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体景观设计初探

时间:2022-07-25 03:42:13

城市综合体景观设计初探

【摘要】在城市化不断扩展的今天,美丽愉悦的城市环境非常稀少,城市综合体巨大的空间结构和尺度相比功能单一的建筑在处理和设计外部环境方面需要更多的努力与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城市环境;景观构成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相互关系

前言

随着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和城市建设,城市综合体逐渐成为城市中心商业地产开发的主要建筑类型。城市综合体选址城市的黄金地段,往往与城市交通枢纽相接驳,其规模庞大,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它以商业建筑为基础,集酒店,办公,住宅,休闲娱乐等多种建筑功能于一身,充分发挥各功能联动的价值链效应,更为高效集约的利用社会资源。

但在城市化不断扩展的今天,美丽愉悦的城市环境非常稀少,城市综合体巨大的空间结构和尺度相比功能单一的建筑在处理和设计外部环境方面需要更多的努力与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

1 城市综合体的环境意象

以城市综合体的外部环境而论,因其功能与地段的复杂性,我们首先需要确立的是一个清晰与具备可读性的空间环境。在视觉形态的层面上,它应当是优美独特的,带有其在城市特定地位和背景下的特征,与其它类型的建筑群体有可辨别性。一个清晰可读的环境意象能使人们与外部世界建立协调的关系,方便而迅速的迁移,产生十分重要的秩序感和安全感,而优美独特的环境意象则为城市综合体本身带来人气和商机。

2 城市综合体的景观构成要素

城市综合体的景观空间是一种复杂空间,它包含了诸多要素。凯文.林奇在《城市意向》一书中将城市环境归纳为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我们吸收这些观点,将其扩展为对城市综合体景观构成要素的理解和运用,并讨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1 区域与场所

凯文.林奇指出区域是观察者能从心理上进入的城市二维平面,它具有某些共同的能够被识别的特征。城市综合体中的区域主要是不同功能组成部分的活动与其他城市生活活动的差异而形成的。

景观区域特征的构成应当具备以下三个特质:

2.1.1 主题与城市肌理的连续性

城市综合体的景观规划,应考虑到它与城市整体的关系,顺应城市的肌理,如保持沿街的公共绿带,滨河或是快速路旁的景观连续性,尽可能的协调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协调统一的城市景观。

强调主题上的连续性,建立与其它区域有对比的主题单元。除了景观规划的场地功能外,它的组成是多样化的,比如纹理、空间、形式、细部、或是场地铺砌等等,这些主题元素组合成有别于其它城市空间的景观区域特征。

其次,积极的利用场地周边原有的自然植被、水系、地形等,创造出人工与自然相得益彰的“城市自然”。地形的保留和强化,可以创造出独特的环境空间构成方式。

例,位于美国圣地亚哥市中心区的霍顿广场,占地4.65公顷,拥有商业、餐饮、电影院、剧场等功能,它的布局打破了城市街道网络,沿街区对角线进行布局,斜向的条带状开放空间贯穿了全局,形成了与海滨码头区直接联系的步行空间,将建筑与城市空间紧密结合,成为一个紧密而有机的整体。

2.1.2 有较强的核心

核心能使区域产生向心力,有助于组织区域中的各种活动。这种核心有时是一种标志,或是广场,有时是标志的建筑入口空间或中庭。这个性质上的核心,其主题性可以增加区域特征的可识别性,增强了人们进入其中的兴趣。

2.1.3 通过总体规划和景观建筑的手段强化

在进入商业区域的主要入口设置标志性的构筑物或是带有独特文化色彩的主题雕塑,或公共性设施,如交通转换站,标识牌等增加人们进入商业区域的界定感。

2.2 道路与边界

在城市综合体的景观设计中,道路有时又为边界,道路的设置需要被重新规划,道路的分布与路线成为划分各功能区域的中心骨架。

城市综合体的内部交通系统主要分为人行、车型和停车三个部分。车行系统主要承担城市综合体与城市之间的主要联系,大量的人流和物流通过车行系统在城市综合体疏散,在设计时应该考虑人车分流,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减少对城市综合体中心空间的干扰。

步行系统是在城市综合体景观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部分。一方面要与城市步行系统形成方便直接的联系,使人们能够顺利出入,另一方面,通过步行系统联系城市综合体的各个功能子系统,成为贯穿空间的主线。景观对步行系统的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感受,带给人安全、舒适、多样的步行体验。步行空间须有视觉上的连贯,整体又富于变化,同时通过绿地与硬质地面的合理设计,减弱综合体巨大的建筑体量带给人的压迫感,景观设计将这些非人性化尺度的道路空间变成适宜人们穿越和体验的小尺度人性化的空间。并且通过设置在各个步行路线中段的必要景观节点和休息区来舒缓漫长的路线,减弱行进中的疲惫感,营造空间序列的变化和节奏。

停车也是城市综合体交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除考虑机动车外,还应该考虑自行车、摩托车等不同的交通工具的存放。景观设计需要组织这些交通泊位的合理位置,通过景观手段来减弱空旷停车区域带给场地的负面影响。

2.3 节点的设置与强化

凯文.林奇认为,节点就是一些要点,是城市中观察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这些集中的节点或是一个区域的中心或缩影。在景观设计层面,这些节点的设置,一方面,为了形成具有个性的城市综合体的景观特征,另一方面,它是做为城市综合体形象展示面的必要核心区而出现。

节点与路线紧密相连,节点使路线具有了方向性,使人们能更方便的找到目的地,路线成为各个节点的纽带。

节点的产生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城市综合体的景观设计中,节点往往由人流密集的交汇处而产生,其次是一些具有良好景观观赏面的区域,方便人们活动和休憩的区域。在城市综合体的主要入口空间往往会形成具有核心特质的节点空间,强化这些主要的景观节点,让人们能清楚的感知周围的环境并做出行动选择。在设置这些节点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区域主题因素的集中或是体现具体的活动功能对景观环境的要求。

城市综合体中有不同的使用人群,购物、居住、办公等等不同的人群对于环境景观也有着不同的需求。环境景观应该根据其开放程度、活动类型合理的安排各种不同类型的空间节点,并形成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

另外,对景观节点设置或是强化的重要出发点是对优美自然环境的追求和视觉美感的体现。成功的节点设置聚合人气,带来更多的城市商业效益。

2.4 入口与标志

凯文.林奇在对标志物的描述中,认为标志物是外部观察的参考点。景观设计里的标志也可以是具象的某种建筑形式也可以是营造一种标志性的场所和空间。对于城市综合体而言,入口的意义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形象的“门”,是人们进入这片区域的起点。入口能给人们提供进入区域的内部指示,入口的位置常常决定了路线的走向,它对整个区域的构成起决定性作用。

设置入口的几个要点:视商业区域的规模和要求来具体设置适当数量的入口;入口的位置应当与交通集散点一起考虑,设一定规模的广场做为密集人流进入的缓冲带,考虑人流与车流的互不干扰;入口如有可能与区域的核心节点有视觉上的联系,更易于人们进入内部的定位。

上述的景观构成要素仅仅是环境意向的素材,它们只有共同构成图形时才能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形式。它们之间相互强化相互呼应,从而提高各自的影响力。为营造更加贴合场所特性的城市综合体景观空间,我们需要思考这些构成元素所存在的意义和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期创造出更加丰富而打动人心的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美)凯文.林奇《城市意向》华夏出版社 2011.4

上一篇:老年住宅建筑设计的重点及特殊性探讨 下一篇:学习国外城市规划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