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7-25 02:34:20

浅谈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140-01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且又能启知拓思,巩固知识开拓视野。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关键。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看看,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多么重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教师必须树立起: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主导思想,实施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1 教师必须树立起“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主导思想: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本位的思想,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创造条件,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创新,教师不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更不能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老师的思维轨道。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向学生提出了语文课的“三欢迎”,即欢迎上课随时质疑,欢迎发表对教材不同的意见,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三允许”,即允许说错讲错,允许改正错误,允许保留意见。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创新师生关系的范例,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创设了有利氛围。

1.2 实施探究性学习,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它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以及在积累过程中和积累基础上的创造性思考,而教师起到组织、引导、参与的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鼓励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展,在探究中阅读,在阅读中探究,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在上《伟大的悲剧》时,有意识地把期中考试降低的学生的成绩列举出来,拟定一个话题和学生以聊天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的学习探讨实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当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也理解了失败的英雄的内涵。

2 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机会,进行创新教学

一样的学生,相同的教材,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其实,每个学生都生活在他自己幻想的童话般的世界之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望和创新潜能,就看我们教师如何通过教学去发现和开启出来。

2.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有利于创新教学的氛围: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的产生需要土壤,美好的教学情境是动机产生的沃土,是阅读课堂生成的基石,它有利于创新的萌生和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语言平实自然,却是蕴含着至爱深情的散文,学习这篇课文,主要一点是要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但面对这群物质生活较优裕的孩子,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不大会懂得孝敬父母。于是,课上我先让同学们仔细聆听满文军充满深情的歌曲《懂你》,领悟了歌词的含义后,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父母相处的日子,叙述一件最令你感动的一件事,好多同学动情地谈起了自己的经历。这样,以此切入课文,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而且班级也形成一个很融洽的气氛。

2.2 鼓励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是思维的关键,而心中的疑惑和不解是推动活动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从主宰的地位退下来,把提出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教学中可实行“质疑前置,解疑贯穿全程”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郑振铎的作品《猫》时,课上,老师把怎么知道冤枉了第三只猫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大家探究,找到根由,从而理解中心内容。我想,课堂上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自己寻求答案,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应多运用。

2.3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求异中培养创新能力:同一个问题,从不同方面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是要求学生按照标准答案回答,大大扼制了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挖掘教材中的求异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敢于求异的品质,善于求异的素质使得求异思维得到发展。以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一文的教学为例,文章在写作意图及对“我”在飞渡悲剧中角色的认识等方面存在着求异因素,有的同学认为作者通过“我”这一独特的视角展示了斑羚的精神实质,给读者精神上的震撼,他崇尚斑羚的品质,希望人类从斑羚身上得到启示。而另一些同学则认为作者是这一悲剧的目击者,而对处于弱势的生命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同情,面对悲剧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忏悔,正是以“我”为代表的人类的猎杀才造成人与动物之间的矛盾,才使得动物走入绝境。对此问题,学生们各抒已见,思维空前活跃。

3 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这样在阅读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阅读,在教学中灵活应变,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总方向

教师的创新意识有多强,自身素质有多高,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创新程度就有多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创新,就应该认识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索创新和重知识发展过程。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有敢于进行创新教学实践的决心和毅力,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学改革,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取得创新教育的成功。

语文教学是一片广袤而美丽的天地,只要我们坚持实施自主教育,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得到强化,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就会逐步形成。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上一篇:浅谈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效果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