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墙渗漏的通病与防治

时间:2022-07-26 06:50:42

在我国,房地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人们对住房需求越来越旺盛的时候,对建筑质量的好坏也越来越关注。建筑外墙防渗漏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如果质量不好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一系列的烦恼。本文分析了建筑中常见渗漏的部位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以供参考。

为解决外墙的渗漏,在技术上曾经采用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大都是在防水层上进行考虑。当采用柔性防水材料时,其外表的可装饰性较差,在其表面上做的抹灰,贴的瓷片均难以持久;当采用刚性防水材料时,如抹灰中加防水剂等添加剂,其防水效果较理想,也能满足外墙装饰功能的需要,但刚性防水材料却无法抵抗外墙在温度变化下所产生的变形,容易出现裂缝。因此无论采取何种防水材料,要解决外墙的渗漏问题,必须从根本着手,以墙体的自身防水功能为重点,找出渗漏隐患,对症下药。

1 常见渗漏部位及原因

1.1 普通外墙渗漏。墙砌体及找平层抹灰施工不规范会造成局部空鼓、开裂、漏缝。

1.2 梁下与砌体交接处渗漏。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未能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若砌体一次砌筑到顶,因重力作用,砂浆挤压下沉,砌体产生一定变形,结合部位出现水平裂缝。

1.3 现浇砼阳台板与墙体连接部位由于温差等原因,造成该处抹灰层出现裂纹,雨水渗入。

1.4 脚手眼渗漏。脚手眼堵抹不严或堵抹的方法不正确,造成脚手眼部位抹灰层空洞、裂缝。

2 墙体渗漏常用防治措施

2.1 做好墙体砌筑质量

砌体质量是外墙防水的先决条件,砌体的横缝、竖缝中的砂浆必须饱满密实,从根本上杜绝渗水通道;

2.1.1 禁止干砖上墙

用干砖砌墙时,砖会吸收砂浆中的水分,砂浆很难铺摊均匀,砌体粘结性差,抗剪强度低,并且砖缝砂浆不易饱满。

2.1.2 严格控制填充墙的沉缩裂缝

砌体与框架柱间的缝隙要用砂浆填嵌密实,框架柱中伸出的拉结筋要砌入砖缝中。当填充墙砌至接过梁、板底时,留出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天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2.2 堵塞墙体一切渗水通道

外墙装饰施工前,由专职质检员检查墙体上的空头缝、孔洞,填充墙上口的缝隙、门窗周边的缝隙和脚手架的穿楞洞等,并记录其位置和数量,安排有经验的技工按要求逐一堵塞。待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外装饰施工。

2.2.1 堵塞墙体的空头缝和孔洞

清除空头缝中酥松的砂浆,铲除脚手架穿楞洞中的砂浆。堵塞孔隙前先用水泥浆涂刷一遍,随即用掺膨胀剂的1∶2.5水泥砂浆嵌补密实,深度大的孔隙要分层嵌补。施工脚手眼补砌时,灰缝应填满砂浆,不得用干砖填塞。

2.2.2 填充墙的缝隙填嵌密实

框架结构的柱边、梁底缝隙处,先要削除灰疙瘩,洗刷干净,随即用干硬性1∶2.5水泥砂浆填嵌密实。

清扫门窗周边及接触处墙体,冲水湿润、刷水泥素浆一遍。随即用掺膨胀剂的1∶2.5水泥砂浆分二次嵌塞,嵌好后外边留5mm深的凹槽,待外装饰完成后,缝内嵌防水密封胶。

2.3 确保外墙抹灰质量

2.3.1 抹灰前对基层进行浇水湿润。外墙抹灰到一步脚手架甩搓时,在槎端抹实压平、定浆后,用尺板贴着,用铁抹子切成反槎。当下层接槎抹灰前,向槎内充分洒水浸润,然后刷一道素水泥浆,待浆液吸入墙体后再抹灰。

2.3.2 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为了增强抹灰层的抗裂能力,在砂浆中掺入一定量的聚丙烯纤维。

