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风沙地区路基施工技术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2-07-25 12:16:50

铁路风沙地区路基施工技术实践与研究

摘要:风沙段路基设计与施工一直是工程领域的一大难题,本文以新建铁路巴准线为例,阐述了风沙路基中风沙的运动规律和其对路基的危害,并据此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巴准铁路风沙路基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绪论

新建铁路巴准线是神华集团公司在蒙西地区的煤炭大通道,远期年运量达到两亿吨,以万吨级列车设计。该线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大致走向为自西向东,其中DK0+000~DK20+000段,为风沙区,海拨一般为1290~1337m,相对高差小于50m,地形起伏不大,植被不发育,地表大部分为粉细沙,基岩地貌少见,盛行的西北风造就了大致北东~南西方向展布的波状沙丘、沙垅等沙漠地貌。风沙的存在不仅影响铁路建设,更增加了铁路运营和维护难度。因而,有必要对风沙路基的施工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2.风沙运动的基本规律

2.1风沙流与起沙风

启动风速是指使沙粒开始启动的临界风速,它与沙粒粒径、地表性质、沙的含水量等多种因素有关[1]。所有大于启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起沙风将松散沙粒扬起,形成含有沙粒的运动气流,称为风沙流。

2.2沙粒运动形式

风沙流中沙粒的运动形式与风力的强弱、沙的粒径与质量有关,有蠕移、跃移、悬移三种。其中跃移是主要形式,平均占总输沙量的78%;蠕移次之,一般占20%左右;悬移很少。跃移和蠕移主要是在离地面10 cm的高度内活动。

2.3风沙流结构

气流中搬运的沙粒在搬运层内不同高度的分布情况称风沙流结构。风沙流结构随风速、地表性质和进入气流中的沙粒数量而异。风沙流中含沙粒的垂直分布是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递减,沙粒主要集中在贴近地面的气流层内。当风速显著地超过启动风速后,上层气流中的含沙量就会急剧增加。

2.4吹蚀与堆积

风沙流是否产生吹蚀或堆积,主要看风速、沙源、障碍物、下垫面等因素而定。由于风速增大或沙源减少而使风沙流下层处于不饱和状态,就容易产生吹蚀或搬运。由于风速减弱或遇有障碍物,都会促使沙粒从风沙流中沉落而造成堆积。如果进入气流的沙量和从气流中沉落的沙量大致相等,则既不产生吹蚀,也不产生堆积。

3.风沙对路基的危害

风沙对路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沙埋和风蚀两种形式[2]。

3.1沙埋

沙埋的产生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风沙流通过路基时,由于风速减弱,导致沙粒沉落,堆积掩埋路基;二是由于沙丘移动上路而掩埋路基。沙埋主要分为片状沙埋、舌状沙埋和堆状沙埋,其中片状沙埋主要发生在风沙流活动地区。舌状沙埋在流动沙丘地区路线横切走向,或风沙流活动地区路基上风侧有障碍物时均可发生。堆状沙埋则主要发生在流动、半流动沙丘地区。

3.2风蚀

风蚀是指在风沙的直接冲击下,路基上的沙粒或土颗粒被风吹走,出现路基削低、掏空和坍塌等现象,从而引起路基的宽度和高度的减小。风蚀的程度与风力、风向、路基形式、填料组成及防护措施有关。对于路堤而言,当主导风向与路基处于正交时,迎风侧路肩及边坡上部风蚀较严重,背风侧则较轻;而对于路堑而言,其边坡的风蚀一般均较严重,风蚀程度则随路线与主导风向的交角不同而不同。

4.风沙段路基施工防治措施

风沙路基应在少风、风速较小或有雨季节分段施工,分段成形,分段防护,防护顺序应先施工迎风面再施工背风面,并在大风来临前配套完成。路基施工前应做试验段,取得经验后再正式施工。具体而言,以巴准铁路为例,风沙段路基施工防治可按如下进行。

4.1对于风沙地区填方地段

当路基本体填料采用合格土时,其加固防护措施同一般地段。当采用粉细沙填筑路堤时,边坡形式采用直线型并放缓,并且路堤的边坡高度控制在12m 以内,当路堤的边坡高度大于12m 时不得再采用粉细沙填筑路堤,应采用其他合格土填料填筑。风沙地段的路堤基底采用重型碾压处理,并需达到设计的压实要求。

4.2对于风沙地区挖方地段

首先应进行路堑基床处理,如在巴准铁路中,基床表层换填0.45m A组土+0.10m 中粗砂+两布一膜土工布+0.05m 中粗砂,基床表层以下换填1.0m 水泥改良土。换填基底采用重型碾压处理,并需达到设计的压实要求。其次,应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再次应设置相应的路堑侧沟。

4.3建立路基本体外防沙体系

风沙地区根据沙害程度自路堤坡脚及路堑堑顶设置相应的防沙体系,是否设置防沙体系根据主导风向、风速及线路两侧地表植被、沙害程度以及人为活动等情况来确定。风沙防护体系一般包括防火带、防护带、围栏,对于严重沙害地段且具备水源灌溉有利条件时兼顾设置植被保护带。

在巴准铁路中,DK4+458~DK15+800 段处于风沙路段,根据沙害等级对路基两侧设置了风沙防护体系,一般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固沙,其中DK13+050~DK14+000 段处于海勒斯壕南站内,为严重风沙地段,且具备水源条件,该段路基外风沙防护体系除工程措施固沙外还采用植物防护,设置植树林带。

5.总结

铁路建设中,风沙段路基设计与施工一直是工程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如何在确保铁路建设和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对区域路段风沙进行防治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新建铁路巴准线为例,阐述了风沙运动的运动规律及对铁路路基的危害,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通过实例证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可以在今后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席红星,刘随金.风沙地区路基的施工技术. 铁道建筑.2000(1).

[2] 赵彤,李伟.浅谈风沙地区路基.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10).

上一篇: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研究 下一篇:关于住宅建筑结构设计重点问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