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文化和谐因素发展功用

时间:2022-07-25 11:50:06

家谱文化和谐因素发展功用

传统家谱记载了几千年世袭相传的生命图谱,留下了永远不了的根系血脉亲情,是极其珍贵的古文化遗产,记录了一个姓氏的世系关系及宗族文化,同时也记载一姓之渊源与历代迁徙经过,是一部家庭历史档案。同时,我国传统家谱中蕴藏着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等丰富文化内涵和史实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研究提供有力的资料支持的同时,也在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传统家谱中所包含的尊敬恭良的优质品质对睦族治乡和维护社会秩序仍起着积极的作用,需要大力弘扬。笔者就邵氏家谱为例,提炼其和谐因素,分析其在当代社会发展建设中的功用。

1邵氏源流

考证相关姓氏史志的记载,邵姓来源有三: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通志•氏族略》、《万姓统谱》等所载,周文王第五子召公奭,食邑于召(今陕西省东岐山西南),后又封于燕,公元前222年,燕国为秦国所灭,召公后裔分散各地,相约以祖上原封地“召”为姓,其中居住在汝南、安阳一带者,在召字旁加“邑”,成为邵姓。2、据《姓谱》所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之后都有邵姓。3、出自他族改姓。如清满洲八旗乌雅氏有改邵姓者;明清时云南定边土把事有邵姓;今瑶、彝、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邵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四个郡望:博陵郡,东汉治所在博陵(今河北蠡县南),西晋移治安平(今属河北);汝南郡,西汉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东汉移治平舆(今属河南);洛阳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安阳县,治所在今河南安阳〔1〕。三国魏晋时,邵姓主要聚居于河北安平及河南安阳、汝南一带,其中在河北居住之邵姓以“博陵”为堂号。西晋末年,这一支邵姓开始南迁,后辗转到达福建、广东等地。而其他地域之邵姓也于此期大举南迁。据有关资料所载,唐代有籍贯为广东翁源的邵谒,宋代有籍贯为福建政和的邵知柔,可见在此以前,邵姓已落籍该地。北宋时,有著名哲学家邵雍随其父邵古由河北范阳徙居河南共城(今辉县),后子孙昌盛,族大人众,发展成为洛阳望族。宋代时,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多有邵姓居住,另外山西、湖北、湖南亦有邵姓族人。南宋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袭扰,邵姓为避祸已广布于江南各地,而邵雍之后为避祸,有一支徙居豫西山区。目前,河南豫西之邵姓,大多为邵雍的后代。历清朝至现在,邵姓的分布更为广泛。从清朝开始,有邵姓迁至台湾,后来有的又移居海外。据统计,邵氏在当今中国百家大姓中居第83位〔2〕,约占汉族总人口的0.24%。分布很广,以江苏、山东、甘肃、湖北、安徽、辽宁为主。

2邵氏家谱的修撰及内容《邵氏家谱》在清以前修撰三次,第一次是宋绍兴五年(1135年),由工部尚书谢钙撰写《题邵氏族谱序》。第二次是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由颍州陈伯康撰写《题邵氏宗谱序》。第三次是明正统九年(1444),其53世孙邵叔芳撰写《重修邵氏族谱述》。自清以来,邵氏后人又共有九次修普活动,前六次都是峄邑邵氏来完成。第一次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第二次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三修于光绪元年(1875),四修于民国十八年(1929),五修于1991年。第九次修谱活动始于2009年7月,并于2010年8月完成。《邵氏家谱》家谱内容涉及宗族沿革、文化教育、政治和经济状况、祠庙修建,家谱名人、宗族灾难等,谱载《族规》以约束族人的行为规范,《康节夫子训世孝悌诗》以教化后人,《救荒策略》以备荒年之用,《伊洛书院记》以促后人要敏而好学,《大事件》记载邵氏宗族发生的重大事件,以便后人铭记,《恢弘宋儒康节邵夫子安乐窝记》和《重修邵康节夫子安乐窝祠堂记》以睦族亲友之用,《邵司李黄公崇尚理学去思碑记》和《勅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碑记》以促后人建功立业,《移建康节邵夫子安乐窝祠堂记》和《题安乐窝》记载自然灾难以及对美好社会的渴望。此外还有墓碑序,世系,且世系中又详实记载世代、姓、名、字、号、官位、婚配、子况、播迁、人物传记等。

