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者活动与高职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之培养

时间:2022-07-24 08:16:51

青年志愿者活动与高职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之培养

摘要:高职教育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培养高职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要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活动;高职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136-02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新时期青年工作的新发展,是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弘扬文明新风、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高校学生志愿者通过到社区、敬老院、儿童康复中心和附近企业、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形成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了平台,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高职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基于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岗位需要的育人理念,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高职教育必须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是指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需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应具备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五种能力。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新时期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完善自身功能的自觉追求,高职教育应不断探索增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中,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以便他们更早地融入社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核心职业能力有更高的认识,以便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培养高职

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从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看,学校最终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大学生进行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广泛发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既能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又能在实践中增加对专业知识的领悟,也能拓宽视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加强自我的责任感,从而更自主地去学习和实践,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们对高职学生培养的目标定向是有一定理论知识、有较强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有较多的实践活动,只有经过实践锻炼才能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际能力。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一种社会教育性的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实践性特点可以使学生把现有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并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反馈、自我激励的机会,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融合,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

青年志愿者活动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这一特性决定了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学生素质教育开展过程中的优势。学校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问题,把书本知识与具体的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对学生而言富有吸引力。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应本着自愿原则参与,自主选择参加活动,最大限度上发挥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调动个人积极性。这一过程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达到一种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推进高职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

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

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必须倡导“三贴近”的理念,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相结合,才能实现其真正的内涵和真谛,更好地为学生成人成才服务。总结我院近几年开展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做法:

加强对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在学生中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有覆盖面广、参与人员众多的特点,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缺乏针对性,容易使活动流于形式。因此,必须加强对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管理与指导。首先,要建立负责规划、协调、指导全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指导机构,加强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与校外团体的联系,将高校所能与社会所需相结合开展活动。其次,要建立健全青年志愿者组织,成立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注册登记青年志愿者名册,建立青年志愿者档案,根据青年志愿者个人需求,使个人条件与组织要求相匹配,更好地发挥优势,满足志愿者的归属感要求。再次,要建立一支由各专业骨干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学生辅导员等组成的青年志愿者指导教师队伍,全方位地支持形式多样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培养不同专业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最后,要对青年志愿者活动进行理论研究,在学生中加强调研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要把志愿服务与志愿者的成才和就业全面挂钩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与志愿者本身的成才、就业等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才能得到广大学生的全面响应。高职院校在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时,应该与专业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各院系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专业优势,巩固和扩大活动基地,拓宽服务领域。要不断探索培养、提升和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举措,例如,与相关企业单位共建青年志愿者活动基地,促成活动开展长效化;指导学生从事与自己职业发展相关的志愿服务项目,借助活动平台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实际工作经验。要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把个人和社会、个人和职业联系在一起,承担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执行力等核心职业能力,为其日后走向社会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加强大学生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舆论宣传和措施保障 参与者对志愿活动的理解、选择志愿服务的原因及活动反馈等问题,决定了青年志愿者活动能否长期有效地进行。因此,要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青年志愿者转变传统观念,将参与志愿者活动内化为他们进行自我完善、自身全面发展的动力。当前,高校学生素质培养评估体系中虽然有鼓励大学生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条款,也定期开展青年志愿者评优活动,但由于评价体系不完善,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大学生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可以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引入“学分”的概念,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或者将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范畴,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增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参与得分;也可以对每一位注册的青年志愿者建立志愿服务档案,对学生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进行“积分”,根据累计分数表彰奖励,从而达到鼓励学生广泛参与的目的。

总之,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从入学教育开始,贯穿高职学生的大学生涯始终。作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闪光点,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要作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抓手,做到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培养各项职业能力;同时要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和高职学生成长实际,满足他们的自身需求,培养学以致用的综合素质人才,让青年志愿者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锻炼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文静.关于高职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

[2]文学禹.论高职院校青年志愿者活动与大学生素质拓展[J].社科纵横, 2009,(2).

[3]袁理锋.高校志愿者活动及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J].职业时空,2009,(6).

[4]陈皓,董,厉杭,程蕾,孙婷婷.高校志愿者:在奉献社会中锻炼成长[J].今日浙江,2008,(24).

[5]孙家峰.论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管理创新[J].科教文汇,2007,(8).

[6]钟慧.略谈新形势下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J]. 琼州学院学报,2009,(8).

[7]张春梅,马智群,孙桂香.新时期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9,(7).

作者简介:

吴小娴(1982―),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内地藏疆中职班在校生三年内超两万等 下一篇:高职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