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时间:2022-07-25 05:32:29

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摘 要: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目前素质教育的灵魂。而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意义,在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以及与之相关的实践能力为重点。这也正是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那么,该怎样在具体有限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

关键词:高中生 创新能力 培养

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往往长于知识的接受与模仿,缺乏的正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今的教育教学方式又往往是培养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绊脚石。面对知识经济,面对教育现实,许多有识之士在探索素质教育的方法,探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让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是发展创新意识的关键

1.学生个体地位的体现,能促进创新能力的开发

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积极主观能动性。主体性与创造性是密不可分,创造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也就没有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宏扬学生的个体主体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能自学主动地学;体现在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水平与需要选择地学习;体现在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参加学习的全过程;会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更体现在不墨守成规,创造性的学习。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从学生需要出发,善于体察学生以适应学生学习需要的前提下实施不同教学,能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潜能得到开发,得到充分发展,那学生也能在教师的各种指导教学活动中,反思与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确立新的学习目标,明确新的追求,形成自我激励的机制,创造性的学习。

2.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他们各自的个体上,百且也体现在他们的群体上。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集思广益,依靠集体力量来主动积极获取知识。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改变单一的小组讨论的形式,采用“任务分工式”、“切块拼接式”、“循环讨论式”等多种做法,让学生积极互赖,个体责任明确,面对面的积极互动,技能交流,小组加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态度,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使同学们能在学习中积极合作,在合作中去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要让学生有创造性的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就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发言,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多讨论,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发表意见,在教学思维中留有空白,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索,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为创新往往从问题开始。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才有创造可言。帕纳斯认为:创造力的本质,就是新颖和对思维、事实、观念等产生合理的联想。创造力存在于一般的问题解决过程之中,要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就要改变我们原有的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课堂教学内容没有问题便是园满的陈旧观念。

三、参加社会实践,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学校,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所以,学校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应该适当增开社会实践课,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社会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实践是多种多样的,如搞社会调查研究,写社会调查报告,搞专题研究,参加科技活动小组,组织学生搞小发明,小制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开展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课,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并且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另外,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有些问题不是学生独立能解决了的,学生之间就必须共同研究,共同商讨方能解决问题,学生之间的这种合作,既开阔 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这就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学会合作、从而也就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只要教师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创新素材,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一定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刘磊;;新课程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1期.

[2]谷涛;;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3]王建伟;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2年10期.

[4]覃永大;创新教育结硕果[N];张家界日报;2007年.

上一篇: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练就写作的“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