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而求索

时间:2022-07-25 08:35:22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现行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人才交流就业机制,为大学生就业趋向搭建广阔平台的同时,也提升大学生就业的就业难度。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问题的凸现,大学生就业难更是成为全社会所引人注目的焦点问题。一些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分析。结合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安置工作的经验,联系工作实际,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状况的角度上,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各种因素,阐明并提出个人的观点与对策。

关键词就业;民生;资源整合;转变就业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63-01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成为固滞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新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全体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正如总理所说:“青年学生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蔓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仍在不断加深,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从一个人才资源开发的常规性工作跃升为涉及到政府民生关系的重大政治问题,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都与大学生群体就业的健康发展状况息息相关。

根据多年来的大学生就业安置工作经验,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趋向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度大的客观原因和具体对策作如下分析:

1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局面尴尬的原因略议

高校大众化教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可以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1社会原因

现代社会人才机制的运行,导致扩招剧增的大学毕业生员与就业岗位严重失调。社会上传统的用人观念和人才院校歧视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1.2学校因素

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因素,导致学生专业学习缺乏协调性,致使专业化比例结构失衡。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多偏重思想政策教育,缺少对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培训,缺乏健康心理的疏导。学校有些课程的设置不注重应用性实践,理论脱离实际,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求职就业。

1.3自身因素

现在有些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就业趋向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挑肥拣瘦,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再者学生的学业不精导致就业难度大,很多大学毕业生严重匮乏工作竞争综合能力。由于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尚不稳定,不善于甄别问题和分析问题,不能正确自我定位、心理承受力差,所以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型工作环境。

2缓解当代大学生就业困窘现状的几点建议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复杂全面的整体工程,要想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积极配合,需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2.1国家、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增强扩大内需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的针对性

1)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长期存在,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影响到社会的多个领域,所以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这就要求国家、政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大学生就业问题当作一个战略性问题来抓,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2)运用投资拉动社会内需、内需促进就业是经济学的基本教义。从就业角度看,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的就业状况既取决于专业分布,又受价值取向制约。增强扩大内需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的针对性,是在不影响大的经济战略布局前提下,在新投资项目审批、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多考虑一些大学生群体在就业方面的可受性,中小民营企业、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核心领域。

2.2政府管理资源整合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当务之急

政府对人才资源管理政策的整合协调,不仅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高效利用,还可以促进大学生人才机制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的特殊群体,由于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尚不稳定,不善于甄别问题和分析问题,不能正确自我定位、心理承受力差,政府必要的政策辅助与疏导协调不仅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落差,更有益于逐渐形成良性的大学生就业环境和导向。

从政府角度看,明确疏导和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务之急。政府人才管理资源的整合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铺就了平台,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和我们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催促大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统一协调机制的诞生。

2.3高校教育机制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内在要求学校要落实学生就业政策的实施

1)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是在特定背景下实现的,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空前紧张。高校建设与经济发展应坚守高校的基本属性、科学定位高校发展路径、适应并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发展的规律。从就业角度看,人才的供需平衡是一个基本原则,高校培养的人才必将面对社会的选择。社会选择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应避免学校盲目扩张,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谋划专业学科发展,既可从根本上缓解学生就业压力,也能实现高校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使命,实现可持续发展。

2)学校要广开就业渠道,除了我国现行的双向选择,人才运行机制外,学校还要开辟多种渠道,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搭建供需平台,促进用人单位与学生就业的信息互动选择,此外,还要求高校的教师要抓住就业机遇,适时适宜地展示推荐毕业学生。使学生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3)学校要切实对大学生就业起到指导作用,各高校及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增强他们就业心理承受力的同时,还应该在就业观的转变上践行“与时俱进”,高校要对大学生就业态度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要提高学校教师教育队伍素质,加强他们的专业知识,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趋向问题。

2.4转变就业观念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时代呼声

学生要改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在就业问题上不同程度地体现出理想化、依赖性、盲目性和思维定势的特点,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趋向。因此,学生要结合时展的客观现实,转变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要融入现代就业理念。取缔地域化职业的歧视。同时增加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的积累,提升自己的求职竞争应变能力。学生还要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多方面锻炼自己提高就业成功率。

上一篇:高等师范学校数学教学体系研究 下一篇:浅谈教师师德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