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建筑入口空间功能分析

时间:2022-07-25 11:43:33

传统与现代建筑入口空间功能分析

摘要:建筑入口空间分为建筑入口外部扩展空间、门、建筑入口内部扩展空间三部分,建筑入口空间中的广场、街巷、道路、边界或大门、天井、大厅、大堂等组成部分都是为了达到建筑入口空间的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

关键词:建筑入口空间;实用功能;精神功能

中图分类号:J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2

我们常常把建筑物的室内视为内部空间,把建筑物的室外视为外部空间,而建筑入口就是这“亦内亦外”的中介空间。建筑因为围合成了空间才有了意义,空间因为有了门才有作用,入口用门将内外空间联系起来。本文将建筑入口空间分为建筑入口外部扩展空间、门、建筑入口内部扩展空间三部分。

建筑入口外部扩展空间:是入口空间向外的延伸,是进入建筑的前续空间,包括广场、街巷、道路、边界等。门:这里的门即是狭义上的“门”。是指连接外部与内部的节点,是建筑入口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门的形态与装饰,或精雕细作炫耀于市,或矮门小洞偏居于街。传统的内向性的中华民族用高墙、深宫、大院为隐蔽深幽,掩饰内里;以院落为建筑基本形态,四壁合围,庭院深深,仅以朱门红墙作为体现身份、昭示家族兴衰荣辱,以及对外交流的平台。建筑入口内部扩展空间:是入口空间向内的延伸,包括天井、大厅、大堂、内院、照壁、廊道等。

这些所有组成部分都是为了达到建筑入口空间的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实用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精神功能又被称作精神意境功能。

一、基本功能

孔子言:谁能出不由户。古文献《释名》曰“门,幕障卫也”,这是对门极准确而又精当的解释。“从产生门之雏形起,门之基本功能即为:出入、防守。

1、交通功能

建筑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汇集于建筑入口空间,人或车通过广场、街巷或道路,再进入建筑入口内部扩展空间直至到达建筑室内。

交通功能是建筑入口空间的最基本的功能。无论是传统或现代建筑入口都是人们进出建筑的必经之道,是建筑交通流线的重要节点,是人车聚集疏散的主要空间。此功能要求交通路线简捷明确、人流通畅,对人们具有导向作用,紧急疏散时迅速、安全。

2、防卫功能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认为,领域是人类最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它是保障个体和群体安全、维护个人心理平衡的重要条件。

建筑入口空间承担着重要的防卫功能。例如徽派建筑严格遵照古代传统规制内向性自我保护体现的淋漓尽致。高墙封锁加以小窗、超越常规尺寸的厚重木制大门,都是为了防卫而设。现代建筑入口空间中,防卫功能的表达也随处可见,防盗门、防爆门、卷帘门以及居住小区入口的门禁卡式大门等等,都表现了建筑入口空间的防卫功能的重要性。

二、衍生功能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建筑入口空间不仅限于满足出入和防守的基本功能,更逐渐要求具有其他衍生功能。

1、标志功能

门占据了出入口的区位优势,总是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建筑入口空间的标志功能,表示从入口起进入另一个空间的起点,起到了指引和导向的作用。为强调入口的位置所在,要求提供强烈的视觉信号以识别建筑的性质。古时的建筑入口都有个重要的标志,那就是门楣上的匾额,例如张府、王爷府、颐和园、拙政园等,那些材料、颜色、雕饰各不相同的匾额即是入口空间标志功能的重要表现。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以匾额为标示的入口空间仍随处可见,如学校、厂矿、商业、酒店、银行等。现代建筑入口的标志性有助于人们在复杂的城市建筑空间中快速识别,尤其是商业建筑,应具有与众不同的形态和感官上的刺激,强化商业建筑的外观特征。可以利用形、色、光、质等造型要素,辅以文字匾牌、雕饰图案等来强化主题,以提高标志性。例如重庆南坪万达广场室内步行街的玻璃建筑入口。又如在门厅或过厅中应能很容易发现其所希望到达的通道、出入口或楼梯、电梯等部位,而且能够很容易选择和判断通往这些处所的路线,在行进中又较少受到干扰。门厅和过厅的内部空间组织和所形成的体形、体量,可以成为建筑入口空间设计中的活跃的元素,或者是复杂建筑物形态中的关节点。

