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法》命题规律总结

时间:2022-07-25 04:45:36

中级《经济法》命题规律总结

一、《经济法》的基本结构

中级《经济法》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1)包括经济法(第l~7章)和税法(第8~12章)两个部分。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经济法部分的平均分值为65分,税法部分的平均分值为35分;考题中简答题、综合题主要来自经济法部分,计算分析题主要来自税法部分(2005年的计算分析题并入简答题)。(见表1)

二、题型题量

2005年中级《经济法》的考试题型进行了重大调整,取消了计算分析题题型,保留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和综合题共5个题型。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试题将税法的计算题适当变换了出题形式并入简答题,但流转税和所得税的计算不可能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正常情况下,2006年的题型和题量将与2005年保持一致,但是否将再次进行调整,考生应密切关注有关通知(2006年年初将公布考试题型)。

2005年中级《经济法》的考试题型包括客观试题和主观试题两个部分。其中,单选题(25分)、多选题(40分)和判断题(10分)属于客观题(合计75分),采用计算机阅卷,要求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中填涂答案;简答题(15分)和综合题(10分)属于主观题(合计25分),要求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中的指定位置答题。(见表2)

三、各题型的答题要求及应试技巧

1.单选题(25分)

2005年单选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2005年单选题的难度较大,在25个题目中,有10个题目是以小案例题的形式间接命题的,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关考点,而且要学会正确理解、灵活运用。单选题在五个题型中属于最简单的一个题型,能否在单选题中拿到尽可能高的分数是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的基础。

2.多选题(40分)

2005年多选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多选题有四个备选项,正确答案为2~4个。考生只有选中“全部的”正确答案才能得2分,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为0分。对考生而言,多选题是难度最大的题型,是考生能否通过考试的最大障碍,因为2分和0分的差距就在考生的“犹豫不决”之间。在考试中,有些多选题可以采取“排除法”,只要考生能排除1~2个错误答案,剩下的选项即使没有把握也只能作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成功排除错误选项。

3.判断题(10分)

2005年判断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首先注意判断题的评分标准:每小题判断结果正确的得1分,判断结果错误的扣0.5分,不判断的不得分也不扣分;但判断题整个题型的最低得分为0分,也就是说,即使考生在10个判断题中全部判断失误(不幸),也不会殃及其他题型的分数(不幸中的万幸)。

做判断题对考生而言是“痛苦的抉择”,因为“一念之差”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是1.5分。在考场上,如果对单选题、多选题没有把握,还可以碰一下运气,但对没有把握的判断题,考生最好坚持“谨慎原则”。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判断错误的只扣0.5分,从概率的角度,对没有把握的题目全部判断“对”或者“错”的“期望收益”将大于0,但前提是自己的运气不要太差。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考生最好坚持“谨慎原则”。

4.简答题(15分)

2005年简答题共3个题目,每个题目5分。其中,两个题目来自经济法部分,1个题目来自税法部分。

5.综合题(10分)

2005年综合题只有1个题目,共10分。考试时应注意综合题的答题步骤:第一步作出明确的判断,第二步引述法律条文,第三步作具体分析。

以2005年综合题的第4个小问题为例:“甲公司能否解除与乙宾馆的买卖合同?为什么?”(本小题2分)。

第一步,作出简单明确的判断(0.5分),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完整地写出“甲公司可以解除与乙宾馆的买卖合同”;如果时间紧张,也可以简化为“甲公司可以解除买卖合同”。

第二步,引述法律条文(1分)。标准答案:“根据规定,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在阅卷过程中,虽然不要求考生一字不差地引述法律条文,考生可以自己组织语言进行适当地变通,但法律条文中的关键词必须准确到位。考生应清楚的是,变通是否适当,不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有可能出综合题的考点,不仅需要准确理解,还要准确记忆。此外,类似“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的文句,考生可以简单地写成“根据规定”即可,这不是评分的要害。

第三步,具体分析(0.5分)。标准答案:“本题中,甲公司同意乙宾馆推迟1个月付款,但1个月后经甲公司催告,乙宾馆仍未付款。所以甲公司可以解除与乙宾馆的买卖合同”。在作具体分析时,考生针对法律条文中的关键词,结合案例中的实际情况作一个简明的分析即可,切不可洋洋洒洒,否则既得不到分,又浪费了宝贵的答题时间。

最后,希望考生作综合题时务必保持卷面整洁、行书工整、条理清晰,这也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关键点。

四、重点章节

根据最近3年的考试情况,教材的12章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见表3、表4)。

第一层次(非常重要):第2、3、5、6、7、9章;

