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有益影响

时间:2022-07-24 05:59:02

浅谈音乐教育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有益影响

摘 要:音乐是有着深远意义和明确目的的实践活动。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融洽学生的人际关系,塑造学生的良好道德品格,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习生活;健康发展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发展,中小学校对音乐等艺术课愈发重视,很多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下,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了一些兴趣班,学习了绘画、音乐、舞蹈等等,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A校积极倡导“情商教育,愉悦教学”管理模式,尤其是在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中,不仅增设了钢琴、锣鼓、响铃等一系列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普及电教板教学更是为喜爱音乐的孩子们提供了便利,在音乐课堂上不仅仅是唱歌,有了这么多的乐器,学生可以参与创作自己喜欢的音乐,这是近年来音乐教育课堂上出彩的一笔。下面我就音乐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的有益联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音乐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引导

据对A校的调查数据整理统计,有80.36%的学生表示自己喜欢听歌,并且有自己会唱的拿手曲目,多为传唱度较高的流行乐曲;有15.85%的学生表示自己只喜欢听歌,不会唱;只有3.79%的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听歌也不喜欢唱歌。其中,愿意自己编歌或是能演奏一门乐器的学生比例达30%,可见音乐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学生在校园里的文化课竞争也日趋激烈,许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和学困生心理承受能力低下、调节能力较弱,表现出对学业上的竞争感到不适应甚至疲惫,而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与人的身心关系最为紧密,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听听音乐,唱唱歌宣泄不良情绪,能够很好地让这部分学生转移视线,缓解压力,避免钻牛角尖,甚至误入歧途。

二、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意识的提高

在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音乐课堂的主旋律,与以往的重视结果不同,现今引导学生体验式情感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过:“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侵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可见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心灵能起到净化作用,从而使学生体验情感,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通过音乐的聆听和启发,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进而发芽,形成足够丰富的感受和沟通能力。音乐教育对学生美感的唤醒,是其教育价值的核心意蕴。

三、音乐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

在科学文化课等基础性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都是靠调动大脑意识来进行记忆、理解、背诵的,可他们在学习中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文科好,有的学生理科好,但是文科好的学生一般多喜欢艺术类课程,尤其在音乐方面。理性的认知能力侧重于开发学生的左脑,而音乐教育侧重于直觉的、感知的,更多的是在开发学生的右脑。从对A校的六个年级调查数据来看,有34.63%的学生在课外掌握了一门乐器,而在掌握一门乐器技术学习的同时,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比重达到了78.52%,由此可见,学习音乐艺术,不但没有耽误文化课的学习,反而让这些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在综合学习能力上有了更好的发挥。

四、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

创造能力是一个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教师在新课改的课堂上,也更多地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事实证明,学生对此的反应是积极的、热情的,他们能更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跳出固定思维模式的框架。而音乐的艺术思维更侧重于直觉。著名的哲学家康德对此做了这样的描述:“艺术是神圣的,它比科学更高深、更深刻,它揭示的真理超越了科学的范畴。”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音乐艺术学习对学生创造力开发的重要性,根据对A校的学生问答的发现,有艺术思维与能力的学生比没有艺术思维和能力的学生更占有优势。

五、音乐教育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音乐教育不仅能辅助学生学会创造,也能够让他们学会相互合作及交往。在音乐的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语言,这对于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性格偏内向的学生。音乐集体课的学习,使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提升,根据笔者对A校的高年级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在与新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有85.32%的学生喜欢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

友,这其中有80.25%是在音乐讨论课或是兴趣课上认识并加深

了解成为好朋友和好伙伴的,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对学生接纳新朋友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六、音乐教育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塑造

对学生个体而言,音乐教育以及艺术教育是生命早期发展的主要动力,让这些孩子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教育,在培养记忆,观察等能力的基础上,伴随着坚持不懈、善始善终、努力拼搏等优良素质形成完整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的成

长、发展,以及塑造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完美的人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音乐是有着深远意义和明确目的的实践活动,音乐教育在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起到了多方面的促进作用,研究证明,学校重视并积极拓展音乐艺术类课程的做法是正确的,良好地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汪艺文.浅谈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影响[J].通俗歌曲,2015.

上一篇: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关于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研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