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时间:2022-04-19 10:22:15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厌学心理与日俱增。厌学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很被动、很单调,因而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从而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沉重负担的心理状态。探究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意义重大而又深远。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厌学原因的分析

厌学心理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其内因是学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与自我认识存在偏差,其外因是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的不良影响。

1 客观原因主要有:(1)教师准备不足、理念落后、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因为没有很好地研究教材和学生,使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从而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有部分教师课前精心地研究了教材和学生,但由于教学理念落后、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兴趣不高。(2)家庭误导、社会失范。部分家长或认为思想政治学科是副科、地位不重要,或早已把子女的未来安排得稳稳妥妥,这些言行助长了其厌学心理。还有部分学生受社会读书无用论的误导,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对思想政治课失去了兴趣。(3)新教材抽象枯燥、相对滞后。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浓缩甚至删除了许多知识的阐述,把知识的获取过程留给学生自己探究,从而使这些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新教材同样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滞后性,致使教材失去了魅力和吸引力。

2 主观原因主要有:(1)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一无是处,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某种愿望,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成就感和虚荣心,这些不端正的态度、不明确的目的使学生的学习动力严重不足。(2)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情绪低落、情感消极。有的学生在学习上有激情但毅力不足,一旦遇到挫折情绪波动极大。有的学生过分自卑,久而久之产生厌学心理。还有部分学生也很勤奋刻苦,但成绩却一直不见起色,也会逐渐产生厌学心理。(3)课业负担繁重,学习缺乏规划,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学生无法正确处理繁重的课业负担,同时还要面对来自同学、老师、家长的压力,以及承受青春期的各种困惑和烦恼,这些因素使他们长期处于消极情绪体验状态,逐渐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厌学心理的疏导方法

要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教师要唤醒学生积极向上的意识,要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感受到关爱,还要为学生创建展示才能的平台。当然在疏导学生厌学心理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科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要性,消除学科歧视与偏见。

2 注重情感教学,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宽容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得到学生的信任与爱戴,从而使学生产生喜欢思想政治课的心理。

3 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不断尝试教学内容的不同呈现方式,多采用竞争性方法,努力创设兴趣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减轻学生的厌学心理。

4 增强学科指导,培养成功心理,实现角色转换。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一对一”、“面对面”的课外指导,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努力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不断增加信心,从而逐渐主动承担学习任务,增强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5 规划学习任务,减轻学业负担,缓解心理压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搞好学科规划,并正确处理好各门学科之间的关系,使整个学习生活合理有序。指导学生通过提高学习效率来减轻学业负担。指导学生学会交流与沟通,主动把自己融入班集体,缓解各种心理压力。

总之,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厌学心理的疏导,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其以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去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学习与生活。

上一篇:精心组织口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下一篇: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元素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