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H和外剥内扎术I期治疗急性嵌顿痔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24 06:35:05

【摘 要】目的:探讨I期PPH手术治疗急性嵌顿痔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8例急性嵌顿痔行I期PPH手术治疗(I组)和同期19例作传统外剥内扎手术(Ⅱ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I期PPH手术治疗组病例术后愈合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在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方面有明显差异(P

【关键词】急性嵌顿痔;PPH手术;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52-01

急性嵌顿痔是肛肠外科中最常见的急症,也是痔病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治疗上急诊I期手术得到越来越普遍认同,但是否适合PPH手术有一定争议。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急性嵌顿痔37例,其中16例行了急诊I期PPH手术治疗(Ⅰ组),21例给予外剥内扎手术(Ⅱ组),现将我们的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急性嵌顿痔共37例,其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17~74岁;嵌顿时间1d内15例,2~5d内18例,6d以上4例;混合痔20例,环状痔17例。随机分为急诊I期PPH治疗组(16例)和外剥内扎手术(Ⅱ组)(21例)。1.2 症状与体征:两组病人均具有剧烈疼痛,伴排便困难,10例有便血,色鲜红,5例伴有轻度贫血。肛肠专科检查:痔核脱出于外,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部分病例伴有血栓形成、黏膜糜烂、炎性分泌物等,触痛明显。1.3 治疗:I期急诊PPH手术组:混合痔10例,环状痔8例。手术方法: 麻醉起效后取截石位或者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在痔核最明显处分1~3处沿行放射状切口切开外痔部分,钝性剥离血栓,以圆形肛管扩张器芯扩肛片刻并按摩还纳痔核;置入扩张器,与会皮肤对称固定四针;通过扩张器导入肛镜缝扎器,分别以3点和9点为起始点,用2个“0”的慕丝线于齿线上约2-3cm行直肠黏膜下双半荷包或者双全荷包缝合;旋开圆形吻合器至最大位置;导入吻合器并使蘑菇头深入至荷包线上端;分别将荷包线两端打结,以带线器将荷包缝线、前后牵引线分别由吻合器侧孔拉出;适度牵拉荷包缝线的同时,闭合吻合器,击发并切除肠腔中脱垂黏膜,保持闭合状态约30s,旋开吻合器,取出检查黏膜环完整均匀,黏膜宽约3.0~4.0cm;检查吻合口,如有出血即用可吸收线缝扎止血;对于合并较大皮赘或肛肥大患者行皮赘切除或肛切除术,修整皮瓣,在外痔术口处注射布比卡因亚甲兰复方长效止疼液,术毕检查术口无活动性出血后放入复方角菜酸脂拴、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塞凡士林纱条及排气管。术中注意:①吻合口尽可能靠近齿状线,全组病例均约1~1.5cm,;②全部剥离去除皮桥下的静脉血栓,彻底止血,切口全部开放。术后处理:①手术后术口局部注射长效止痛注射液(0.75%布比卡因4mL+亚甲蓝2mL);②术前术后静脉应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灭滴灵抗炎治疗;③术后常规口服通便药物如:麻仁软胶囊2片每日3次;④伤口PP粉液或者中药坐浴每日2次。外剥内扎手术(Ⅱ组)(19例)按传统方法根据痔核分布情况行分段外剥内扎术,环状痔加内括约肌松解术。1.4 结果:2组病例术后愈合良好,无严重出血、感染、狭窄等,随访3-5个月,无功能障碍。两组术后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结果比较(x-±s) 分组 n 疼痛缓解时间(t/d) 住院时间(t/d) 恢复工作时间(t/d) I组 16 1.9±1.49. 7±2.41 8.1±5.1Ⅱ组 21 4.6±2.6 13.3±3.9 15.0±6.5P

参考文献:

[1] 张东铭主编.痔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

[2] 张东铭.痔的现代概念[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1,4(1):58.

[3] 谢坚凤.嵌顿痔的治疗体会.江苏中医.1999,20(5):41

[4] 范学顺,安阿明,王林清,等.外剥内扎法治疗急性嵌顿痔62例.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7,11(3):251

[5] 谢志荣,罗劲根.急性嵌顿痔的Ⅰ期PPH手术治疗[J].大肠外科杂志,2005,11(3):192-193.

[6] 陆庆革,白国民,刘宇.改良PPH术治疗重度痔50例疗效观察[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1):151

上一篇:基层医院开展后腹腔镜手术40例体会 下一篇:护患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