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上的有效性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25 01:27:24

政治课堂上的有效性教学研究

【摘要】教学目标的实际教学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之间的比率既是课堂教学效率,它是用以衡量教学实现程度的价值量度。对中学政治课堂加强有效教学是很有必要的,积极探索有效及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都真正的懂得学习。

【关键词】政治课堂 有效性 教学

一、前言

在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学习,进而让每位学生都能不断的收获新的知识并提高自身的能力。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思想的双重影响,有效教学方法既赢得了教学效益也让学生在科学素养等方面得到了提高。有效教学重点是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但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对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交往与体验需要重点强调,让学生成为变化和发展的主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也可以将有效性的教学方法认为是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理解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反映,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之下表现出来的教学行为。教育观不同提出的教学模式往往也各不相同,如先行组织模式和概念获得模式的依据是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可是情境陶冶模式的依据是人的无意识心里活动和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与情感和理智活动的统一。不过对于教学模式来说,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又处于核心地位,制约着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它是教学评价的尺度和标准,决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组合关系和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具有内在统一性,所以它也决定了教学模式的个性。因为教学模式都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所以教学模式必须要结合教学实际。让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类因素(如教学手段、教学时间、师生等)为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而教学模式又同时具有多个特性如操作性、稳定性、完整性等。

三、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

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自然过渡,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整个课堂中能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对于环节与环节间的过渡,实质上就是逻辑思维的过渡,知识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决定了思维的流畅程度。所以教师必须考量清楚各个教学内容间的联系才能合理的设置各教学环节,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理顺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各个学习环节的内容,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合理设置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合理的问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因为解决问题是人类思考和学习最基本的方式,问题从发现——提出——解决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在问题的设置上,需要考虑清楚,并做好从问题发现到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的衔接思路。问题的提出可以使思维发出冲突,引发想象,使思维变得更加自由和高深,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在设置问题时必须考虑清楚。

五、应选择合适的结尾方式

完整的政治课不仅要有完美的开始和精彩的过程,还应有一个合适的结尾。课堂结尾既能起到了画龙点睛、突出主题、系统概括等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及多层次和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课堂结尾的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来决定。结尾内容需注意两点:1.必须紧扣中心,且语言须简练简洁,避免华而不实;2.画龙点睛,注重内容升华,达到陶冶情操和领悟事理的教学目的。

六、合理设计作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大部分老师对于作业的布置都遵循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原则,但这并不利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吸收,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这类题目并不能足够巩固和提升他们的知识结构,但对于学习能力稍微弱的学生,这类题目就过难,不利于激发他们解题的积极性,到最后所布置的题目没能起到巩固教学内容的效果。所以,要想布置的题目达到预想的效果,教师就必须在题目的设计上费工夫,首先要对题目作出分层次,每个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有高有低,老师可以根据平时上课的互动问答等环节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难度不同的题目。然后动态的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及时调整学生的作业层次。最后,还可以尝试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有针对性性的给予每个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薄弱环节都能得到弥补和强化。

总之,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新课改的任务。所以,政治教师需要有强的社会使命感和紧迫感,在新课改当中转变以往的观念,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巧妙及充分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断的优化自我教学结构,准确的定位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这便是新课改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冬菊.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1(07).

[2]卫永庆.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1).

[3]王寅.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考试周刊. 2011(67).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民族中学)

上一篇:初中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现状与强化研究 下一篇:基层中学篮球体育设施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