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设计

时间:2022-07-25 08:58:04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设计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节历史课如果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去。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初中历史教学中,我就历史课的课堂导入做了一些尝试,如:历史歌曲导入、诗词导人,多媒体导入,故事和传说导人,成语典故导入,图表导入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历史歌曲导入

歌曲等文艺作品语言精辟、生动,富有感染力。在学习《难忘九一八》时,先播放了抗战歌曲《松花江上》。沉重、悲壮、愤恨的歌声将学生带回到七十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蹂躏东北的领土,发出强烈的呼喊!随着歌声的结束,学生的情感完全被激发起来。由此导入新课,学生始终聚精会神,效果良好。

二、诗词导入

如在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先带领学生朗读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指出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这些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然后提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这样运用与教材相关的诗词作铺垫,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景,启动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较好地进入新课学习。

三、故事和传说导人

历史是对过去人物活动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述,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事实证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上《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一n,我先给学生们讲武则天驯服“狮子骢”的三件法宝,学生们一听“一条铁鞭,一把铁锤,一支匕首”纷纷嘘嘘不已,对这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不禁要多了几分好奇,接着的课我结合讲了些武则天登基后对待李唐宗室的小故事,整个课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

四、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通过展示文物图片、文献资料、历史地图、历史现象的模拟动画以及历史纪录片等多种信息,把不可再现的历史现象,重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讲《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时,我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图表,用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两个录像片段,通过准确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的“看本”,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使学生在学习中见其人、睹其物、闻其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成语典故导入

成语它概括性强,寓意深刻,适当引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仅中国古代可引用的成语就有几十个。“反戈一击”,“卧薪尝胆”,“三令五申”,“投笔从戎”,“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草木皆兵”……都可以引用导入。学生普遍反映,常引用成语,使他们史实记得牢,只要一提起这句成语,就能回忆起相应的历史事件。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变的创新方式,恰如其分地设计导入,一定能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收到事半倍功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谷县桃园堡学校 030800)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下一篇:浅谈舒心地理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