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探索

时间:2022-07-25 09:39:52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探索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越显突出,努力获取准确有效的信息,已经成为这个时展的必然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本文从实际的教学经验出发,对提高高中信息技术实效性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探索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21-1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掌握信息的来源,正确的选择和抵制不良的信息内容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并为其以后的学业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目,历年来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近年来,随着教育资源普及的逐步完善,我国高中信息技术相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上课没有了那种一脸茫然的表情,他们对信息技术领域有关名词的印象也逐渐深刻起来。但同时也涌现出许多问题,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当前的高中信息课程老师教学的手段比较单调,加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本身就带有枯燥、乏味等特点,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出现了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等同于简单的电脑操作的现象,正常的教学难以维持下去。此外,考虑到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理论与动手相结合的一门课程,缺乏相关实践动手环节的设置也是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地培养学生查阅信息、运用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调整:

1.建立任务驱动学习型教学模式。

如今,计算机和手机一样在我国已经相当地普及,几乎每户家庭都配有一台电脑,并且接入互联网网络。在实际的操作方面,已经很少看见以往常见的人们拿着本很厚的书籍,边翻阅,边操作的现象,人们对网络知识的熟练程度之高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一些同学常常借对日常软件操作熟悉,能够方便地使用搜索引擎为由,拒绝学习信息技术这么课程,觉得这门课程的学习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可取的。为了改变学生这一根深蒂固的错误想法,我们一方面可以加强信息技术理论方面的指导,让其知道软件的操作是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的,会操作并不一定等同于信息的掌握,会使用搜索引擎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另一反面,老师可以充分地利用“任务驱动学习”教学的模式来改变这一局面,所谓的任务驱动学习教学,就是带着任务去学习,它强调是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的,给了学生一定的压力,让他们在查询信息的过程中不再像日常上网一样打打闹闹、漫无目的,以至于学习时间被浪费掉。同时它把学习的过程也囊入其中,它推行的是一种在完成任务的气氛中获取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它模拟的不是平时对于信息唾手可得的环境,而是社会真实情景的再现,因此教学的效果特别明显。这种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疑问去学习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加强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因而它很重视理论方面的培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教学的过程也是相当枯燥的。正因为内容的枯燥无味,学生往往对有关教学内容关注程度不高,以至于教学的实效性严重下降。其实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联系起来是走出这一困境很好的方式。联系生活,就是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对信息技术不再陌生,反而感觉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信息。这样将信息技术生活化,必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到信息的一般过程的时候,如果不加联系,直接把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信息编程加工的一般过程、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直接塞给学生,难免使得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而稍往生活方面联系,情况就会好得多。可以以学生出黑板报为例,每次出黑板报期间,不都是要经过板报标题的选定、插画,文字资料的收集、资源的汇总,筛选、具体的制作这四个步骤。这不正与前面讲述的信息的一般过程相互对应吗,这样讲解下来,学生的记忆也就牢得多。

3.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实行的都是分数考核制,学习效果的好坏都是考试分数说了算,而忽略了有关对学生特长,综合素质等其他方面的考核,这无疑是相当不科学,不可取的。这种评价机制会打消学生在学习上的上进心,他们很有可能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考试不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原本对信息技术充满浓厚兴趣的同学就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从而一蹶不振,再也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故而,很有必要对教学的评价机制进行改革。

课堂教学是高中信息技术的重要部分,理应把它也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去,以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比翼齐飞。通过增加对教学过程的考核,老师能够根据学生反馈上来的信息,因材施教。对于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特长的同学,可以进行充分的评估,让其通过完成相对复杂的任务来提高自己。而对于信息技术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将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适当地降低一些,以逐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坚持多元化,多层面的评价原则,建立评价的整体观念,要充分给与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力,并时时刻刻尊重学生所提出的看法,对于特别优秀的建议,在最后考核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进行奖励。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探索和研究是一项漫长而又繁琐的过程,它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只要按照以上要求,将任务驱动学习纳入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并联系生活实际,改革评价方式,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够有真正的起色。

[参考文献]

[1]余中彬.浅析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2(03).

上一篇:中学音乐课堂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做法 下一篇:略谈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