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南门外商街旧区改造

时间:2022-07-24 06:30:47

西南交大南门外商街旧区改造

摘要:目前在发展较为不完整的城郊地区存在大量功能丰富完善但环境设施却滞后低劣的服务商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南门外商业街为其中典型的一处,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找出其重点问题区域并作出适当的改造,从而探讨该类商业区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商业旧区;街道使用;改造;环境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一、交大南门商街形成分析

(一)地理位置:商街位于西南交大犀浦校区南门外,南起犀安路,北至沙西线。全长约1km,宽约15m(含人行道)。四周均为居住区,此街区包含了衣食住行等商业服务,形成具有特色的小吃商品街,是周边片区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形成分析:小区级道路自带门面房车辆通过此处产生消费需求&大学生消费移动摊贩增加形成完整的商业区。

二、现状调查及再发展分析

(一)主要调研范围:商业、娱乐业、餐饮等人流密集,流动性大的区域,主要矛盾集中在群兴路前半段,选取该区域主要调研范围。

(二)道路质量分析:区域内的道路由纵向的主干道——群兴路,以及若干条横向的支路组成。均为双车道,路边均设有停车位,群兴路道旁的人行道宽度为3.5米,为小摊贩在夜间摆摊提供了条件。

(三)建筑利用率:区域内的建筑基本采取底层商业,上层居住的模式。

(四)商业现状分析:

1、商业类型分布:餐饮40%、服饰40%、小商品8%、娱乐(网吧及KTV)10%、旅店10%、超市及便利店9%。其中餐饮在某些街道集中分布,娱乐部分出于对空间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二层。

2、商业特色分析:现有经营项目均属于日常生活消费,基本满足使用人群的需求。但是除了餐饮业外,其他类型商业分布较为零散,没有营业氛围,易相互干扰。

(五)交通现状分析

1、车流方向:摊位还未摆出时,驶入和驶出车流量相差不大,其中,汽车数量居多;营业开始后,机动车量明显减少,人流量增大,驶入的车流量明显增多。

2、人车关系:停车位4:30以后禁止停车。此时,道路较宽,人行道未被占用,人车能够和谐通行。在此之后,各类商贩出摊导致人行道被占用,车行道减半,人行和车行流线产生冲突。

三、研究对象分析

(一)商业分布

临街门面店:商区内的迎街门面店,各行业分布较杂乱无序。

移动摊位商贩:在服饰店外的移动商贩多为服饰店的外扩;商街前半部多为即买即走的小型食品摊贩;中部多为设有座位的食品商贩;后部零星分布一些独立的服饰商贩。

(二)公共设施分布

垃圾桶:由于垃圾桶置于人行道上,摊贩出摊时无法利用,利用率低。

整个街区仅有一处公共厕所,环境恶劣,基本为商贩所用,消费人群很难发现使用。

(三)摊位出摊、撤摊时间统计及区位分析出摊调研时间段:16:00-18:00——出摊数量依次递增,六点是达到最高峰

收摊调研时间段:9:30-12:00——9点时为高峰期,十点后摊位数锐减。

(四)主要人流方向及人群构成

商业街主要面对人群为学生和林湾村居民,从下午四点半陆续有学生从南门口进入商业街,五点左右附近小区居民也陆续进入商街。主要人流方向为南北向,同时穿插少数东西向行人。

(五)沿街摊位与已有商业建筑的关系

无摊贩状态下的道路宽度10米,两侧人行道宽度分别为3米和4米,道路两侧预留了限时的停车位,下午四点半后禁止停车,交通状况较顺畅,两边商业建筑前空间宽裕,人行方便。两侧摊位占用了三分之一的道路,而购买人流也没有独立的行走空间,人车冲突明显,且商贩的装箱及各种杂物也侵占了原有的人行道空间,阻碍了已有商业建筑的营业区域。(六)摊贩商业种类及购买人群行为状态现有摊贩种类:餐饮类,服饰类,音像书籍类,其他零售小商品。餐饮类分为即买即走和有就餐区域两类。不同的摊贩类型所需场地和购买人群逗留时间都有区别,与商业街的使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四、群兴路商业街改造设计方案

(一)改造主题与定位:商区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周围人群的使用需求。但缺乏交通管制,造成人车混杂,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二)规划布局1、功能分区:顺应原有趋势,将餐饮类集中在群兴路北端,根据停留时间以及摊位所需空间,分为即买即走和停留两类。2、交通整治:在摊贩贩售的时候进行限行,机动车绕行,使群兴路成为一条完整的步行街,以提供安全舒适的商业环境。3、卫生整治: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增设垃圾桶,将垃圾桶设置在道路的交汇处等明显的未知上。将公共卫生间设置在群兴路中段位置,方便寻找,同时改善其如厕环境。

商业街更新规划平面图:

参考文献

王建国.城市设计.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齐康.城市建筑.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张蕊,女,(1990.10——),河南洛阳,汉,本科,研究方向:建筑学。

上一篇:城市特色对城市规划设计产生的影响探析 下一篇:关于水锤共轭方程式的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