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4-20 05:34:55

略谈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与综合,形成联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一种思维过程。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历史学科当然不能例外。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前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只有在他感到不需要任何戒备,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问题时,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分的情绪压抑,师生关系紧张,都会导致创新精神的丧失。作为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自己首先要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要具有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究的态度,具备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教学艺术。在课堂上,教师自然亲切的教态,风趣幽默的语言、适当巧妙和点拨、平等轻松的交流,一定会使学生如沐春风,思维活跃,勇于表达。在解答问题时,教师一定不要用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思维,要充分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独特见解,及时呵护学生创新的萌芽,让学生乐于创造,勤于创造。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力

培养思维观察力,是促使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一些插图,要多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去观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知识的“发现者”,问题的“创设者”,真理的“追求者”。因此,教师要随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如在讲“张衡与地动仪”这一目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地动仪的表状、结构,使学生从观察中认识到地动仪的科学性、先进性。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的过程。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产生质的飞跃的时候,发散就成了创造。现行的川教版历史教科书引入了一些史学界的争议,有助于学生了解史学研究动态,拓展思路,开展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多方位地评价历史事件,多法解答历史现象,多重思考历史规律,多层认识历史结论。例如在讲拿破仑及其进行的战争这一目时,教材列举出了对拿破仑的评价存在很大的争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拿破仑及其进行的战争进行重新评价,得出更新、更科学的结论。作为历史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多换一个角度,多一些发散思维,力图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提出新观点,新看法,得出新结论。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包括学习过程方法掌握与选择的独特性,思考问题角度与质疑内容的独特性,解决问题方式的独特性,学习结果的独特性。

1.创设情境,提供材料,诱发学生创造性想象。爱因斯坦提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例如在讲授“一国两制的构想”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两个问题: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你们有什么看法?50年后,中国将变成怎样的情形,请你们设计一下中国理想的社会制度?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王国里遨游。

2.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突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对现有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例如一个初中学生在《秦亡汉兴与人才》一文中指出:秦始皇暴戾、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秦皇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汉初之所以会出现“文景之治”是与汉初几代皇帝爱护人才,重用人才,善用人才密不可分的。该生从人才的角度剖析秦亡汉兴,这在以往著述中,很少提及。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求得解决,这样才能有进步,才能有创造。

3 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心理品质。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它包括:具有冒险精神,个性的独立,坚定的自信心等。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个成功人士不具有冒险精神,冒险精神是他们具有的可贵的素质。我国古代著名的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了清楚各种药物的药性,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亲自试药,他游遍名山大川,尝遍各种各样的药物,终于在暮年之时完成举世药物名著《本草纲目》。最后,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表现其创造力的机会。我们应该多让学生来提问并让他们尝试回答和解决问题,为此我们的课堂时间应多留给学生来掌握,让他们多讨论,这样他们在讨论中或许会豁然开朗,而我们可以在旁边指导他们完成相关的进程。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具有创新能力,我们的国家才能在世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率,也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上一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探索 下一篇:实践与实践本体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