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患者输液时药物外渗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07-26 10:56:32

品管圈在降低患者输液时药物外渗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主要是由全体合作、大家集思广益,并且按照相关活动程序,使用科学统计工具,利用品管手法,解决工作现场的管理、文化等多方面所产生的问题和相关课题[1]。其近几年,医院业务的不断扩大和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管理中的品质管理已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护理特色、同社会共发展的的群体文化正在护理队伍中萌生,大大激发了护士们积极参与到管理中的热情[2]。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医院业务发展的新常态。

我科针对临床患者药物外渗问题,于2015年6月成立品管圈,以“降低患者输液时药物外渗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共有护理人员12名,有7人参加品管圈,年龄22~31岁,平均29.4岁;学历:大专2名,本科5名;职称:护士2名,护师5名,主管护师1名。将2014年所有发生过药物外渗患者作为研究资料。

1.2方法

1.2.1圈名及圈徽的选定 按照品管圈组成原则组成自己的品管圈,选定圈名和圈徽是开展品管圈活动的首要任务。由全体圈员集思广益,针对每个成员自己设计的圈名和圈徽,进行无记名投票,确定圈名为“减渗圈”。圈徽采取了一位高年资圈员的设计理念,整体由三部分组成,外部由麦圈组成,中间为一只连带输液器的手,底部有三个水滴状红色液体滴出,手的上部是一双痛苦的眼睛,圈徽的意思是说,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输液后外渗的并不是药液,而是鲜血,那双眼睛揭示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操作技能,改善服务质量。

1.2.2主题选定 召开全体圈员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法”[3],根据我科工作特点及常见问题,和一些直接影响到患者满意度的问题,同时融合医院的政策,按照5、3、1打分标准进行评分。最终选定的活动主题是“降低患者输液时药物外渗发生率”,见表1。通过医院“品管圈”管理办公室审批后,立即开展。

1.2.3活动安排 “减渗圈”的活动时间从2014年6月开始,到2014年12月结束,历时6个月。每周利用周五下午半天时间召开全体圈员会议,总结上周的工作并作出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每次会议由圈秘负责会议记录。按照计划、实施、确认、处置分别占30%、40%、20%、10%的比例开展活动。

1.2.4现况把握 对于新生儿输液的具体操作步骤,“防渗圈”成员第一步制定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利用头脑风暴法设计“婴幼儿输液外渗原因调查表”,并根据 “三现原则”进行现况调查。总结发生原因包括:患者烦躁,固定方式不当,护士操作不当,共占86%。依据80/20原则,我们将以上原因列为本次活动的改进重点。

1.2.5目标设定 根据品管方法目标值设定公式[4],对输液后液体外渗发生率进行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改善能力)。

1.2.6原因分析 从护士、液体、环境、方法四个方面对药物外渗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输液针固定不佳、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1.2.7对策拟定、实施及检讨 针对要因,全体组员运用头脑风暴法,制定相应解决措施:①积极改善输液环境,保持安静、温湿度适宜,给患者一个温馨的环境。②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加强培训,互助学习,提高责任心。③针对输液针固定不佳的情况。我们分析认为是不舒适,输液器本身质量问题,因此我们要求护理人员进针前要充分评估患者最舒适的,如果同一批输液器总是出现问题,将申报医院采购中心,重新购置。

1.3效果观察 为了检验对策的成效,我们制定了查检表进行调查,通过调查,证明以上措施对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统计2015年6月1日~9月30日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输液后药物外渗的情况,并与活动前(2014年3月1日~6月30日)的数据进行比较,可见活动前后的药物外渗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品管圈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 品管圈活动的本质是调动圈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其自发、自愿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将圈员的参与权、自发挥到最大,挖掘圈员的管理潜能[5-7]。通过圈员们对活动的深入了解与认知,可以更好的对自身进行全面的重新定位,对圈员们自身的潜在能力具有挖掘作用,使圈员们得到一定的锻炼[8]。圈员们通过熟练的掌握鱼骨图、柏拉图、雷达图等QC工具,学会了数据调查和统计分析以及部分统计学方法,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对团队协作力以及合作精神也有了进一步的,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很大提高。

3.2 QCC活动对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起到促进作用 质量改进对于护理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主题,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得圈员们自身重新定位,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将个人价值体现到最大化;同时品管圈进行一系列的系统培训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或改善,营造了良好的追求质量,降低错误,提高效益的人文环境[9]。

3.3 QCC活动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才能更直观的表现医院的护理质量的提升,对于发生急诊的输液患者,一般发病急,病情发展快,患者心理压力大,希望可以尽快输液,尽量减少等待时间,所以通过品管圈管理多方面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王惠琴.品质管理中的护理文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865-866.

[3]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12):1103-1104.

[4]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

[5]王秀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医学,2011,9(4):1089-1090.

[6]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130.

[7]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128.

[8]李琴.品管圈在门诊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8):1271.

[9]王临润,,等.品管圈管理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价值[J].医药报道,2012,31(6):823-824.

上一篇:这是一个“随手拍”都能红的时代! 下一篇:更像是电视电影所谓文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