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时间:2022-07-25 05:52:17

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摘 要]潮州铁枝木偶戏,俗称“纸影戏”,是我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它蕴藏着潮汕劳动人民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意识。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受现代电影电视、网络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影响,铁枝木偶戏演出市场日渐肃条。多数铁枝木偶艺人后代不愿继承这种传统技艺,致使铁枝木偶戏的传承出现断层,面临后继乏人的危险。幸得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出台了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再加上一些技术性较高、觉悟较好的艺人的积极授徒,年轻一代主动学习,使得潮州铁枝木偶戏的保护与传承突显其效,呈复兴之势。

[关键词]铁枝木偶戏;保护;传承

潮州F枝木偶戏是我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它蕴藏着潮汕劳动人民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意识,它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如今亟待发扬光大。

一、潮州铁枝木偶戏的历史、艺术特色及面临的危机

潮州铁枝木偶戏,在潮汕地区俗称“纸影戏”。它源于南宋,700余年来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是我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最早的铁枝木偶戏是从皮影发展而来的,因造型有点近似剪纸,且在人的操纵下栩栩如生地表演节目,故称“纸影戏”。

清末至20世纪初,潮州一带的纸影戏班纷纷参照当时的戏剧舞台,改用绣帘作为幕布,台上再摆上小桌子小椅子等表演道具。偶身改为用木头削制,并穿上特制的戏服,表演潮剧曲目。木偶是由三根铁枝操控,所以近代另定学名为“潮州铁枝木偶戏”。

潮州铁枝木偶戏班大多数是由家族成员组成,大班有十几个人,小班只有五、六个人。戏班演出时要先搭建临时舞台,台上铺着草席,戏班人员于舞台幕布后盘膝坐于草席上。表演时,有的戏班人员操纵木偶,有的负责伴奏,有的负责演唱,或有的边操纵木偶边演唱,也有伴奏兼演唱的,他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配合极其默契。潮州铁枝木偶戏的基本表演手法有推、拉、提、拨、抖等动作技巧,表演过程中还根据人物行当和剧情需要表演飞天、入地、点火、射箭、骑马、张扇、划船、武打等较高难度的操纵技艺。

上世纪80年代,潮州铁枝木偶戏在潮汕地区盛极一时。当时每逢传统节日或各乡各里的民俗活动日,都常见潮州铁枝木偶戏的身影。木偶戏班每次演出,都会吸引不少男女老少把舞台前挤得水泄不通。操纵者为了博得观众的好评,总会使出浑身解数,将自己最精湛的操纵技艺展示出来。他们在台下经常苦练、改进并创新木偶的操纵技巧。很多木偶表演的特技动作,如“攀梯”、“吃火吐纸龙”等就是在那个时代产生的。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的民俗活动中受邀更多的是潮剧团(俗称做人戏)或现代歌舞团、小品团体等,再加上各种影视节目、媒体资讯、网络信息的冲击,人们在对新生事物应接不暇的情况下,再也无暇顾及昔日备受青睐的潮州铁枝木偶戏了。潮州铁枝木偶戏演出市场日渐肃条,艺人的收入较低,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另谋他就,当接到演出邀请时才临时组团赶赴表演。这样一来,平时缺少操纵技术的训练,演出时又没什么人欣赏,表演也就流于应付,因而一些较高难度的表演技艺都面临失传,更别提能推陈出新了。而且更严峻的问题是: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多艺人的后代都不愿继承这种传统艺术,潮州铁枝木偶戏表演技艺的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二、各级党政文化部门对潮州铁枝木偶戏的保护措施

潮州铁枝木偶戏艺人老龄化,后继乏人,艺术断层这一现象已引起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出台各项措施对潮州铁枝木偶戏进行抢救性的保护。

(一)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物色重点扶持对象

自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木偶戏被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地方各级文化部门很快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市、县文化馆也相应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潮州铁枝木偶戏项目列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非遗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调查了解,物色到一批表演技艺精湛、有敬业精神、有较好口碑的团队或个人列入重点扶持对象,如金石镇龙阁木偶团、彩塘镇潮韵木偶团、部级传承人陈培森、市级传承人陈玲儿、艺人陈玩波、赖巧叶等,并从经济或精神上对他们进行支持与帮助。

(二)支持木偶团扩大演出区域,最终走向世界

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大力支持潮州铁枝木偶团跨地区参加演出。目前,潮州铁枝木偶戏的足迹已经遍布北京、厦门、深圳、香港、泉州、成都等许多地区,政府甚至支持潮州铁枝木偶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潮安区金石镇龙阁木偶团、彩塘镇潮韵木偶团等团队经常应邀到德国、奥地利、泰国、新加坡、荷兰、白俄罗斯等国家演出,深受世界各地领导及观众的好评。在第15届国际木偶节上,潮州铁枝木偶被誉为“中国乡土艺术之瑰宝”。支持潮州铁枝木偶团“扩大演出区域、走向世界”这项措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木偶团的经济收入,还大大提高了铁枝木偶艺人的名气和社会地位,同时也激发了年轻一代学习和传承潮州铁枝木偶戏的积极性。

