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楼里的冬瓜香

时间:2022-07-25 08:47:39

宿舍楼里的冬瓜香

父亲从乡下送来一只大冬瓜,滚圆滚圆的,足有七八十斤重。我们两口之家不知要吃到猴年马月,我真为这只大冬瓜犯愁。一日晚饭时分,我推开密封的阳台,一缕缕饭菜的清香从四面袭来,于是茅塞顿开。我到这幢宿舍楼安家落户快半年了,上下左右的邻居却一家也没去串过门。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可见邻里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这样想着我切下一圈冬瓜,用塑料袋提着,敲开了王科长家的门。一位小女孩隔着防盗门说:“我爸不在家,有事明天到办公室去找。”然后就“啪”地一声把门关上了。刚才还听到王科长在屋里高声谈笑,怎么会不在家呢?“咚咚咚”,我又敲响了王科长家的门,开门的还是那位小女孩。没等小女孩开口,我抢先自我介绍说:“我和你爸是同科室的,就住在四楼。”说话间,王科长早已迎到门口,朗声笑道:“哦——是小文啊!里面请。”

落座后,王科长吐着烟圈说:“现在办事难啦!我虽然是科长,也不能一人说了算,凡事要集体研究。”听王科长这么一说,我连忙插话说,其实没什么事,邻居这么久了,想过来坐坐,顺便也就把这大冬瓜的事说了。王科长先是诧异,紧接着脸色一沉,教诲道:“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过来坐就过来坐,带东西做什么?”临出门,王科长硬是把冬瓜塞了回来。

在三楼楼道口,我正好撞见回家的小李夫妇,便提着塑料袋招呼着跟了进去。小李夫妇是这楼的首富,听说炒股发了。小李敬烟,小李夫人沏茶,糕点瓜籽弄了一茶几,异样的热情反而让我不自在。小李胖胖的身子陷在真皮沙发里,小李夫人搂着小李的胳膊,一副小鸟依人的模样。小李说:“我们钱是有几个,妈的,都给套了!”

小李的话叫我很是尴尬,我只好把在王科长家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小李夫人一听,笑得前俯后仰,猩红的嘴唇一张一翕:“我们从不吃冬瓜。”小李也解释道:“我们一吃冬瓜就过敏。”我不知是怎样逃出小李夫妇的家门的,我提着塑料袋又转了好几家,均被婉言谢绝。我气呼呼爬上四楼,将冬瓜扔在地上,越想越窝囊,再也没有勇气去自寻没趣。

第二天,父亲又从乡下来了,问我冬瓜吃完了没有。一提起冬瓜,我就气不打一处来,一股脑儿把送冬瓜的事说给父亲听。父亲听后摸着冬瓜心疼地说:“好几年才碰到这样一只大冬瓜,白白烂了真是作孽!哎,城里到底不比咱乡下,我拿到菜市场去试试看。”我也实在没有更好的法子,只好依了父亲。

下班回家,父亲早做好了晚饭,还烧了红烧肉,父亲笑眯眯地对我说:“真没料到城里冬瓜这样好卖,自己留一块尝尝都没留住,只好砍了两斤肉。”我半信半疑,饭后和父亲到阳台歇凉,推开窗户,猛然间闻到一股熟悉的香味正从四面八方飘来,充溢了整幢宿舍楼。我问父亲是什么味道,父亲乐开了:“冬瓜味!我吃了几十年,还能辨不出来这个味道?”

(选自《高考必读经典美文精选》,有删节)

【技法提炼】

如果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你,你会怎么来写这么一篇文章呢?我想:如果开篇时你没有发表一下高见,结尾时一定会大发一番议论。不是说“人间冷暖”,便是指责“世态炎凉”“世风日下”。是啊,我们习惯性地喜欢在文章里喊一喊口号。可令人惊叹的是,这篇文章却没有一句直接展示主题的句子,却将主题展示得淋漓尽致。作家是怎样展开的呢?

一是在细节中,展示语言之“深刻”。正如前面所讲,作家笔下,没有一句大话,也没有一句议论,有的只是一个个细腻深刻的情节。“拜访科长”一节里,科长女儿开口便是一句“我爸不在家,有事明天到办公室去找”,这种官场口语,这种应付性的假话,在一个小女孩的嘴里几乎是脱口而出。就在“我”自我介绍一番之后,才听见科长的笑声。写科长更是语言形象,先是“吐着烟圈”,继而说“现在办事难啦”,尤其听说是来送“冬瓜”的,更是“脸色一沉”,最后硬是“把冬瓜塞了回来”。作者语言表达可谓一流,从表面上看,将事件交代得清清楚楚;往细里研究,这里面更是大有文章。这些内容,作家并没有直接用语言进行表达,而是用人物的言行,带给读者无尽的思考。“拜访首富”虽然面对的人物不同,虽然人物接待时的态度也不一样,但一见面对方便抛出的“我们钱是有几个,妈的,都给套了”之类的话语,以及那一张一翕的嘴里说出的“我们从不吃冬瓜”,便顿时让人明白了对方的用意。一番好意,换来的却是自己的无趣。这些,作家都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展示的。

二是在对比中,展示语言之“幽默”。这篇记叙文,或者说是小小说,还善于用对比的方式来展开。接待“我”时,科长父女的冷漠,与首富夫妻的“热情”,算是一种对比。所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真是宛如眼前。“我”热情地送冬瓜,与父亲心疼的责备,算是一种对比,一种是对邻里的友好,一种是对劳动果实的珍惜。“我”送冬瓜,怎么也送不出去,父亲卖冬瓜却感觉特别好卖,这算是一种对比。尤其最为滑稽与幽默的是,收束时,“饭后和父亲到阳台歇凉,推开窗户,猛然间闻到一股熟悉的香味正从四面八方飘来”,是什么香味呢?父亲的话作了一个有趣的说明,“冬瓜味!我吃了几十年,还能辨不出来这个味道?”回顾前文,送冬瓜时,有人“硬是把冬瓜塞了回来”,似是不需要;有人竟然说“我们一吃冬瓜就过敏”。两相对比,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幽默风趣的语言中,包含的这种犀利,令人惊叹。

读了这篇文章,我们或许会明白:很多时候,其实我们根本不必用口号式的语言来表达,也不必用那种口号式的语言来引出开篇,或结束文章。用事实说话,在对比中说理,不愧是表达情感与展示思想的一种有效方式。

【简评】

本文以“记忆里那半支香烟”为标题,容易吸引读者的目光。为什么只是“半支烟”呢?标题又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引发读者思考,看完全文,我们才发现,还有半支烟被父亲“扔进烟灰缸”。“半支烟”,成为表达父女感情的纽带。文章舍去了华丽的辞藻和过多的修饰,通过时间顺序,以自己对烟味的认识和感知为线索。十岁时那浓郁的烟味带给“我”苦涩的滋味,十五岁时淡淡的烟味给“我”的生活增添了甜蜜的味道,正是这两种味道使“我”感觉生活中多了一种非苦非甜、亦苦亦甜的味道,使“我”成长起来,成熟起来,感受到了无言的父爱。文章议论的成分并不多,然“老师总在说表现了父亲对子女怎样怎样的爱,很可惜,我感觉不到,套用朋友骂我的一句话,就是‘你真冷血’”“半支烟里,饱含的是父亲对女孩无穷的关爱;半支烟,折射出的是子女对父辈无限的理解”等句子,却极为深刻。

上一篇:任意角的角度方向标志线课件的制作 下一篇:浅谈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激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