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时间:2022-07-26 10:34:53

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摘 要: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影响中国治国安邦大业达几千年之久的政治思想,它承认、重视民众在社会政治、经济和道德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坚持以人为本地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以人为本 和谐社会

一、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民本”二字简言之即“民为邦本”,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只有民众才是得天下的根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之际,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臻于成熟。战国之后,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巅峰。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传统民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重视民生

民生问题始终是统治者要着手解决的首要问题,“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史记》)。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会直接危及社会的安定,所谓“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管子》)。因此,统治者必须“制民之产”,使百姓拥有稳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老百姓丰衣足食,才乐于服从君主的统治,社会才会安定。否则,百姓一旦失去稳定的生活来源,甚至无法生存下去,就会走向与统治者对抗的道路,使社会陷入动荡之中。只有坚持实行民生政策,满足百姓的生存需求,才能维持社会的长治久安。[1]

2.体恤民力

赋税和徭役是封建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赋役对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而又直接的影响。许多思想家从爱民的立场出发,主张轻徭薄赋,要求统治者“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自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荀子》),以有利于百姓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在增收赋税时还要做到去之有度,以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正如孟子所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否则,“竭泽取鱼,非不得鱼,则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获兽,明年无兽”(《贞观政要》)。横征暴敛只能是自取灭亡。因此,统治者必须建立合理的赋税征收体制,才能保障人民获得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才能使封建国家得到源源不断的赋税,从而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3.施教于民

社会的长治久安,不但取决于民众的温饱问题和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还取决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因为只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人人从善如流,才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统治者对人民进行教育,引导他们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所以孔子主张“富而后教”,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民众的道德水平普遍提高,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不对民众进行教育,而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和法律强制手段限制他们,就不能保证长治久安;只有对民众进行广泛的道德教育,把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纳入礼仪的轨道,才能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并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顺从民意

民意是百姓心声的吐露,是对统治者的政策是否正确的最好检验。凡保护民众利益、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必定得到人民的拥护;而那些损害民众的利益,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的政策措施,必定会遭到人民的反对。因此,统治者在制定有关的政策措施时,一定要注意倾听民众的呼声,尊重民众的意愿,并把它作为自己指制定政策措施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其决策的正确性,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使社会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5.与民同乐

万众一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才能抵御一切外来侵略。而人和的关键就是要争取民心。这就要求统治者要关心人民的疾苦,做到忧民众之所忧,乐民众之所乐,从而赢得民众的真诚拥戴。因为君主与民休戚与共,民众就会与君主同心同德,即所谓“乐民之乐者,民亦与其乐;忧民之所忧,民亦忧其忧”(《孟子》)。君主如不顾民众死活,只图个人享乐,甚至“一人乐,则天下忧”,就会使自己脱离广大的人民群众而成为孤家寡人,甚至,最终落得身死国亡的下场。

6.取信于民

信作为儒家倡导的五德之一,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并被提升为立国之本。国家可以没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和兵员,但不能不取信于民。因为一旦失去民众的信任,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国家就会很快走向灭亡。取信于民的关键就是为政者要做到公正无私,依法办事,从而让人们心服口服。据《左传·庄公十年》记载,当时强大的齐国进攻弱小的鲁国,结果被鲁国大败。弱小的鲁国之所以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条却是鲁庄公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庄公在处理政事时能够做到公正合理,用他的话说,就是“大小之狱,岁不能察,必以情”,即在处理大大小小的案件时,不草率从事,而是按实际情况依法处理,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从而赢得人民的充分信任,而人民便乐于听从国君的召唤,追随国君去战胜强大的敌人。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虽然体现出重视民众作用的思想,以此治理国家,为一定时期的社会稳定、民族统一、经济发展发挥作用,但它作为统治阶级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维护君主的专制统治的。它是一种施政策略,是一种驭民、牧民的手段,不可能真正实现以民为本,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传统民本思想本质上是君王为人民做主,绝不是人民当家做主。民本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和手段,其价值追求就是化解和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秩序,其宗旨是民众为统治者服务,而不是统治者为民众服务。

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情景下,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显现出不同的形式,内容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或相似的,那就是都把民众作为社稷的根本,以民众为施政的基础,承认、重视民众在社会政治、经济和道德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传统民本思想的积极意义是不容否认的:它是统治阶级以维护自身统治为目标,不断实现自我批判、自我改造,把自身在长期的治国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智慧,不断丰富、提升,转化为理论形态的产物。它承认人民群众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现实存在,对于社会发展、国家兴亡的重大作用,强调妥善处理人民群众与国家的关系,取得人民支持与合作的重要性。

上一篇: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模式的实践 下一篇: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