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福建水利风景区湿地景观的保护与建设

时间:2022-07-25 03:47:04

浅析福建水利风景区湿地景观的保护与建设

摘要:指出了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在近年来兴起的水利风景区建设中,水利风景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建设,但同时在其建设中对湿地的保护和完善还不够建全。分析了福建省湿地资源的优势、湿地现状等问题,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了水利风景区湿地景观保护和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湿地现状;湿地景观;保护与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145-03

1湿地在水利风景区的重要意义

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和环境,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1]。水利风景资源是指水域(水体)及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林草、建筑物等能对人产生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1]。 水利风景区以培育生态、优化环境、保护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 强调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1]。

湿地是水利风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其在提供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利风景区中的湿地不仅具有生态效益和环境调节功能,还具有重要的观光、科普教育的功能。因此在水利风景区湿地景观建设中,应将湿地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置于优先地位,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环境调节功能,合理规划和建设湿地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的好环境。

2福建省湿地的优势

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在近几年国家水利风景区的的建设中,福建省水利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有福清市石竹湖、仙游县九鲤湖、南平市延平湖、永泰县天门山、永安市桃源洞、德化县岱仙湖、尤溪县闽湖、龙岩市梅花湖等8个水利风景区被国家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建设水利风景区,对福建省湿地的优势和特点进行调查和研究,将对风景区中湿地景观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1湿地面积大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独特景观的自然综合体。根据《湿地公约》中对湿地的定义,湿地指天然或人工的,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者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7]。此外,湿地还可以包括与湿地邻接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m的水域。

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境内河流密布,海岸线长,水利资源丰富,全省拥有29个水系,663条河流,内河长度达13569 km,沿岸分布众多港湾、滩涂、湿地。全省湿地总面积为222.72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8.3%,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3.54%。沿海岸分布大小港湾125个,其中较大的有沙埕湾、福宁湾、三沙湾、罗源湾、闽江河口、福清湾、兴化湾、湄州湾、泉州湾、九龙江河口和东山湾等[7] 。

2.2湿地类型丰富

福建省境内不仅湿地面积大,且湿地类型多样。目前国际上关于湿地的分类系统和标注尚不统一。根据《湿地公约》中的分类系统和标准,福建省的湿地类型主要包括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及库塘、垦田、水田湿地等4大类,18种类型包括浅海水区域、潮下水生层、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海滩、红树林沼泽、河口水域、永久性河流、季节性和间歇性河流、泛红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永久性咸水湖、季节性咸水湖、水库、鱼虾池塘、藓类沼泽[4]。

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为福建主要湿地类型,特别是浅海水域、河口湿地、滩涂和红树林湿地是福建省重点湿地。

福建省海域面积辽阔,湿地类型丰富,包括:滨海湿地面积为5318 km2,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64%;海域浅海滩涂面积有4100 km2[5]。沿岸岛屿众多,星罗棋布。红树林是重要的近海海洋生态资源,福建省是中国红树林天然分布的最北省份,沿海分布有丰富的红树林资源,现有红树林的自然保护区12处[5] 。河流湿地面积达2305 km2,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27.7%[5]。境内河网密布,较大的河流有九龙江、闽江、晋江、汀江和交溪等。湖泊湿地多,现主要有:西湖、筼筜湖、三十六脚湖、大天湖、小天湖、泰宁金湖、蛟湖、龙湖等。人工湿地类型多样,包括稻田、水库和鱼虾塘等,以水库湿地为主。全省有东张水库、东圳水库、南一水库、惠女水库、峰头水库、山美水库、山仔水库、水口水库、东溪水库、古田水库等大型水库。

2.3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

2.3.1湿地植物的多样性

湿地内有维管束植物500余种(含变种),隶属于124科325属,浮游植物299种[2]。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有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有4种[5]。沿海河口海湾地带有红树林间断性分布,红树植物共9科11属15种,主要种类是桐花树、秋茄、白骨壤、木榄、老鼠勒、苦郎树、黄槿等。福建省分布有7种,且福建福鼎的秋茄为中国红树林天然分布的最北界[5]。