2.3.3 因为砼与砌体的线膨胀系数差异较大,所以易引起砌体与砼梁板交接处抹灰层开裂。施工中应按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用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当采用加强网时,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同时对框架柱、梁表面进行甩浆处理,以利抹灰砂浆粘结牢固。

2.4 确保外墙面砖的施工质量

2.4.1 镶贴面砖前,先检查找平层有无空鼓、起壳、裂缝和不平处,如有应及时修补合格。

2.4.2 面砖采用1∶1水泥细砂浆镶贴,并压紧搓挤到位,浆缝饱满,确保面砖无空鼓。

2.4.3 为提高外墙砖缝防水能力,采用水泥砂浆勾缝,并做到接缝处平直、光滑,填嵌连续密实,宽度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5 外墙节点细部处理

2.5.1 窗台向外坡度应大于5%。

2.5.2 窗上口面砖作鹰嘴处理。

2.5.3 外墙塑钢窗外沿采用发泡聚氨酯塞缝,外墙面砖施工完后,沿外框打密封胶防水。

3 从设计入手防范墙体渗漏

墙体防水不仅仅是施工问题,还是―项与设计、施工、监理都有关联的系统工程。建筑防水工程设计中,对容易造成局部损坏的薄弱部位应设置增强层,以提高防水层的整体设防能力,延长整个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增强层是指对防水设防中的薄弱节点作增强处理的层次,常见部位主要有以下两处。

3.1 阴阳角

屋面的平面与立面交角处、地下室底面与墙面内外交角处、檐口与天沟交接处、天沟转角处、两个立面转角处形成阴阳角。这些部位常由于混凝土、砂浆干缩和温差变形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开裂。阴阳角的增强层可采用涂料加增强胎体布作为增强层。胎体铺贴时切忌拉紧,应松弛不皱

3.2 板端缝

屋面、楼板支承端的板缝称板端缝。不管是现浇还是装配结构板,由于荷载作用产生板端负弯矩,板面下挠而板端上部裂开,再加上混凝土、砂浆的干缩和温差变形的影响,会使板端产生较大的板端裂缝。装配式板的板端裂缝更为明显,现浇结构板由于钢筋连续,裂缝要小得多,但一般二三年后都能发现可见的板端裂缝。因此,板端缝应该做增强层设计,应有较强的适应基层变形的能力。

4 墙体的治漏方法

如果施工完毕后发现仍有漏水现象,要采取修复措施,常用方法如下。

4.1 修复原构造防水:构造防水的修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线型构造防水,其功能是使水流分散,减小接缝处的雨水流量和压力。常见形式为滴水线、挡水台,常设部位在女儿墙压顶处,屋面檐口,腰线,窗台,上、下外墙板接缝处。如线型构造部分轻度或局部破坏,其他大面积完好无损,可采用高强水泥浆、防水胶泥等材料进行修补,恢复其排水功能。另一类属于空腔构造局部破坏时,采用恢复性修理效果较好。

上述方法经济、耐久、适用于装配式大板建筑。

4.2 用防水材料修复:这种方法适用范围更广泛,使用更方便即在雨水渗入室内部位采用油溶型或水乳型防水材料嵌缝或涂刷的方法。这种做法可依不同现状采用防水材料墙外涂堵水法和防水材料墙内涂堵水法。

墙外涂堵水法,即在外墙板的外侧采取防水措施,通过防水材料堵塞雨水浸入。其特点:操作方便、直观效果好。但在多层或高层建筑的墙身治漏中需要升降设备或搭设双排外脚手,辅助用工较多,增加成本。同时也受气温、季节影响,灵活性差。

外墙内涂堵水法,即在外墙板内侧面采取防水措施,通过防水材料堵塞雨水侵入。其特点,室内操作方便,不受楼层、气温、季度的限制,不需设置脚手架,节约辅助用工。但是要求查勘漏点准确,制定修理方案结合实际,针对性强,否则堵水效果就差。 所谓外、内涂堵水法,仅指施工部位不同,而施工工序及防水构造层是相同的。而方法的运用应视原墙体防水构造、墙体渗漏严重程度以及所具备的机械、设备等条件进行选择。

上一篇:施工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与管理 下一篇:浅谈抗震设计中概念设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