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彭俐侬表演艺术

时间:2022-07-25 12:15:41

感受彭俐侬表演艺术

以湘剧为代表的湖南地方戏曲,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目前已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提起湘剧就不能不提及湘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彭俐侬先生。她一生中塑造过无数鲜活动人的舞台形象。现在我们仍能通过她留下的影像、音带等资料,如《拜月记》、《描容上路》、《打雁回窑》等等,再现艺术家的精彩技艺,感受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湘剧在湖南已有数百年历史,彭俐侬等前辈艺人为了塑造好各类角色,在艺术创造中积累了很好的表演技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老艺术家用精湛的演艺把湘剧艺术从人物出发、唱做重情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清新委婉、明快秀丽的表演风格成功的展示出来,迎合满足了湖湘本土观众的欣赏习惯和艺术趣味。表演方面她以正旦见长,兼习做工旦。善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汲取诸家之长,融会到自己的表演之中。她嗓音清亮,吐字行腔,功底深厚,尤其在高腔演唱上,讲求韵味和传情,自成一派。湘剧艺术浓厚的地方色彩因她的创造表现力和艺术个性得以升华,成为中华戏曲百花园中鲜艳的一朵。

在1952年全国戏曲艺术汇演中,徐邵清、彭俐侬演出湘剧《琵琶上路》夺得一等奖,让湘剧艺术攀上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同年彭俐侬参演湘剧艺术片《拜月记》、《生死牌》的拍摄,使湖南省湘剧团成为拥有很高声誉的“全国地方剧团”之一。(彭俐侬先生也像豫剧常香玉、汉剧陈伯华、黄梅戏严凤英一样成为各剧种的领军代表人物。)

彭老出身梨园世家,从小对湘剧表演执着酷爱,对于表演艺术的钻研伴随了她的一生。她饰演“赵五娘、王瑞兰、柳迎春、百花公主、白素贞、江姐、亚红、瞎婆、花火奶奶”等舞台人物,从传统戏到现代戏,涵盖了青衣、闺门、花旦、老旦等行当。不论饰演何种人物她都是精心设计、全情投入,力求使每个角色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最后她出演的剧目全部成为湘剧代表剧目的精品。如彭俐侬先生创演的“赵五娘”这个人物形象,在舞台上感人至深,唱腔广为流传。彭老在饰演这个人物时,不是简单的按照青衣行当演苦戏的路子——“眼观鼻、鼻观心”只要唱得悲苦,或是一般的去表现人物的悲惨境遇和凄楚的情绪;而是深入分析人物,进而全面理解、个性演绎人物。她将赵五娘在剧中的性格定位在善良、忠诚、宽厚基调上,刻画人物的善良与坚韧,再真实地展现角色在特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如:描绘公婆生前遗容,回忆二老倚门盼子的悲凉情形,一画一泪,细腻感人;在拜别关怀自己的大翁叔时,也是用虽是邻里却胜似父女之情的关佑来体现赵五娘忍住悲苦劝慰长辈的恳切之意。观众因赵五娘的朴实真情、高尚品质而感动,对她的艰难境遇深表同情。彭老发掘和体现了赵五娘的心灵美,使这一人物从行动到内的感情都真实和饱满,使湘剧舞台上的赵五娘不再是概念化青衣行当的人物。

彭老的高腔演唱有着很高的修养,早已达到声情并茂、挥洒自如,吐字行腔如行云流水、自成一派,在节奏和旋律上都给人美的享受。有专家评论,听彭俐侬演唱的高腔赵五娘,真有余音绕梁,回旋跌宕的感觉,唱出了人物的辛酸,叩响了观众的心扉。湘剧高腔经徐先生、彭先生的创新发展,《琵琶上路》中的唱段广为流传。而“放流”板式的成功运用,使高腔的色彩更丰富、更浓厚。那低回婉转的旋律,如泣如诉,意法自然的节奏,雄浑豪放的声音,使人如醉如痴。田汉曾评价湘剧高腔是“最完整最可听的”,并为彭俐侬先生提诗“人情深入功夫到,挥酒歌舞意自如”。

赵五娘这个角色,彭老演出了二十多年,早已红遍三湘四水。作为一位表演艺术家,她从不因为熟戏而停止探究。在《描容》这场戏里,她不满足只是意到的作画动作,为了传神动人,她先是看别人怎样作画,继而拜师学习绘画,她在艺术创造上的追求和韧性,使《描容》的表演动作有了很大变化。从生活真实到艺术再现,观众看到的赵五娘绘画,眼睛始终在画上,两只画笔时而悬腕,时而悬肘,调水、洗笔、写意、细描,或侧身、或站立,从形式到神似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和完美的艺术效果。

观看彭老的演唱,犹如品赏到了陈年美酒,韵香味浓。她对艺术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发扬。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彭老创演的剧目充满生活气息和泥土芬芳。曾十二次接见、观看彭老演出的《描容上路》《打雁回窑》等剧目,还与她认真探讨湘剧表演创作。在荣誉面前,彭老谦和朴实,为人低调,她做人犹如她的戏一样,不做作不花哨,真实爽朗,没有架子。

70年代,我与彭老在省湘剧院演出团一起工作,那时一年有半年多在地、县、乡演出,条件及极其艰苦,很多时候演员就在舞台居住。夏天在河里洗澡,自己做饭,一天演两到三场,真是“上山到顶下乡到边”,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演。彭老边演边教学,边创作。她演出特别认真,总能得到观众的热烈掌声。她带领左大玢、我排演的《心明眼亮》参加北京现代戏汇演,取得成功。她饰演的瞎婆婆唱、做都非常感人。我曾请教彭老怎么才能演唱动听感人的诀窍,彭老笑着说“只要肯练、好学、勤钻、多演、喜欢湘剧,就会有办法。”彭老的话很实在,给我指出了学艺成才的登峰之路,四十余年后,此话犹言在耳。作为从事湘剧表演艺术的一员,学习继承彭老的舞台艺术是我的责任,我将为此努力奋斗。

上一篇:父亲的书 第7期 下一篇:如何把握歌曲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