只要在不损害招标人的正当权益、不影响各投标单位公平竞争的情况下,整个招投标活动应该尽量公开透明。由其是影响公正性的重要环节,应该进一步制定科学规范的信息、资格审查、评标、定标及中标结果公示、备案管理等制度,充分发挥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作用,特别是利用好其网络信息服务功能,推进网上招标、网上投标、计算机辅助评标,完善公正透明的信息系统。在这个方面,合肥招标投标中心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他们实行网上报名投标制度,并在网上招投标系统中设置电子监察功能,对所有进入系统的操作都一一记录在案,只有符合招标条件的投标人才可以进入项目招标的下一个环节,任何部门或个人都没有权限让不符合要求的投标人进入投标流程。另外,该系统对各参与招投标活动的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了权限设置,投标人的报名信息、名单等被严格保密,以此规范招投标环节,有效遏制了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

第二关键点:总结经验统一规程

目前,全国各地的招投标监管部门在贯彻执行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实际和各自的经验,在监管的程序上、措施上都不尽相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局面,没有统一的操作办法和工作流程。笔者认为,全国各地招投标市场的现状大致都是一样的,存在的问题也大致一样。应该把各地招投标监管部门好的措施、好的经验归纳在一起,制定出一套统一规范的工作流程和评标办法,让全国各地的招投标监管部门贯彻执行。这样将会有效的遏制串标行为的发生。

第三关键点:规范业主行为促进公平竞争

上面已经说过,经过调查,很多施工企业都认为得到招标人首肯才有可能中标。事实上,确实有些招标人在招投标活动中会想尽一切办法打击、排斥其他投标人,暗中帮助自己看中的投标人中标。由于这种串标行为存在认定难、取证难和处罚难的特点,使得大多数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后都能逃脱法律的制裁。那么,既然很难制裁,我们不妨从预防上下手,规范招标人的行为,使招标人在整个招投标过程中不能够对自己看中的投标人有一点点的帮助,使所有投标人都能够公平竞争,那么,串标现象会不会减少很多呢?我想,会的。所以,遏制串标的第三个关键点就是规范业主的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第四个关键点:完善法规建设严格责任追究

目前,我国招投标相关的法律法规亟需进一步完善。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我们打击串标行为最有力的武器。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串标之所以猖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形成监管合力,致使招标投标过程中的很多串标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严肃查处。所以,对于参与串标的直接责任人,招投标监管部门应及时调查核实并上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同时,招投标监管部门还应主动联合纪检监察、工商行政和司法等部门,形成多部门联动预防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防治串标行为的管理平台,将串标行为纳入信用管理体系,实行公告制度,以强化震慑警示作用。

第五个关键点:加强招投标监管部门自身建设

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招投标监管部门自身如果出了问题,不但串标行为无法遏制,而且还会滋生很多问题,造成招投标市场的混乱。所以,加强招投标监管部门自身建设,是稳定招投标市场,遏制串标行为的基本前提。招投标监管部门应该主动邀请主管部门以及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群众对自己进行监督。重点监督看有没有正确履行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管职能,有没有非法干预正常的招投标活动。招投标监管部门要当好“监督员”,不包庇任何违法违规行为,在监督管理上做到铁面无私。才能有效的遏制串标行为,稳定招投标市场。

我相信,在招投标活动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招投标市场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科学。串标行为必将得到有效遏制。

上一篇:浅谈公路桥梁维修与加固的措施 下一篇:公路软土地基勘察与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