2、转换功能

建筑入口空间是建筑重要的出入口,人们通过入口完成从外到内或从内到外的行为转换和心理空间过渡。转换功能满足了交通等物质方面的转换,更满足人思维和精神方面的转换。当人们穿过入口空间时,如人们从室外进入一个宽敞的商业空间时,其心情会舒畅、高兴、甚至兴奋;而进入一个封闭的建筑空间时,其心理会压抑、紧张、甚至害怕。

现代建筑往往采用丰富细腻的手法形成内外空间过渡的层次性,从而达到室内外的交流融合,体现出对人与自然整体哲学关系的把握,室内外的完全阻隔被弱化,亦内亦外的入口空间具有半开放的领域性,可以形成转换等待的礼仪空间,导向性的步行流线空间。

3、交往功能

建筑入口空间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传统民居建筑入口外部空间的石凳、石梯都是人们茶余饭后,拉扯家常的必要条件。入口是以门为中心向街巷、广场扩展的空间,是古镇村落街巷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进出、休憩、交往、娱乐、礼仪的重要场所。现代商业建筑或住宅小区入口内外空间中会设置一些座椅,供人们稍事休息、等待、聊天等等。各种空间、时间和心理的交流是以入口空间作为条件,这种交往功能是建筑入口应追求的更高表现。

建筑入口空间的精神功能

建筑意境的定义

明朱承爵《存馀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 意境是指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形成了意境。

“建筑意”是由梁思成与林徽因二位先生提出的,是一种建筑和环境给予人的情绪感染。它不仅包含着“诗情”与“画意”,还沉淀着历史的沧桑,时代的变迁;它常常牵引着人们的思维穿越时空,激发人们怀古或想象建筑师建造建筑时的心境。

建筑意境是指进行建筑创作时运用建筑语汇在建筑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境界。建筑要满足复杂的实用功能,要适应以整套技术法则,建筑意境的创造不得不受到功能、技术、经济的严格制约[1]。这种境界应同时具有感性美和理性美的内涵,给人们以美的刺激和美的享受。建筑凭借具象的建筑材料、语汇、空间、层次与色彩,表达人的精神境界,也包含对科学理性、文化传统的追求与传承。

建筑具有可参与性,建筑艺术意境美的体现不同于其他艺术。人的参与、转换、交往赋予建筑以生命的意象。建筑的空间感、层次感在人的穿行、使用中鲜活起来,呈现出一幅幅有机的、生动的建筑意象。以致产生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感受,这样建筑有了意境美才有了生命。

传统建筑入口空间遵照建筑规制,遵从家族、族群、聚落关系,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道德风尚、文化修养,并融丰厚的乡土文化和地域特色于一体,各地的建筑入口空间体现着不同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

现代人崇尚西方的自由、民主、追求物质富裕和高科技。建筑入口空间逐渐开始以满足实用功能为主,不再追求传统建筑入口空间的表达方式,门洞只是为了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开口。不再有等级尊卑之分,也不再受地域性牵制,仅以材料结构的独特性塑造,彰显所谓现代性,用“标准化”的方式复制、粘贴、克隆,自此,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甚至国家与国家的建筑及建筑入口再无差别。

注释:

① 彭一刚著.建筑空间组合论.[第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P69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著.建筑空间组合论.[第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李泽厚著.美的历程.[第1版.]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3] 陈冬苗.中国传统建筑入口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2006.6

上一篇:论剪纸艺术对民间文化的传承 下一篇:从美国动画电影角色看文化帝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