第二层次(比较重要):第4、10、1l、12章;

第三层次(一般):第1、8章。

五、教材的主要变化

2005年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辅导教材进行了重大调整,2006年则基本维持不变。对于2005年新增、调整的内容,希望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高度关注。

2005年辅导教材的主要变化有:

第一章:在“行政复议范围”中,新增了“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情形”(教材P18)。

第二章:(1)删掉了原“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律制度”的全部内容;(2)删掉了“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法律责任”;(3)删掉了“违反合伙企业法的法律责任”;(4)新增了“合伙人退伙后的相关事务处理”(教材P48~49)。

第三章:(1)对“公司登记管理”进行了重大调整(P55~59);(2)新增了“董事、经理的任职资格”(P66);(3)删掉了“创立大会”的内容;(4)新增了“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一般决议、特别决议”(P73);(5)新增了“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职权”(P74~75);(6)

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向社会公众发行部分的比例由原来的10%改为15%(P81);(7)删掉了“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第四章:(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经审批后均可“减少”(原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不得减少);(2)新增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出资额的对外转让”(P104);(3)调整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董事会的特别决议”(P105~106);(4)对第四节“外资企业法”进行了多处调整。

第五章:(1)根据《破产规定》,新增了“破产财产的界定”(P140~141);(2)根据《破产规定》,新增了“破产债权的界定”(P142);(3)删掉了原“破产救济和破产责任”。

第六章:(1)删掉了“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违反票据法的法律责任”等内容;(2)对“持续信息公开”(P172-175)进行了重大调整,新增了“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和年度报告”应披露的具体内容;(3)删掉了原“外汇管理条例”的全部内容。

第七章:(1)在第二节删掉了“表见”、“表见代表”的内容;(2)对“代位权”进行了重大调整(P211);(3)新增了“抵押物拍卖、变卖价款的清偿顺序”(P217);(4)新增了“定金的适用情形”(P220);(5)调整了“租赁合同”的内容(P237~238);(6)调整了“融资租赁合同”的内容(239~240);(7)新增了“承揽合同、技术转让合同和委托合同”(P240~244)。

第八章:删掉了“税种的分类”。

第九章:(1)新增了“不征收增值税的项目”(P262);(2)调整了“折扣方式销售”,重新解释了“价格折扣、现金折扣”(P267);(3)调整了“销售旧货、旧机动车”的规定(P268第6条);(4)将农产品进项税额的抵扣标准由原来的10%调整为“13%”(P270);(5)新增了自2004年7月1日起执行的“东北地区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P272第3条);(6)在“进项税额抵扣时限”中,新增了关于“税控发票”的规定(P273~274);(7)调整了“增值税出口退免税规定”(P279~284),特别是调整了“免、抵、退”的计算方法(P281~283);(8)新增了“外购和委托加工的已税消费品的抵扣”规定(P303第9条);(9)调整、新增了“营业税减免税规定”(P319~321);(10)对“关税”进行了大幅改动,调整了“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调整了“关税的纳税申报期限及滞纳金的比例”(P325~333)。

第十章:(1)在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的界定中,新增了若干规定(P343~344);(2)对“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进行了重大调整(P345);(3)对“工会经费”的处理方法进行了重大调整(P345);(4)对“捐赠的处理程序”进行了重大调整;(5)对“坏账”的处理方法进行了重大调整(P346);(6)新增了“资产损失”的处理方法(P347);(7)新增了“广告费”的处理方法(P348);(8)新增了“研究开发费用”的处理方法(P348);(9)调整了“税后利润补缴所得税”的计算公式(P350);(10)调整了“资产评估增值”的规定;(11)将外国企业“预提所得税”的税率由20%调整为10%(P362);(12)在个人所得税的“32资、薪金”中新增了“年薪制”、“双薪制”的计税方法(P373~374);(13)删掉了“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及税款缴纳”。

第十一章:(1)新增了对“房产原值”的解释(P382);(2)删掉了“房产税的征收管理(纳税义务发生时间)”;(3)删掉了“车船使用税的征收管理(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4)删掉了“契税纳税申报及缴纳”;(5)删掉了“资源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6)新增了“车辆购置税”(P40l~405):(7)删掉了“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8)删掉了“土地增值税减免税规定、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第十二章:删掉了原“税务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复议和税务行政诉讼”的全部内容。

在2005年辅导教材的基础上,2006年教材的主要调整内容见表5。

上一篇:如何备考《中级会计实务》 下一篇:释疑解惑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