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24 06:07:57

激励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及时地发现、充分地肯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能使他产生“最佳情绪体验”,即“感到强烈的喜悦、欣慰、幸福……还会对别人,对整个世界产生爱意,甚至会有一种要马上做点事作为报偿的欲望”。对于中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激励 教学 思想品德 应用

思想政治课本身就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课程。政治课的许多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借助实践的力量,恰当地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多多联系社会生活中得热点和焦点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并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感悟生活。例如在教学九年级的“环境问题”时,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道社会调查题,让学生对学校周边的环境进行调查,并将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给村镇、社区或办事处提出意见及建议,包括保护水源、保护环境、有计划的开采资源等。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不乱扔纸屑垃圾、不乱写乱画、不乱倒饭菜,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每年国内外的时事新闻都和政治学科有密切的联系。为此,教师应根据新课内容,结合一定的时事热点来教学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教学时,介绍了时事热点:“中美撞机事件”,学生的情绪一时激动起来,我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从王伟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样去以实际行动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呢?学生交流热烈,言语中流露出对美国霸权主义的不满情绪。公开发言时,有的说从王伟身上看到了一种视死如归、奉献祖的高尚情怀;有的说看到了一颗赤诚的爱国心。最后,大家一致表示要努力学习,练好本领,为祖国的发展、强大而奋斗。这种时事热点激趣的教学方法比单纯地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它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自主、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智慧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对学生对教师都受益匪浅。无论从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得到了落实与升华。

在帮助落后者进步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这样就能使他们重新点燃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

起先,在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后,我发现即使他表面上服气,但实际上他只是摄于你做班主任的威严而心里不服气。后来在不断的反思与探索中,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招数其中叫做退三进一,我们看电视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老虎等凶猛的动物在进攻前首先向体后撤退,为什么撤退呢?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我们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表扬他的三个缺点,此谓之退三进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班主任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刘心武有这样一句经验的话:一个丑恶的罪犯也有他自己的心灵美!我们的学生再怎么调皮也不能同罪犯等同起了来吧?

我以前班里有一个叫郑添楠(化名),性格比较反叛,总之,班主任说什么他都不乐意,讲什么道理他都认为不对。但是这个学生爱好足球,有一段时间英超联赛刚好在中午12点左右转播,他就经常迟到,还有他的字也不错,出黑板报也是个人才,有一次,他参与出的黑板报在学校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我当即把握住这个好的时机找他出来谈话。首先我大力表扬他出的黑板报如何别具一格,然后我表扬他关心足球是好事,之后又跟他聊巴西的足球艺术,这时他特别来劲,聊完之后我发现他的脸上终于露出春天般的微笑。这时我看准时机话题突然一转:“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有那么多的优点,班里的同学却没有一个喜欢你,这是为什么?”然后我对他一一分析原因,比方说。由于你基础差,上课听着没劲,就忍不住找别人聊天,影响了别人上课等,开始他还只是点头,到后来他也主动表态。这以后我又找他谈了几次,慢慢的我发现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好转,与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融洽多了,学习也有了进步。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凡是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方法和途径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尝试。希望我们每位思想品德教师能够做一个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在教学中尽可能“不见自我”,要创造最大的空间,去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让学生自由、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关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3

[2]孙启录.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与能力培养[J].科海故事博览,2011(3)

[3]蔡伟,《课堂教学创新论》,2003

[4]陈志贵.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学习高效课堂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2(1)

上一篇:“加减法”促美好习惯 下一篇:初中德育的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