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如何做到“温故”而“知新”

时间:2022-07-24 11:01:25

复习课如何做到“温故”而“知新”

摘 要:最近听了几节复习课,教师们普遍都觉得复习课难上,难在哪里呢?一是难在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都是学生学过的,学生缺乏新鲜感;二是教师对复习课的重视程度不同于新授课,教学研究不够,往往随意性比较大。根据自己的教学所感粗略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复习课;主体地位;新授课

一、复习课最常见的问题

1.教师包办到底,通过归纳、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是,教师讲得津津乐道,学生则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觉得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复习目标不明,教学过程随意,照本宣科,把教材的内容又讲了一遍,课后题又让学生做了一遍,课堂上只是把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又放了一遍,把复习课上成单纯的知识回忆课。

3.不照本宣科了,但又抛开教材,大搞特搞题海战术,大量解题,大讲特讲,肆意拔高,搞得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措,将复习课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做题课。

二、复习课要注意的问题

1.复习课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复习课千万不能上成教师一个人滔滔不绝,讲得面面俱到,生怕学生这边不会,那边又记不住了。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章节的基础知识,同一小组的同学可以相互检查、补充,教师只需在学生整理好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将易混淆的概念、规律、实验等点出来,让学生辨析、讨论。

如,在复习“欧姆定律”一章时,我会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归纳整理本章基础知识,模式不限,可以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加以概括,也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也可以以其他的形式进行自主梳理。学生课前基本上已归纳出电阻的概念、影响因素、单位及换算、种类等;变阻器的种类及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构造、使用方法;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其应用。在课堂复习过程中,教师抛出几个问题请学生辨析、讨论:本章中主要的实验有哪些?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及“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相同吗?对于公式R=■你是怎么理解的?当然也有一些实验用到了相同的实验方法,也让学生进行归纳。比如,本章实验中用到最多的就是控制变量法,哪些实验用到了这种方法呢?他们分别是如何控制变量的呢?当然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一两天就能培养起来的,教师在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归纳,一旦学生养成习惯或者能力培养起来以后,教师就会轻松不少。

2.复习课应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物理知识与知识间是互相联系的,前一部分知识为后一部分知识引桥铺路,后一部分知识又往往是前一部分知识的深化与完善。复习课应做到“温故而知新”,“温故”诚然是复习课的首要任务,但“温故”不是复习课的全部,可以说“温故”的目的是“知新”,即将旧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纳入新的知识框架,建构新的知识网络,将知识系统化。

如,在复习“简单机械和功”时,在学生做好基础知识的“温故”后,我会通过几个问题将旧的、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化,(1)把一桶沙提高,用简单机械怎样做可以省力?学生会提出:杠杆、动滑轮、滑轮组;(2)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省力呢?怎样才能省力?怎样才能最省力?复习了三类杠杆,引出了找最小力的典型问题;(3)使用动滑轮为什么可以省力呢?怎样才是最省力的?复习滑轮的实质;(3)既然动滑轮能省力,为什么还用滑轮组呢?复习使用滑轮组的好处和省多少力的判断;(4)用这些简单机械时,能不能省功呢?复习功的概念;(5)用这些机械工作时,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呢?复习功率;(6)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机械来工作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引出机械效率的含义。这样,基本上把本章中很多零碎的、分散的知识点利用“提一桶沙”的情景,归纳整理,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系统。

3.复习课应精选典型例题和训练题

在复习课中,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评是很必要的,既能复习所学知识,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渗透的物理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但教师应当精选例题,所选的题目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最好能在解决该题时用到所复习的大部分知识,且解题方法也要典型,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如,在复习“电功与电能”时可出这样一道例题:有一盏标有“220V 100W”的白炽灯,(1)正常工作时它的电阻是多少?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得它的电阻是50.5Ω,这是为什么?(2)正常工作一昼夜要消耗多少电能?(3)如何将它接在380V的电路上让其正常工作?(4)将它与“220V 40W”的灯并联在家庭电路中哪只灯亮些?(5)将它与“220V 40W”的灯串联在220V的电路上,哪只灯亮些?相同时间内哪只灯产生的热量多?(6)两只灯串联时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多少?(7)如何测量它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这道题把本章的基本公式、方法都用上了,由此也复习了本章的让学生感到头疼的、大量的公式的应用。

适当的学生训练也是必要的,但课堂训练题要根据复习目标,精选在内容和方法上都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但所选的题目切忌过难,否则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学生会觉得复习完了,怎么这么多题目还不会做,是不是自己太差了,享受不到成功的乐趣。当然也不能太容易,这样学生会觉得这么简单啊,不用复习我也全会做,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因此,教师所选的训练题要能分层要求,大多数题目大家都会做,最后一到两题让学生有思考、提升的空间。

4.复习课还要注意物理方法的传授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以往的复习课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教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本人的做法是,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贯穿其中,在课堂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复习课的目的是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加以回顾、理解、升华,复习课的模式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用什么模式,本人觉得复习课也要体现新课改精神,把时间交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复习,学会学习。

(作者单位 南京市六合区实验初级中学)

上一篇:论初中生物探究教学的一般步骤 下一篇:浅析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