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矿井巷道贯通测量技术应用

时间:2022-07-26 06:25:31

如何提高矿井巷道贯通测量技术应用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矿井与矿井之间等条件下的贯通测量技术应用。并有效地控制了测量导线点精度,确保对矿井巷道施工中线延长、测量工程贯通实现精确控制。

关键词:矿井;控制点;贯通精度;测量

随着我国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矿井与矿井之间不断贯通,难以保证贯通的精度。

1、优化矿井测量控制系统

1.1 原测量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柯坑矿是老的矿井,井下控制系统是70年代重新敷设的。从矿务局三、四等三角点至近井点,通过745水平大巷,745水平-660水平人行下山到主石门,再到各采区。由于这套测量控制系统距离都是用钢卷尺丈量,导线距离又长,导线测量的时间久,有些敷设导线点的巷道年久变形,导线点的发生的位移致使导线点的精度相对较低。仙亭矿是新的矿井,它的井下控制系统是建井公司从矿务局三四等三角点用后方交会法做的近井点,是从660水平石门,660水平-500水平人行下山敷设的导线点到各采区。后方交会法的精度较低致使导线精度也较低。

1.2 优化控制测量系统

为了提高导线点的精度,我们对两矿井井下控制系统进行整改,全面敷设新的导线控制系统,并控制各矿井各采区。通过这样,建立了新的控制系统,保证了控制导线点的精度。

2、采用的主要测量方法

2.1 控制导线测量采用“两人四测法”

在多年的测量实践中总结了经验,为了减少观测误差,我们采用两人观测,每人观测两次,最后取平均值。具体操作步骤是:采用1组仪器,分别进行测量,测站点的编号分别是1、2、3……仪器在2号点安置,在1、3号点分别安装棱镜,一人先观测两次,再一人重新架设仪器,在进行观测两次,这样如此交替循环,往前测量。

2.2 采用分段复测或附和导线进行采区联系测量

对布置在软岩、复合顶板以及跨采巷道内的导线点,由于顶板变形,导线点产生位移,为了保证控制点的精度,在使用之前要进行分段复测,从附近采区内将导线延展到该地点,又从该地方测到另一采区,与之相对照,即与附近采区内的导线点进行联系测量,形成复合导线,从而有效控制导线点的精度。

3、测量工作管理办法

(1)注重培养、提高测量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测量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坚持正规的复测复算制度,形成严谨、认真的良好工作作风。

(2)加强业务联系。加强测量与采掘施工单位的业务联系,随时掌握掘进动态和中腰线控制情况。

(3)注重施工规程措施的检查。在会审规程时就要切实注意巷道方位、坡度、开门位置、贯通地点以及相关周围老巷道的布置情况。对要求放线及测量贯通的巷道,测量人员根据现场的情况,对设计的方位、坡度、距离进行及时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4)加强测量仪器的管理,注重仪器的使用和保养,使用的仪器应符合工程的精度要求,各项限差不超规定,对使用的仪器定期进行检校,平时注意进行自检。

4、实施效果

4.1 测量延线情况

局每年掘进巷道延线长度都在20000m左右,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能够及时发现测量点的变化情况,有效地控制了测量点的精度,连续多年未出现因测量误差造成的施工错误。

4.2 贯通情况

局每年的贯通施工都在7、8处以上,贯通精度全部满足工程需要,实现了准确贯通。有些大型的跨矿区、跨采区的巷道实现了高精度贯通。例如,导线长度超过7000多米的仙亭矿500水平主上山与柯坑矿660水平主下山贯通,方位角闭合差为36,相对精度达到1/12000。

5、结论

(1)优化测量控制系统,消除了系统误差。由于对测量系统进行了优化,避免了测量系统的混乱,使每一个矿井都是统一的控制系统,消除了测量系统误差。

(2)“两人四测法”测量,保证了控制测量精度。采用“两人四测法”,消除了传统测量方法速度慢、对中精度低的缺点,提高了测量速度,保证了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3)加强复测复算,进行联系测量,能够发现导线点的位移情况。在软岩巷道或跨采的巷道,采用联系测量,能将该采区的导线点和附近采区的导线点联系在一起,发现误差时及时纠正,保证巷道的准确贯通。

(5)加强了测量人员正规操作的管理,对施工设计及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了因方案设计失误而带来的损失。

上一篇:桥梁箱梁施工中外观缺陷成因及预防 下一篇:深基坑支护桩与土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