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政治自主学习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7-25 04:28:50

构建政治自主学习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当代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本文指出,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潜能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政治自主学习模式思考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自主学习势在必行

著名学者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获取知识的“知识”远比知识本身更富有意义。高中阶段是学生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想活跃,探究意识强,多思、好问、敢于尝试是他们这一阶段比较明显的心理特征。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指出:“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思想政治课能否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摆正学与教的关系,探索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每位政治教师都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问题的思考――自主学习的理解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个体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即学习呈现自主、主动、创造三个层次并相互依存。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建构主义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这要求教育工作者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活动、自我拓潜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打破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的影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就要转变,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本转的局面。为此,我在政治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地进行政治教学实践,并总结概括,提出了构建政治自主学习模式。

三、问题的解决――自主学习实施办法

1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只有当教师做到这些,真正用一颗真诚的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位学生都看作朋友,热情爱护、平等对待.对每一位学生自始至终充满期望,充分相信,对学困生更倍加关心,适时启发点拨,才能通过学习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相信自己、感到自己能行。在这样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构建政治自主学习模式才具有可行性。

2 非智力因素――好奇心、求知欲的培养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与行为活动,是人类行为最强烈的动机之一,其强弱与外界的新奇性和复杂性强弱密切相关。求知欲是一种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知识和不断探究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的知识,就会产生探究新知识或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人就能比较早地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爱好。

(1)应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问题的难度是形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指出:“当感性认识与人的现有认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不相符时,人的兴趣最大。”例如在政治课上讲“民主决策”时,可以让学生看书,然后让学生回答:“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但是,这么讲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失去求知欲望。所以,我在上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学校即将进行文理分科,你是否赞同?可通过那些渠道表达心声?”这样就用一个探究式的问题代替了枯燥的问答,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创造思维、展示自己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应支持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才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喜欢追根究底。所以,如果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对这一学科的某些内容有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使他们的兴趣进一步滋长、扩大。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学习中提供强大的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在学生想知道还不知道时,及时、热情、耐心、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这样不但满足、强化和鼓励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他们在自己的活动中增长了才干,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研究新情况,发现、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3 自主学习指导

(1)阅读指导。政治课程的特点就是知识涵盖量大.纵贯古今中外,所以阅读能力是学习政治最基本的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资料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主要是教会学生“粗读、细读、精读”教材。所谓“粗读”,就是浏览教材,抓住章节子目,知其大意;所谓“细读”,就是对教材要逐字逐句地读,掌握论点、论据、论证等政治基础知识:所谓“精读”,就是对观点、原理等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成要点。通过阅读思考,将教材内容问题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

(2)思维指导。政治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完整的政治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国家、公民、国家机构、政党等;经济专题下的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二是掌握政治的横向的、纵向的联系。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集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政治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3)探究指导。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在学生掌握一定政治学习方法,敢于讨论、善于发表自己见解时,教师就应该注意指导学生挖掘政治学习中隐藏的“发现”因素,逐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自己提出问题、相互之间提出问题、提问老师等多种提问方式,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做到了集思广益,同时又让学生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中初步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完成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过渡。

4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既然要构建的是政治自主学习模式,就要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那么在传统教育中,专门供老师滔滔不绝讲课的地方――讲台也应该成为历史了。因此,我认为构建政治自主学习模式,应该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当然.自主学习过程不是放任自流,恰恰相反,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既是辅导者又是合作者,由原来的“授鱼者”变为“授渔者”。这其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依靠拥有的“鱼”已经不行了,必须不断地研究“渔”之法。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开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搭建舞台和表演节目。如针对“联合国”的学习,开展一堂模拟课,针对“朝核问题”,开展一堂辩论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利用计算机查找相关资料,全班分为两组展开辩论。再如针对“民主管理”的学习,开展社会调查,对盐城市区大洋居委会的资料进行整理,在课堂上进行成果汇报,等等。

经过一定的培养训练后,指导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课题内容、自己设计课堂形式,并可以邀请各个班级之间互相观摩学习。这既有相互竞争、增强积极性,又有彼此学习、共同进步之效。经过学生自主学习,付出艰辛而得来的学习成果,他们更珍惜,同时又迫不及待地想在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所以,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非常兴奋,汇报着、探讨着、辩论着,而且有时教师的言论也会遭到学生们“肆无忌惮”的反驳。虽然教师从讲台上“退位”.虽然教师的“师道尊严”不复存在,但这不正是我们所要构建的政治自主学习的模式吗?

在教学探索中,我深刻体会到构建政治自主学习模式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巨大变化: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提高,最重要的是培养了使学生一生受益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我构建的这一模式还需不断充实、完善,希望与教育同行们有更多的交流和探讨,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上一篇:对20世纪新音乐的思考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