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改革

时间:2022-07-26 06:55:54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改革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施行,在语文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存在于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笔者以为,既然要进行新课改,我们就要立足教材,从教师和学生多方面进行创新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来谈一下目前语文教学的问题和相关的策略。

一、语文教学的问题

首先,在笔者看来。目前学生的语文教学知识面过于狭窄。还只是局限于课本内的知识讲解。当然,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传统应试教育的结果。虽然新课改已经施行了一段时间。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目前考试还是衡量学生的最主要标准,通过考试来左右一个学生的未来,这种现象短时间内还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在实行素质教育的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师就面临很大的矛盾。一方面我们要把学生必考的知识全部学会,另外一方面我们还要实行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一些课外知识的普及,这样在有限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方式的前提下,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语文教学的知识面过窄,也使得我们的中学生视野狭窄,知识也十分有限。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语文和其他科目相比应该有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所以要想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按说是不难的。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很多语文老师碍于课程的进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的时候依旧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所谓的段落拆分讲解,海量试题的练习等等。所以,本来应该生动的课堂无法生动,本来应该有兴趣学习的学生没有建立起应有的兴趣。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模式没有变化,语文课堂教学从来都是语文老师说了算,课堂提问总是那么几个学生,做不到对全体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无法增加语文的趣味性,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先进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走人了学校教育,我们用过去的旧模式来教育现状的孩子,不免会让人觉得落后于时代,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要。

二、立足教材,从多方面进行改革

1 对语文教师角色转变的改革,进行创新教学。新课改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辅助教学。过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老师一个人在念答案。进行段落分析等等,学生充其量只是学会了知识。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来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在语文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性精神和能力。

语文教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边的和谐教学,老师理解和关心学生,学生理解老师,让学习效果最大化。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以前我们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总以为这样是对学生好,其实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并不理想。新课改提出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教学观点,这些教育观点在很多发达国家早就开始运用了。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要重走旧路,时刻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展开教育。

2 改变学生学习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教学。新课改要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注意适时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比如,每堂课程用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期间加上师生的互动等等。在距离下课前十分钟或者一刻钟的时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来进行思想的碰撞,每个学生都要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交换思想,理解其他人都是如何思考的。在这个过程中切勿本末倒置,因为曾经笔者就发现,有的老师总以为把课堂上所有的时间都让给学生才叫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不对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控力还不是很强,如果语文老师放任自流,势必会造成学生课堂时间的浪费,并会导致他们对有些作者的写作意图不明了,对文章中的重点把握不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加以引导的。

学习贵在创新,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时也是我们学好语文的根本保证。语文必须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务必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互动交流。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在人的思维结构中,有一半以上的因素都与语文能力有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提倡创造性教学。我们就必须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场改革面前,我们应如何理性地应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艰巨的任务。只有抓住了问题的根本精髓所在,再进行改革时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全新的语文教育面貌就会呈现我们的面前。

上一篇:电化教学在思品课导入环节中的应用 下一篇:小议初中信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