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生涯规划中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

时间:2022-07-26 10:17:45

浅谈职业生涯规划中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

论述并强调了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要想使职业生涯规划富有成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育过程中,阐明大学生自我教育对于其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教育

教育和自我教育常常被看作是矛盾的。学校教育,育人为本,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但我们常常忘记了自我教育才是育人的归宿。教育的目的不是“填鸭”,不是要把知识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本身学会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使其能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对自己的职业目标乃至人生目标进行筹划。大学生想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明辨是非、承担责任,同时具备挑战的勇气和创新的能力,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能否把外部的技能和知识内化于心,升华为稳定的品质和素养。

一、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中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一)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在某种程度上高等教育已经转变为大学生们求生存的必要环节,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性质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精英阶段的自我实现需要已经转变为生存的需要,演化成当前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获得职业成功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的这种主体性需求,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在充分调动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引导作用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大学生在面对择业、就业时大都比较茫然,而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主体性人本观的确立,不仅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的创新与突破.同时也能够唤起和培养学生就业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教育的效果要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体现出来。

(二)明确大学生自我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地位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个体把自身作为教育对象,按社会和自我的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所进行的完善自我的活动。自我教育是养成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要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只依靠灌输的教育模式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关键是要能够调动教育对象也就是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使其掌握自我教育的能力。指的是大学生自觉主动地把教育要求的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包括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三个方面。自我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自我教育,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高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激发大学生这个教育主体的本质力量,从而使受大学生变成自己指导自己的主体,并将别人的指导变成自己的指导,这样教育的目标才有可能被充分地实现。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中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自我教育是一种个体自觉的教育活动,必须要以个体产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愿望和动机为先决条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研究型、探讨性的教学模式来增加大学生可能的参与度,着力引导大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能够分析问题并最终实现自主的解决问题。要使大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对职业环境的了解等,清楚地认识到职业需求与个人素质之间的差异,从而能够及时准确地根据社会的需求选择并确立自身发展的目标,明确发展的策略和手段,并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整、控制和改进,即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所以在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时,首先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二)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行动能力

实践自我教育的最好方法是养成教育。实践证明,养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寓于日常教育管理中,能够使大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参加。职业生涯规划中应以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就业这一热点问题为切入点,注重引导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行动能力。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活动,将择业观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融入其中,达到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大学生的特长,能够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大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应该受到尊重。首先,可以进行与专业、职业和就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发挥大学生职业发展社团和组织的作用,增强自我教育效果。同时,可以积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验或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榜样,唤起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觉醒意识,同时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三)培养大学生自我反省能力

苏格拉底说过:“一种未经审视的生活还不如没有的好”。当代大学生,在主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养成不断反思自我并即时修正自我行为的良好习惯。人只有在对道德行为的不断反思和循环问答中,才能澄清价值,促进道德理性的发展。大学生能够进行比较深刻的自我反省,而且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够在他人帮助下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因此,我们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诸如社会实践活动等适当的方式,使大学生学会对自我行为习惯进行评价与反思,使生活养成的教育能在大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过程当中更加深化。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规划是在教师指导下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要想使职业生涯规划富有成效,必须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把外部的指导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择业能力。只有大学生真正理解并内化教育内容,才能达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以财.主体性人本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新视野[J].职教论坛,2008,(10).

[2]王策三.教育主体哲学刍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3]陈蓉,陈敏.职业生涯规划[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问题儿童的特点、成因及其教养方法的探讨 下一篇:《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