(三)编写《潮州铁枝木偶戏乡土教材》

2014年,由原潮安区文化馆馆长谢妙婉女士发起召集并成立编委会,由现文化馆馆长陈少榜先生担任主编,由潮安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潮安区文化馆工作人员及李煜群、陈树彬、林小媛等潮安区群众文化名人撰稿编写了《潮州铁枝木偶戏乡土教材》一书。该书于2015年1月定稿并大量印刷出版,广泛赠阅,旨在让广大群众能更全面地了解潮州铁枝木偶的演变历史、表演技巧及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等,为潮州铁枝木偶戏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桥梁作用。

(四)举办首届潮州铁枝木偶节

2016年6月10至13日,潮州市潮安区人民政府在潮安区人民公园举办了首届木偶节。该活动主要由潮安区文广新局主办、潮安区文化馆承办。活动邀请到潮安区彩塘潮韵木偶团、古巷老玉梨香木偶团、新正顺木偶团等6支优秀的木偶团队轮流到现场展演。同时还邀请陈培森老师及木偶团成员到现场为观众传授木偶操纵的几个基本动作。现场不少参与者都坦言:“自己经常看铁枝木偶戏的表演,以为不难操纵,亲身体验才明白什么是‘台上一分钟,台下10年功’了。”从这些人的话语我们不难听出,他们对木偶表演艺术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每年的6月11日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潮安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此期间举办此次活动,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对铁枝木偶戏的认识,为潮州铁枝木偶戏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陈培森老师为潮州铁枝木偶戏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编剧创新

潮州铁枝木偶戏部级传承人陈培森老师于2012年在四川成都参加21届国际木偶节期间,秘书长唐大玉提出“要创新木偶戏题材,才能吸引现代观众的眼球”的意见。回家后,他开始着手创作铁枝木偶戏剧本《收蜈蚣精》。剧本初稿完成后,经潮州市潮剧团剧作者许镇焕老师多次修编,于2014年底定稿,并请潮州市潮剧团演员录制剧本配音,再让金石龙阁木偶团排练表演。2015年初,该剧首次在潮安区金石龙阁村演出,吸引了不少观众,受到了一致好评。有了父老乡亲的鼓励和支持,陈培森老师信心百倍,元宵期间就将该剧搬上了潮州市人民广场这个“大舞台”上。同年,陈培森老师还多次到深圳等地演出该剧,所到之处,都吸引了不少游客或行人驻足观看,盛况空前。陈培森老师还一改铁枝木偶戏只演古典剧目的传统,用铁枝木偶演绎现代小品。他的这一大胆创新也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演出时常搏得阵阵掌声。

(二)师传身授

陈培森老师非常重视潮州铁枝木偶戏操作技艺的传承,在他的精心培养下,他的几个儿女都已是潮州铁枝木偶戏的市级或区级传承人。他还走进学校广泛收授徒弟。近几年来,陈老师经常带领木偶团团员走进课堂,手把手地教学生操作铁枝木偶,提高学生们对潮州铁枝木偶戏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愉快地加入到铁枝木偶戏的保护与传承队伍中来。在潮安区金石镇龙阁小学就有这样30多名W生,在陈培森老师的引导下,对潮州铁枝木偶的操作技艺充满兴趣,踊跃参加铁枝木偶兴趣班,向陈老师拜师学艺。陈培森老师除了定期给他们授课外,还经常带他们外出参加活动,丰富他们的舞台经验,为潮州铁枝木偶戏的传承培桃植李。

(三)积极巡演

为争取更多机会展示潮州铁枝木偶戏的风采,陈培森老师带领他的团队积极参加潮安区文化馆举办的“欢乐万家惠民巡回演出”义演活动,用现代小品的形式将铁枝木偶戏搬上巡回演出的舞台,让铁枝木偶戏走近千家万户,重新唤起人民群众对铁枝木偶戏的关注和重视。

四、其他铁枝木偶戏艺人也积极加入到传承保护行列中来

在陈培森老师的影响和潮安区非遗中心工作人员的鼓励下,铁枝木偶艺人陈锦瑶、赖巧叶、陈玩波等老师也开始收授徒弟,积极为潮州铁枝木偶戏的传承培养新一批优秀的接班人。特别是陈锦瑶老师,为使木偶团后继有人,她竭力说服亲戚,克服重重阻力,从自家亲朋好友的孩子中物色了陈秀玲、陈铭淦等10来名青少年学徒,利用业余时间亲授他们铁枝木偶的操纵技艺,在她的带动下,学徒们学习劲头十足,学习兴趣也日益浓厚,可望培养成为潮州铁枝木偶戏的新一代人才。

结语

任何艺术,离开了欣赏者就失去了其艺术存在的价值。潮州铁枝木偶戏的保护与传承虽已明显呈复兴之势,但要使其长期有效地传承下去,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让铁枝木偶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重焕生机和活力。作为潮州人,我们都应该责无旁贷地加入到潮州铁枝木偶戏的保护与传承这一行动中来,从而把这种古老的艺术推上新的发展阶段,让这朵艺苑奇葩开得更加艳丽动人。

参考文献:

潮州市潮安区文化馆.潮州市潮安区非遗保护中心.潮州铁枝木偶戏乡土教.由潮州市潮安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2015(1):P06,P26。

作者简介:刘新萍(1977--),女,本科,现任职潮州市潮安区文化馆。

上一篇:4月共同解锁创意的可能性:Mindpark创意大会 下一篇:从前的从前叫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