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把课外积累与写作相结合

时间:2022-07-25 09:20:17

浅谈如何把课外积累与写作相结合

【摘要】: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从低段开始就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产生和谐的美,真正让丰富的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写作中的一个亮点。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言积累,写作

【 abstract 】 : effectiv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s students to accumulate language, improve the level of writing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Based on this understanding, I in the teaching, from low period of start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strengthen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nd guide students through effective reading, get the accumulation of language, the emotional precipitation, which naturally applied to your own writing. Make the stud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collide each other, blend mutually, produce the harmonious beauty, real let rich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become one of the bright spots in the students' writing.

【 key words 】 :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language accumulation, and writing

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如建房需要积累大量材料,要进行成功创作,首先得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这些素材从何处来?必须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来。曾提出并强调了“现实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的科学论断。成功的写作者要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仅仅依靠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阅读大量书籍了解不同于自己时空的人和事。古今中外成功的作家和学者无不如此。小学生要进行成功的写作必须遵循这一原则,然而现在的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都比较重,整天置身于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中,简单的生活模式几乎将他们与广阔的现实生活隔离开来,很少有机会去观察和感受鲜活的现实生活,因而,他们的生活积累非常贫乏,缺乏必要的创作素材,作文训练中的“无米之炊”是经常的事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语文老师普遍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并转化为写作素材。

1.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不露声色地把学生引入到自主阅读中去。如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这是一个被证实的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平时喜爱看书的学生,要及时加以表扬,授予“读书之星”的称号。

2.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在学生读书成长的道路上,不仅要做到“好读书”,还要 “读好书”,所以选择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是非常重要的。但学生对课外读物缺乏取舍与辨别能力,甚至一部分家长经常和我提起:想给孩子买几本课外书,但不知买什么样的书籍比较适合?也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提供和推荐高质量的阅读材料,是把学生成功引向课外阅读的必经之路,教师责无旁贷。我根据低段学生的学龄特点,参考了一些学校的课外阅读考级制度,向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一部分优秀的课外读物供参考。让学生们“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会了读书,内化了语言。

3.发挥家校合作的力量

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多数在家里,单凭学生一时的兴趣和教师的遥控指挥,很难坚持长久。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单一的兴趣转为一种习惯,还得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在家长与老师之间达成一种共识,家校合作,双管齐下才会见效。所以我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的同时,也向家长发出了倡议,让他们和老师共同监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一理念,家长们也都十分支持这项读书活动,很快地老师达成了共识。有了家长的监督与支持,许多家庭营造了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喜欢上了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尝到了阅读的甜头,课外阅读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了。

4.激励语言的积累

在此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我把积累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一边阅读,一边积累。自己可以在喜欢读的文章里挑选好词、好句、好段记录在“日积月累”本上,或是做成读书卡片,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再阅读,真正把积累当成一种乐趣。

丰富的积累,大量的课外知识,为学生的写作储备了足够的“资金”。要使阅读得于升华,还得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勤加练笔。 主要有一下几种方式:

1)、 写自己的读书体会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渐加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解,所以读完一本课外读物或是一个故事,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用笔头倾泻出来。课外阅读让学生发现了美,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在老师恰当地引导与点拨下,为学生架起了一座阅读与写作和谐发展的桥梁。

2)、运用积累,发挥想象,串词成文。

儿童最富于想象,他们常常通过异想天开的想象,描绘出一个个神话般的世界,编出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点是我们成人都始料未及的。合理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也是学生习作的一个亮点。学生在阅读积累中,增加了习作内容方面的、文化方面的、语言方面的储备。这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话引子”,指导学生发挥想象编写故事,相信学生会做得更好。想象让学生的思绪飞扬,一个个富有创意的故事情节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课外阅读中的积累又使情节变得具体、生动,像给文章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增添了许多生趣。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作文就是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只有学生熟悉、感兴趣、有表达愿望的内容,才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动机和热情,从而真实地将它表达出来。所以我从一年级开始起,引导学生写日记,我觉得这是引导学生自由表达的较好方法。日记可以把学习、生活、读书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手写下来。形式自定,长短不一,可以是一句话、两句话或是一段话。可写了一段时日后,内容尽是些生活琐事,没什么新意。于是我便让学生尝试结合课外阅读写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这样一来,学生的写话空间扩展了许多,内容也变得丰富了。许多学生无形之中根据自己阅读的故事进行了仿写,甚至续写、改写,虽然有时写得比较“别脚”,但学生爱写、愿写,对此还乐在其中。有的学生还与故事中自己喜爱的角色进行了心灵的对话。课外阅读让学生的日记动了起来,活了起来,在一次次自由表达中,学生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

课外阅读把学生带进一个个美丽的童话,学生又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描绘出了属于自己的“童话”。我在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语言,从而指导写作这条路上尝到了甜头。尤其是学生把自己整理的作文选展示在我的面前,我更觉得自己的这一探索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还要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

上一篇:城市防洪堤工程加固加高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下一篇:电动汽车再生制动与ABS联合制动研究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