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讲读教学法初探

时间:2022-07-25 03:20:57

初中语文讲读教学法初探

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语文教学是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与体现。要使学生迅速接受所学知识,印象深刻,同时还能得到艺术享受,陶冶情操,恰当准确地运用一些艺术手段,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淬火,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也使语文教学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本文仅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作一介绍。

一、课堂学习方式

1.单元整体推进式

将课本中一个单元控制在3—4个课时,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一个单元一课时,以学案为引领来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第一学时学习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其中包括完成生字词语的书写和过关检查。第二学时以学案为引领,带领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感悟体验。老师提前将学案下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己对照学案进行预习,因为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阅读提示,所以学生的课前预习不再盲目,上课时老师依照学案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进行班级汇报,汇报中适时针对学生疑惑之处进行指导,最后进行当堂检测。第三学时进行课后练习的复习巩固和单元练习的学习指导。这样课堂上围绕文章的训练重点,以学案为引导展开教学指导,摒弃所有不必要的环节,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加快了教学进程。

2.一篇带多篇的辐射阅读式

以课本中的一篇文章为例,教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规律,然后推荐学习主题学习中的三到四篇文章,运用方法学习,提高阅读能力。每篇文章的训练重点有所侧重,而非面面俱到。

二、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实验的不断推进,现在已基本形成了成型的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模式:对照学案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阶段]——小组交流[互助共享阶段]—班级汇报[拓展提高阶段]—反馈检测[反思收获阶段]。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逐篇讨论,但在班级汇报中可只选本组最感兴趣的一篇汇报即可。学案引领,自主互助的学习方式让老师逐渐退出讲台,走进学生之间,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讲堂变成学堂。课堂上少了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老师讲得少而精;多了学生专心地读书背诵、讨论交流和个性展示,学得多而实。

三、多种课型

在实验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学案引领的方法,指导学生拓宽学习内容,加大阅读量;另一方面也重视通过典型文章教给学生方法,针对选文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训练,如文章的写作方法特别突出,则淡化理解感悟,重点进行写法的揣摩,并立即进行练笔尝试;有的文章语言优美,妙语连珠,则指导学生进行诵读积累;有的属于介绍说明的资料,则让学生进行浏览了解,通过调查研究报告的方式进行展示。总之,文章的题材不同、特点不一样,课型也有所不同。

1.读法指导型。选择主题学习丛书中有代表性的文章,教给学生一些读书方法,如浏览性泛读、速读、品位性精读,圈点、勾画、批注摘记、归纳、感想等读书方法和作笔记的方法。

2.理解感悟型。课本和主题学习丛书中有许多文章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叙事文章,通过讲述一个个故事来表达一种感受、一种情感或说明一个道理等。对于这样的文章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深入体会和研究,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获得情感体验和思想启迪。

3.诵读积累型。对于一些经典的、文学大家的写景类文章,与其和学生逐句分析体会,不如拿出时间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组织学生以美文诵读的方式读一读,比一比;在课堂上开展十分钟、五分钟背诵比赛活动,让学生集中精力凝神背诵。

4.研究汇报型。对于一些说明类、科普类的文章,则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采取小课题研究的方式,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以课题研究报告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展示。

5.读写结合型。鲁迅先生曾说过:“惟有多读多写,这样才能真正有用。”读写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两翼。读促进写,写促进读。高年级更要把写作表达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高年级重视由读到写的过渡,指导学生进行随阅小作:或进行同一主题的再创造,或对文中人物事件的点评,或抒发自己读后的感想,或学习使用文中的表达手法等。

6.综合展示型。学生喜欢竞争,愿意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因此结合单元主题和题材特点,设计和开展了一些竞赛类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每读完一本主题学习丛书,也要求学生进行一次总结,让孩子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展示自己两周以来学习的最大收获。学生可以根据不同喜好、不同特长确立自己的展示方式。擅长诵读的可以进行美文诵读;擅长歌唱的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诗歌文章配曲演唱;有绘画才能的可以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故事设计插图;擅长写作的则通过演讲汇报自己的读书感受等。

上一篇:刍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下一篇: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