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对爱的探索

时间:2022-07-25 10:25:35

弗洛姆对爱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1)11-0042-01

摘要:在爱的艺术这本书中,弗洛姆阐述了他有关爱的思想,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去爱的能力,是一门艺术,要学好这门艺术,就要学习爱的理论和熟悉爱的艺术的实践,本文着重从爱产生的原因、成熟的爱和爱的类型三个方面把握弗洛姆有关爱的思想。

关键词:爱的艺术 成熟的爱 爱的类型

一、爱是一门艺术

在《爱的艺术》这本书中,弗洛姆阐释了他有关爱的思想,他认为爱是一门艺术,我们大多数人不认为爱是一门艺术,不把爱看成一个人爱的能力的问题,我们把爱混同于被爱,把爱的问题看成爱的对象的问题,爱在人们看来就是能够被爱,能否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对象的问题,我们认为爱是简单的一件事,而找到可以爱的人和被人爱却是复杂的事,为了变得更招人爱,得到社会的认同,男性采取的方法是努力追求财富和地位,追求成功。女性为了使自己更富有魅力,他们注意自己的身材和体型,注重仪表和打扮,追求时尚。弗洛姆认为人们对爱的这些认识和基于这些认识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他强调爱是爱人的能力,是一门艺术,在他探讨爱的理论之前,他通过对人的生存问题的分析,揭示了爱产生的原因。

二、爱产生的原因

弗洛姆认为,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事实就是人类脱离了动物界,超出了本能适应性,人超出自然以后,虽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永远无法回到与自然一体的原始状态。人来进入社会状态以后,具有了理性,对人自身的生命体有了一定的认识,人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和自然面前无能为力,他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孤立的实体,无法掌控自己的生和死,自己和他所热爱的人都将会死亡,他体验到寂寞和孤独,这一切的认识和体验让他感到自己的孤独,自己被分裂的生活就像一个不堪忍受的监狱,为了从这个监狱中解放出来,他试图通过与外部世界和人们产生联结来摆脱这种孤独感,人类最深层的需求就是克服分离,摆脱孤独感。为了摆脱孤独感,人们试图通过、和他自己所生活的更大的组织和社会融合、创造性的劳动等等方式克服自己的分离感,但是这些行为都没有真正意义上达到人与人的结合,并且有很多的弊端。弗洛姆认为,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的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爱是人与人之间的结合,它能使人摆脱孤独感和分离感,没有爱,人类就不能存在,爱把人与人融为一体,把人从孤独和分离的监禁中解救出来,所以爱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人为了克服内心的分离和孤独感。从人的生存问题上分析了爱产生的原因之后,以下我们将具体探讨弗洛姆爱的理论。

三、成熟的爱

在弗洛姆看来,成熟的爱是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种屏障的能力,一种把他和他人联合起来的能力。爱使人克服孤独和分离感,但爱承认自身的价值,保持自身的尊严。”[1]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表现为爱是给予,蕴含着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四个基本要素。给予对于具有创造性的人格的人来说是潜力的最高体现,给予让人体会到自己的强大、富足和能干,这种增强生命力的体验让人感觉到快乐和自己的价值。给予不只是物质上的给予,一个人自身具有的活力是他可以给予别人的最宝贵的东西。除了给予的因素之外,爱的主动性表现为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哪里缺少这种积极关心,哪里就根本没有爱。”[2]关心也是责任感的表现,责任是一种自愿的行为,它是对另一个人表达或没有表达的需要的反应,对这个人负责即意味着能够并准备反应。对另一个人负责人必须同时具备爱的另一个因素尊重,否则责任就有可能蜕变为支配和占有,尊重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尊重他自身的规律和意愿,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关心、责任和尊重的前提条件是了解,否则爱是盲目的,了解就是按照他人本来的面目去发现这个人。只有成熟的人才会发展出成熟的爱,在成熟的人身上,我们会看到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着四者交融为一体的状态。

四、五种不同对象的爱

根据爱的对象不同,弗洛姆把爱分为博爱、母爱、、自爱和神爱五种,博爱是构成各种爱的基础,它是对整个人类的爱,没有独占性,是相互平等的爱,博爱源于对弱者、穷人和陌生人的爱。母爱不仅为孩子提供生存和成长所需要的责任和关心,还要为孩子培养对生命的爱的态度,让他们觉得生活是美好的,慈爱的母亲在与孩子分离后仍然能继续慈爱。博爱和母爱都不具有独占性,博爱可以普及到所有的人,母爱也可以由爱自己的孩子而爱所有的孩子,与此相反,它是和另一个异性完全融合,结为一体的渴望,具有独占性,是排他的。自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幸福、成长和自由的确定,他来源于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一个人有爱的能力,必然也会爱自己,一个不能自爱而只爱他人的人实际上不会真正去爱的,自爱和自私不是一回事,自私的人不是爱自己太多,而是爱自己太少,他们是没有能力去爱自己和别人的,只有自爱的人才能真正地去爱别人。神爱与人对父母之间的爱有相似的地方,人幼小的时候无依无靠,需要母亲无条件的爱,慢慢长大以后需要父亲的爱,父亲指导着他的思想和行为,成熟的人在自己的身上建立了父亲品德和母亲的良心,不再接受父母的保护和控制。人类历史上对神的爱也有相似的过程,人类从依恋母性的神过度到对父性神的顺从,对神的爱与对父母的爱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对弗洛姆爱的理论的评价

弗洛姆从历史和心理的角度分析了爱产生的原因,他对他所处时代人有关爱的错误的批评时至今日已有几十年之久,对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适用,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精神上普遍没有信仰,大多数人追求外在的成功、名誉和地位来符合社会的基本价值,人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爱的联结。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上,父母为了子女将来能适应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在学校给学生大量学业压力的状况下,很多家长关注的不是孩子活得是否快乐,有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他们盲目地和顺应社会错误的教育观念,给孩子施加压力,没有真正做到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在爱情关系上,人们对爱的理解大多数还停留在弗洛姆所说爱是被爱,爱的问题是爱的对象的问题的层次上。弗洛姆的爱的探索深化了人们对爱的认识,对当今社会的每个人都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弗洛姆:《爱的艺术》,刘福堂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版,第17页。

[2]弗洛姆:《爱的艺术》,刘福堂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版,第21页。

作者简介:王务梅,女,198703,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学哲学系2009级哲学硕士,研究方向:德国古典哲学

上一篇:残缺的身体 残缺的目光 下一篇:康德对人格同一性理论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