2.3.2湿地动物的多样性

主要包括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浮游动物等。根据统计表明野生动物有湿地鸟类如黑嘴鸥、鸳鸯、岩鹭、白胸翡翠、斑嘴鹈鹕等17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水鸟有29种;哺乳动物中华白海豚、江豚、斑海豹、水獭、水鹿等25种;两栖动物如大鲵、中国小鲵、虎纹蛙等46种[2]。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68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5]。

3福建省湿地存在的问题

3.1湿地分布不均

福建省湿地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于沿海各河流入海海湾,如宁德三沙湾、福清湾、晋江湾、九龙江口海湾。内地除了屏南鸳鸯溪、水口水库、沙溪水库、棉花滩水库以及水田湿地之外,湿地分布较为零星[3]。省内有湖泊湿地9 km2,占福建全省湿地总面积的0.1%[5]。分布极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于沿海和海岛,内陆山区湖泊水面极少。

3.2湿地面积减少

据资料记载,福建省湿地面积逐年减少,主要表现在: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减少。天然湿地的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湿地由于工业化生产、建设的污染和大面积的围垦养殖,造成了沿海湿地面积的逐年减少。比如:九龙江口的红树林是福建省红树林的主要分布地区,但由于厦门海沧开发区建设时大片的红树林消失殆尽,也使赖以生长的鸟禽(如白鹭等)减少;泉州海滨湿地也与此相似,由于万安开发区与丰泽城东沿海的围垦,使洛阳江口至后渚港的红树林湿地急剧减少[3]。

人工湿地的减少主要表现在农田的不合理利用,由于管理不善和周边生活区生活污水的不规范排放,很多农田遭到污染,或者乱占用耕地进行其他使用,如搭建房子进行房地产开发。

3.3湿地水环境受污染

由于水利风景区的兴建和对游客的开放,水利风景区的湿地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景区周边社区大量生产、生活污水排入,导致湿地保护区水环境遭到污染,存在水体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同时施肥及病虫害的防治、网箱养殖等导致水体的污染;另一方面,由于部分水利风景区中观光游览的游客环保意识不够,缺乏湿地资源保护的知识,在游览的过程中难免会对景区的湿地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4湿地生物多样性受破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大量的工业生产、生活污水排入到湿地,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不仅影响了水质,而且使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破坏。由于湿地的大量开发, 导致湿地动植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使越来越多的生物物种, 特别是珍稀生物失去生存空间而濒危灭绝, 物种多样性减少而使生态系统趋向简单, 系统内能流和物流中断或不畅,削弱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有序性[3]。这种现象在沿海经济发展的地区表现明显,由于每年向海洋排放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导致了沿海海域赤潮频繁发生,湿地的景观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3.5湿地的生态与环境功能退化

随着水利风景区的兴建和旅游业的发展,水利风景区的湿地水环境遭到了污染,生物多样性遭到了破坏,湿地原有的生态和环境功能退化。由于水环境的破坏,湿地中原有水生植物的生长受到破坏,水生植物减少,许多水生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重金属,使得湿地原有的净化和过滤的生态功能减弱。湿地水环境是湿地动物重要的栖息地,特别是沿海湿地是众多鸟类特别是水禽迁徙、越冬、繁殖、栖息的集中分布区。近年来由于湿地水环境的破坏,使这些鸟类的生活受到了影响。

4水利风景区湿地景观的建设原则

水利风景区湿地景观的建设中,不仅要注重其景观的保护和建设,而且要考虑到湿地所具有的生态效益和环境调节功能。

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中要保持湿地独特的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的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如:观鸟屋、科普馆、游道等),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2]。

4.1保护性开发原则

在湿地景观的保护和建设中要遵循“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的原则,以湿地保护为主,在科学修复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湿地生物资源、景观资源。

4.2生态化原则

在湿地景观的建设中要遵循生态化原则,在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做到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根据湿地的生物资源、景观资源、地形地貌的特点,在湿地景观的建设中保留湿地的生态特征和自然风貌,充分体现湿地的自然生态特征。

