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形势下的青少年德育工作

时间:2022-07-25 04:46:56

浅析当前形势下的青少年德育工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青少年的德育途径和方式方法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尤其以网络为首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得我们的教育工作变得更加便捷快速。然而,这种快捷多元的德育手段也对当前形势下的青少年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情况,这便促使我们在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同时,进一步思考新的应对方法,使现代化的教育途径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解决随之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消除可能存在的隐患,使我们的德育工作顺利开展,为当前形势下的青少年德育工作提供优良环境和物质基础。

关键词:青少年;德育;重要性;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54-02

一、当前形势下的青少年德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家对青少年德育工作尤为重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化信息时代的来临,使我们在教育手段、途径、方式方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积累了珍贵、丰富的经验。但与此同时,也要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看到新形势下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1.学校的教育体制不够完备。学校在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任,可以说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主力军。但是,在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中,并没有把德育工作贯穿到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中,仅仅局限于德育课堂的硬性教育远远不够,同时,学校的各项工作也缺乏与德育工作的紧密联系,这就导致德育工作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使青少年在深度和广度上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2.缺乏家庭教育意识。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尤其是青少年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每个人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从心理、性格和人格等方面产生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父母的思想意识、教育方式以及言行举止对青少年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然而,有的家长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在对待孩子时,过分溺爱,从而使孩子养成了任性、刁蛮、虚荣等性格;而有的家长又对孩子要求过高,把自己的未了心愿强加给孩子,希望孩子可以成为“人中之龙,人中之凤”,过分管束孩子,使孩子根本没有自由玩乐的时间,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滋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也是不利的。这就需要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给孩子树立榜样模范,并使孩子在家庭教育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3.社会环境较为复杂。现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有利的一面。但是,由于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是非观念还不太清楚,很容易利用现代化手段,对一些充满暴力、色情的产品产生兴趣,而学校和老师又不便于掌控,从而对青少年道德教育产生了影响。

二、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

我们应该认识到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青少年担负着国家未来建设的责任与使命,因此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明确教育对象,即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采用适宜的方式方法。如果不明确这一主题,在进行教育实践时就容易产生偏差,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明确以青少年为主体,提高青少年主动接受道德教育的积极性,从而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其次,教师要把道德教育落到实处,不但从思想上重视,而且要以人为本,制定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内容,采用适宜的方式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制定适合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教师制定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内容,要适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要,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实际,适合青少年的发展规律。人的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就是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也是青少年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时期,这时,青少年思想有很大的变化性和可塑性,这时就需要教师做他们的引路人,帮助和指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外部世界。这个时期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将对青少年今后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要有适当的教育方式。针对青少年特殊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应该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这个时期的孩子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方式得当,就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果方式不当,不但不能很好地实施德育工作,同时,也将会事倍功半。青少年道德教育效果的好坏,要看教师实施教育的方式是否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青少年是否乐于接受。方法对了,青少年愿意主动接受,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方法不对路,教育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效果就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要重视方式方法,使学生能真正地在情感上接受,身心得到有益发展。

3.要有正确的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仅是在言行上尊重学生,更是思想意识上的尊重。真正把学生当作朋友,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屈服和迁就。要从根本上改变靠“架子”和“威严”教育学生的思想意识,学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是青少年,教师只有在进行教育时采取平等、互助、合作的态度,才能使青少年对老师的教育心悦诚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引路人和教育者的作用。学校不是加工厂,对青少年的教育也不是生产产品,被动教育不可能取得成效。学校的教育要紧密联系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以人为本”。

三、结语

青少年是学校的教育对象,更是学校的主体。我们只有从“以人为本”出发,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才能顺应时展的潮流。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开展德育工作,就要清楚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把青少年当成朋友来看待,在平等的基础上完成教育工作。因此,教师要转变德育教育观念,只有真正从青少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进行教育,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青少年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面向注册工程师制度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 下一篇:案例——我心唤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