3邵氏家谱中的和谐因素在当代社会的促进作用《邵氏家谱》中存在着和谐因素,总体把握其中的积极因素,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和谐因素融入到和谐社会的发展中。对于和谐社会内容和要求,总书记曾做了六个方面的界定,其可分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笔者借助这六个方面,并结合《邵氏家谱》内容中的和谐因素,进行分析。

3.1邵氏家谱中和谐因素对民主法制的促进邵氏家谱自宋绍兴五年(1135),第一次撰修家谱后,每修一次家谱,都会对以前的《族规》进行适当的修改,这些也凝聚了整个邵氏宗族的智慧和思想。《族规》作为邵氏宗族成员行为的基础规范,是维护邵氏宗族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宗族内部自我管理和实施的重要依据,是邵氏宗族每个成员行为约束准则,是邵氏宗族族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平等性,虽然其法过于严厉,但也体现了当代法律的影子。在邵氏家谱的《族规》中包含的家族规范和平等体现一定的民主法制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民主法治健全与发展有着相通相承之处。充分挖掘和利用邵氏家谱中的和谐内涵,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中的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充分发扬,有利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切实落实。

3.2邵氏家谱中和谐因素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促进在当今社会主义社会和谐中的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邵氏家谱中《救荒策略》篇,载有关于粮食储藏和上交的规定,由于粮食的生长期长,每年都要按照人口上交一定粮食,家庭没有男劳力者免除,以备不时之需,第二年新粮食下来,把上一年的粮食再归还宗族各户,再把新粮储藏。对于正常生产中的协调有着明确规定,在生产中需要使用一些较大的工具,如犁、耧、石磨等,还有牲畜,如牛、马等。每户都置备一套这样的用具并不必要,宗族各户也没有力量自己置备,所以整个宗族置备一套,由宗族各户分别保管、共同使用,在使用这些工具时,一律平等,在粮食耕种和收获时候共同协作,使得宗族各个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在利益之间共同协调解决。邵氏家谱中的上述内涵蕴含着公平思想,其主旨符合和谐社会公正价值观。

3.3邵氏家谱中和谐因素对人际诚信友爱的促进邵氏家谱的《大事件》篇中记载有邵氏家族中诸如修谱筑祠、婚丧嫁娶等重要事件。所有大事件中都体现着邵氏族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协作精神,组织和运作大事也是邵氏宗族组织的重要职责,如在《康节夫子训世孝悌诗》中规定:“文明理性,拒绝谣言。互帮互助,共渡难关〔3〕。”并载有具体规范,如:“子孝亲兮弟敬兄,丈夫休听室内唆。眼前金帛莫嫌少,膝下儿孙不厌多。但得家和贫也好,若教不义富如何。王韩之孝垂青史,子孝亲兮弟敬兄。”“奉祖先,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和乡邻,教子弟,戒习染,奖名节,慎婚嫁,急赋税”宗族各户都自觉努力维护宗族组织,加强同宗之间的团结,共同推进整个宗族在社会的地位提高。整个宗族通过举办婚丧大事,不但增强了凝聚力,提高了宗族的声望,而且增加了感情,增强了互相之间的信任。邵氏家谱中的上述规范蕴含着互帮互助和诚信的思想,使得邵氏族人能够在生活中互相谦让。从和兄弟,再到睦乡邻,都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体现。在当今社会主义社会和谐中的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笔者于2011年10月11日至13日,参加在河南洛阳举行的“纪念邵雍诞辰1000周年暨邵雍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4〕,共有600余人出席和参加本次活动,邵氏宗族并投资100万元新建了一座高十米的邵雍铜像,此铜像以《邵氏家谱》所载“宋先儒康节新安伯邵夫子像”为蓝本,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创意设计,洛阳烟云涧青铜器有限公司制作,伊川邵雍易学研究院监制而成,此次活动不但显示了整个邵氏宗族的整体力量,而且显示了邵氏宗族的团结友爱的和谐因素。