4.3突出水文化,彰显地域特色原则

在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中要注重水文化氛围的营造,突出当地的水文化,彰显地域特色。在湿地景观的规划建设中,要挖掘当地的地脉、文脉,将其融入其中。让民众在领略湿地自然风光、认识湿地的同时,了解湿地的文化、民俗及其生态文明过程中的作用。比如:可以在景区中设置水文化馆、各种展示标志等辅助设施营造水文化氛围。

4.4突出科普宣教特色原则

在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中注重对公众湿地基础知识的普及、对湿地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的展示,提高公众保护湿地的意识,让公众在休闲娱乐中,增强对湿地保护的责任感和参与湿地保护的自觉性。

5水利风景区湿地的保护对策

5.1加大科研投入,提升湿地保护水平

由于对湿地环境变迁、湿地生态破坏、社会经济改变等方面影响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因此加强湿地生态研究十分必要。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研究水平,建设强有力的科技队伍,对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0]。

积极开展湿地的科学研究。为湿地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由于湿地科学是新兴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尚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湿地保护工作的进展。因此,湿地管理部门应积极与各高校、科研院以及国际机构开展合作,对福建湿地的特征、形成、发肓和演化规律,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湿地退化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进而提出退化湿地的恢复措施。另加强湿地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及已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整治、恢复及重建技术研究,探索湿地的开发利用模式,为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9]。

5.2健全规章制度,统筹兼顾地保护和开发利用

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将现有湿地全面地划入保护范围,尽快制定湿地保护条例,实施法制化管理,让湿地保护有章可循,防止湿地继续被破坏。建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由湿地管理机构统一协调、科学管理,遏止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天然湿地数量减少的趋势,严禁盲目开发和破坏湿地,走集约型开发模式,充分发挥湿地的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8]。

5.3合理规划设计,增强其科普教育功能

在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中,人们注重其观光游览功能,但对湿地的生态系统关注不够,对其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重视不够。因此在今后的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中,要对景区中的湿地进行科学的研究,对湿地的资源进行分析,把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环境功能融入设计当中,通过辅助设施让游客在观光游览中亲近湿地体验湿地,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例如:可以通过标识牌、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保护水利风景区湿地的重要意义;在景区中的辅助设施如:科普展览馆、宣传图片等,对民众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民众保护湿地的意识。在湿地景观的保护和建设中,要加强湿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体现湿地的特色性、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6]。

5.4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储备人才技术资源

水利风景区的保护和建设,涉及到了生态学、湿地的保护和管理、环境科学、旅游管理、景观规划设计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建设水利风景区,并对其进行管理,需要多学科、全方位人才的配合。

在建设中可以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措施,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储备人才技术资源。一方面可以邀请国内外相关的学科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景区管理人员来传授知识经验,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景区建设办法;另一方面,可以组织省内各部门的相关人员,参加各种培训,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出省出国去考察调研,借鉴他人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先进经验,推动福建省水利风景区的建设[2]。

参考文献:

[1]王世岩,彭文启,周怀东.浅析水利风景区湿地保护对策[J].中国水利,2006(13):58~59.

[2]施明乐.福建省湿地公园发展思路与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2):153~156.

[3]陈金华.福建省湿地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J].福建水土保持,2008,14(2):8~11.

[4]黄骐.福建省湿地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林业勘察设计,2008(2):120~121.

[5]湿地国际.福建省湿地资源概况[EB/OL].[2010-04-27].http://.

[6]林松熙.福建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探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7,19(2):35~36.

[7]王海芳.湿地及其保护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49~50.

[8]郑丁团.福建省湿地的特点及其保护对策[J].野生动物杂志,2009(6):4~5.

[9]周冬良.福建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4):123~125.

[10]郑达贤,陈加兵.福建海滨湿地的利用与保护的问题[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2(1):31~33.

上一篇:刍议林业病虫害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下一篇:基于Landsat遥感图像的广州市景观格局分析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