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原动力

时间:2022-07-25 11:49:51

朗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原动力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是他们语感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语文学习能力和语言素养能够得到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只有具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才能较好的理解课文中的人文思想,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获得阅读的美感,使语文素养得以综合提高。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语感培养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02-01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人文性,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深入课文,自己在阅读中感受人文之美,提高审美能力,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但是,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现象是注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在互动中让学生去读、去说;但是,我们却在学生怎样读、如何读上较少关注。

1 分析朗读培养的现状

小学语文课标标准明确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出情感、读出感悟,在情感熏陶中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但是,我们教学中存在大量的形式化的无效的读。

1.1朗读目标不明,要求不显

互动教学强调着师生对课文内容的合作解读,我们会发现一些课堂读的热热闹闹,男生读一段,女生读一段,而朗读的目的是什么呢?如一个老师教授《狼和小羊》,让男生读狼的语言,女生读羊的语言,学生朗读中有的字不准、语气也不到位;而老师没有点评,没有要求朗读的学生注意角色的身份,这样的朗读没有让寓言故事的寓意清晰起来,于是学生只是在语言文字表面滑行,没有情感和对文章深意的理解与把握。

1.2朗读指导宽泛,引导不力

我们老师自身都具备着一定的朗读能力,学生朗读的问题我们是能够听出来的,但是我们往往淡化对学生朗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只是泛泛而谈地要求我们学生注意朗读的情感、注意语速、语调;至于在一段文字中如何读出情感,重读轻读如何落实,却很少进行示范指导。如《狐狸和乌鸦》一课中的朗读,要指导学生在故事的开头的叙述性语言要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而乌鸦找到食物的语言要读的欢快些,读出乌鸦找到食物的愉悦、高兴和成功感。

可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让学生的朗读成为我们互动教学的一个无足轻重的环节,应该加强重视,让其成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的抓手。

2 探讨解决朗读问题的途径

朗读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必备技能,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教学的切入点,因此,加强学生通过朗读,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要突出朗读训练、朗读指导和朗读教学的落实。

2.1重视朗读的有效开展

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早读课上的朗读。虽然早读时间比较短,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读完要学习的课文时间是足够的。学生自己预习,一般都是默读,完成预习任务的。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有声朗读。培养学生眼看、口读、耳听的朗读习惯,让他们在大声朗读中发现自己阅读的问题,力求改变读错字、漏字、唱读,回读的不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带着想象朗读。如在《桂花雨》朗读时,让学生边读边想,结合自身体验地感受作者对桂花的情感。

2.2明确朗读的目标和要求

现在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往往存在随意性,就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朗读课文,而我们老师没有给学生提出要求,或是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断好句,能够课文读流利就行。其实,我们让学生朗读,不能仅仅让他们会读,还需要让他们会思考。如《烟台的海》教学时,笔者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冬季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读通顺,还要学生读出层次,读出情感,通过朗读节奏、语调语速的把握,思考如何读得声情并茂,让听者感受到冬天烟台的海的波澜壮阔与魅力十足。如此,能够让学生带着要求进入语境,读出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3加强学生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朗读能力的提高是个缓慢的过程,我们小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够丰厚,每一篇课文都会有一些生字词,因此,我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让他们先解决字词的难路虎。然后,让他们反复朗读,从而能够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

加强朗读方法指导,需要我们老师的反复示范。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因为学生朗读意识和能力比较差,我们可以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展开教学,我们可以带着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模仿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朗读方法和技巧。如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教学时,我们可以模仿古人“摇头晃脑”的朗读,让学生在感觉好玩中入情入境的朗读;让学生听名家的朗诵,引导他们注意对声音的把握、表情的流露、神韵的感受,从而获得杜牧在秋色描绘的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感受张继的落魄与孤寂的心情。

我们在朗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能提高学生对同一内容朗读技巧的掌握。当然,学生朗读之后,我们要进行鼓励与中肯形结合的评价。给学生指导出比较好的朗读方式。

另外,学生朗读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还需要我们在课外组织一些诸如朗诵比赛、读书大赛等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多种朗读方法,让他们能在不同场合自由的发挥。

总之,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我们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朗读兴趣,提高他们朗读的能力和水平;那么,他们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体验中,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季红海. 小学低段朗读能力培养初探[J].小学语文教学,2012(32).

[2]朱桂琴.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三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3(28).

上一篇:引导自主学习,提高课堂实效 下一篇:谈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