3.4邵氏家谱中和谐因素对社会发展活力的促进邵雍作为邵氏家谱中的代表人物,一生勤于著述,其著述的《皇极经世》、《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观物内外篇》等书,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哲学、科学研究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邵雍的学术思想贯穿于经、史、子、集,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思想家。他自己构建起独到的思想体系,创立先天象数之学,无论其在理学方面,诗歌方面,还是教育方面,极具创造性。《宋史》称“故贤者服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邵雍对社会的贡献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活力和创新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今社会主义社会和谐中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的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3.5邵氏家谱中和谐因素对安定有序社会的促进邵氏家谱中的《族规》中的明确规定:“尊老爱幼,信守诺言,抵御外毁”,安定团结和大事要同商公议等。这些家族规定在邵氏宗族的祭祀祖先,兴办宗族公益事物,执行族法族规等活动中起到了收合族众、维系宗族组织、团结族人的作用。如作为《族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抵御外毁的规范,要求家族成员在外族入侵和侵犯时要一致对外。一个民族的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坚强后盾,在当今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中的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3.6邵氏家谱中和谐因素对农业的发展与自然的协调作用邵氏家谱中的《题安乐窝》载有“耕种要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圈养要合乎社会,自然,民需”。这里说明耕种要顺应气候的变换,圈养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其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其实人与自然的协调,最终会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关系的社会,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环境﹑资源和自然的协调的,《题安乐窝》中的人和与民需的统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体现。4邵氏家谱中宗族自我意识和狭隘的宗族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消极影响宗族自我意识浓厚是宗族思想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其特点是强调以自我为中心。邵氏谱规也不例外,家族规范以宗族的发展为思想的出发点,其思想只是禁锢在小宗族内部,宗族内部人们的思想还是以宗族为中心,对于外在的社会持排斥的思想和心态。此外,邵氏宗族规范将宗族利益作为宗族在处理各种事物考虑的首要条件,宗族的利益高于社会集体利益,忽视或淡薄其他家族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需求,具有明显的狭隘宗族思想。宗族自我意识和狭隘的宗族思想作为我国传统宗族意识中普遍存在的思想因素,虽然有利于家庭内部的团结和发展,但对于社会整体的融合和教育却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影响到社会和谐的整体进步需要公共意识的增强,加强公共意识,塑造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为此,社会要主动与宗族各个成员进行思想交流,从行动上引导,从思想上带动,使宗族自我意识向社会意识转变,促进宗族和社会大家庭的和谐。随着社会和谐的进一步推进,让宗族各户理解和明白,宗族利益是社会利益的一部分,只有社会利益实现了,宗族利益才能在有保障的情况下更好的实现,宗族利益应服务于社会利益,只有这样,社会的全面和谐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只有当宗族成员整体的思想也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保证社会公共利益需求的前提下追求个体或家族的利益,社会整体才能更加和谐迈进,个体或家族利益才能长保永安。总之,和谐社会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其理论的发展和丰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进一步深化。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把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导入正常轨道,增加对合法手段的鼓励,吸取传统家谱中尊敬先人、谦敬礼让、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的和谐因素,对进一步深化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积极作用。提取其和谐因素,弃其封建思想,从而家和则国和,族兴则国兴,使得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促进。

上一篇:儿童读物推广发展策略 下一篇:图书馆辅导员阅读指导培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