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2-07-25 07:38:58

外商投资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部分外企较高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参保率吸引了大量的求职者,成为无锡市吸纳劳动力的渠道之一。但是,无锡市劳动保障部门20__年末开展的一项用工调查却显示,相当部分外企用工中的短期行为较为突出,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现象不容忽视。

——劳动合同越签越短,用工手续不规范。无锡市目前有外企5300余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调查显示,60%以上外企的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突出,1年期限和3年以下期限的劳动合同分别占全部劳动合同的55.8%和86.8%。用人单位劳动合同越签越短,导致职工流动性过大,影响了员工队伍的稳定。虽然外企的劳动合同签订率较高,但许多外企用工手续并不规范,普遍存在先试用一段时间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违反了劳动法律的明确规定。

——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无锡市的外企员工占全市企业职工总数的15.9%,但使用的劳务派遣工却占了全市劳务派遣工总数的17.7%,有的外企使用的劳务派遣工人数已大大超过企业职工人数。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现在出现了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后被转为劳务派遣工的现象。

——工资增幅低于全市水平,违反工时制度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外企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实行每日12小时工时制;有的外企的计件定额标准偏高,劳动者为完成生产定额不得不超时加班,却又拿不到加班工资。这不仅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而且超负荷劳动严重影响职工的身心健康。另外,无锡市外企的工资增长幅度也普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劳动纠纷持续上升。近几年,随着外企快速增多,外企的劳动争议纠纷也持续上升。据有关部门统计,20__年和20__年,全市外企每年发生劳动争议纠纷近千起,年增长率达45.6%。

有关部门的调查分析认为,外企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招商引资政策环境的因素,也与企业用工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以及职工维权意识薄弱等有关。

近几年,各地为加快经济发展,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并对外企给予各种优惠政策或非国民待遇,却很少过问或干预外企的用工问题。这种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使部分外企产生了“受宠爱”的心理,不能自觉地遵守国家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另外,尽管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每年都对外企进行专项检查,但经常性检查不够,检查内容不全面、不细致,只是在外企发生过激投诉或群体投诉时才引起重视和认真处理。外企主管部门和工商部门对外企资金到位率抓得较紧,而对用工方面的问题很少过问。工会组织仍然不健全。调查表明,无锡市组建工会的外企只占外企总数的1/3,工会组建率甚至低于私营企业,尤其是外资独资企业很少建工会。由于中外双方对建工会意见不统一,有的虽然建立了工会,也空有其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外企工会力量薄弱、用工缺少约束,导致难以形成劳资矛盾协调机制,同时也导致签订集体合同主体缺位。

劳动保障部门和企业界人士分析指出,外企用工的短期行为使得职工流动过于频繁,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而且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防止和治理外企用工的短期行为必须有的放矢地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

首先,政府要端正招商引资思路,坚持发展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过硬。一视同仁地对待外企和其他类型企业,既热情支持又严格管理,在外企营造依法用工、公平竞争的环境。其次,劳动监察、工商行政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对外企的监督检查力度。除了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外,还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回访。对外企实行信用分类管理,尤其要督促外企按照我国的劳动保障法规建立透明、规范的用工制度。有关部门要及时核查、处理外企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举报、投诉。严重违法违规的,要在媒体曝光,以警示外企依法、诚信用工。第三,要进一步提高外企职工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通过广泛宣传《劳动法》、《劳动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成功维权的典型案例,使外企职工掌握维权知识,强化维权意识,提高依法维权能力。最后,必须加强外企工会组织建设工作。在市、县、区工会的督促指导下,要求达到一定规模的外企必须建立工会组织并配备有责任心、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职工担任工会负责人,经常了解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沟通与外企老板的关系,规范劳动用工,及时有效地化解劳动纠纷。

上一篇:关于员工集体劳动合同范本 下一篇:建筑员工劳动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