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新生儿转运急救护理措施探讨

时间:2022-07-26 08:44:30

危重新生儿转运急救护理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51-01

【摘要】目的:对危重新生儿转运急救护理工作的操作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方法:以我科2007年3月~2011年3月转运的1450例危重新生儿作为分析对象,全部病例均接受如文中所述的护理及急救措施。结果:本次研究的1450例患者,转运过程中状态稳定,未发生转运途中死亡的现象,成功率达到了100%。结论:只有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业务水平和相关设备的完备及精良程度,危重新生儿转运急救护理工作的效果才能得到更多的保障,自身才能得到基层医院和患者家属的拥护与欢迎。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转运;急救护理

在对危重新生儿的急救工作中,转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转运并不是简单的将危重新生儿由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而是一个连续的、全程监护的过程,成功的转运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危重新生儿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对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本次研究以我科2007年3月~2011年3月转运的1450例危重新生儿作为分析对象,对此项工作的操作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我科2007年3月~2011年3月转运的1450例危重新生儿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婴儿为1056例,女性婴儿为394例。有914例胎龄小于37周,536例胎龄大于37周。转运日龄<1d的有1042例,>1d、<3d的有204例,>3d、<7d的有116例,>7d的有88例。12例体重小于1kg,934例体重小于2.5kg、大于1kg,516例体重>2.5kg。全部病例的往返时间在0.5~5h之间。

1.2 方法

1.2.1 联络方法: 我科每日的新生儿转运工作由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全天候24h负责,值班医生负责携带专线电话。若接到转运请求电话,则在弄清楚具体地点及简要病情后通知接诊医生、护士及司机,救护车最多在5min内出车,途中使用移动电话与相应的基层医院保持联系。

1.2.2 救护车内的设备配置: 救护车内常规的设备配置为史缔芬尼呼吸机1台、德尔格转运温箱1台、手提式监护仪、两筒氧气、头罩、各类气管导管、喉镜、微量注射泵、负压吸引机、复苏囊、约束带、沙袋及备有各种型号穿刺针和药品的急救箱。

1.2.3 转运急救方法: 达到转诊医院后,护士会将监护仪、呼吸机、已经预热的温箱带到患者床边,出诊医生则向主治医师索要患者病历并检查病情,以便使对病情的评估更加准确。

(1)呼吸道清理: 将患者胃部、口鼻腔内的容物及分泌物清理干净,避免治疗过程中发生呕吐或返流。

(2)输送氧气: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使用鼻导管或头罩予以输氧,若持续一段时间后并没有得到显著效果,则换用呼吸机机械辅助或持续气道正压呼吸的方式进行输氧。

(3)建立静脉通道: 设置静脉留置针,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如纠正体内酸碱失衡、降低颅压、镇静等。

(4)监测体征:通过使用监护仪,对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的参数进行严密监测。

(5)使用温箱:待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生命体征稳定下来后,将其置于温箱内并进行固定。

上述处理工作结束后,就可以与患者家属进行联络及协商,取得同意后,将患儿转移。进入NICU 0.5h之前,通过移动电话要求病房将所需治疗物品准备齐全。转运工作结束后,完成交接班相关事宜的处理,补充此次转运所消耗的物品,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消毒处理,以备下次使用。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1450例患者,转运过程中状态稳定,未发生转运途中死亡的现象,成功率达到了100%。

3 讨论

危重新生儿病情的稳定对于预后的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转运全程中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患儿病情的稳定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及致残率,这是转运工作的原则,也是其根本目的。

3.1 患儿体温的保持: 若患儿的体温降低,就容易诱发或加重肺出血、硬肿症、呼吸暂停、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和缺氧等问题。尤其是那些早产的、体重较轻的患儿,他们的体温中枢发育尚不成熟、皮下脂肪厚度不足,容易因外界温度降低而出现体温下降。因此保温箱的准备及预热是非常重要的,护士应根据患儿的体重、胎龄对箱温进行合理选择,一般为<1kg者34~36℃,<1.5kg、>1kg者32~34℃,<2.5kg、大于1.5kg者30~32℃。

3.2 低氧血症的预防: 低氧血症的出现将会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和机体组织缺氧,尤其对肾脏、大脑、心脏的损害非常严重。早产儿的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全,呼吸暂停、呼吸浅慢、呼吸不规则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建立可靠的氧气输入通道对于确保患儿病情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医生可根据患儿的血氧饱和程度及呼吸情况对氧疗方式进行合理选择。本次研究所涉及的1450例患儿中,有194例采用机械通气、162例采用持续气道正压呼吸,95%以上的患儿在应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后,都能将血氧饱和度控制在85%~95%的水平。

3.3 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及监测: 有效的护理和监测能够为转运成功率的提升提供更多的保障,这就需要参与转运的医护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技能水平,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转运过程中,对患儿的呼吸、意识、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肤色等进行密切的观察和记录,尤其是要注意防止各种导管的脱落,确保经脉通道的顺畅,及时补充药剂,使患儿的循环血容量得到有效保障。

医护人员较高的技术水平,医疗设备的精良与完备是转运成功的重要保障,不仅有利于危重新生儿死亡率的降低,也有利于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可以说,正是“流动的NICU”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更多保障,才能使自身受到患者家属及基层医院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聂春霞.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的应用和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1,(16):70-71.

[2] 杨庆、张冬梅.危重新生儿转运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6):696-697.

[3] 梁冬梅.机械通气的危重新生儿转运护理[J].2011,(3):3584-3585.

[4] 耗爱琴.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护理隐患和对策[J].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3):119-119.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上一篇:高职单招的那些事 下一篇:志愿攻城“三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