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十三:担当肩上责任(二)

时间:2022-07-24 05:58:24

主题十三:担当肩上责任(二)

精品细酌一

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巴金

一个年轻的朋友写信问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回答他:“做一个战士。”

另一个朋友问我:“怎样对付生活?”我仍旧答道:“做一个战士。”

《战士颂》的作者曾经写过这样的话:

“我激荡在这绵绵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我就应该追逐这洪流,而且追过它,自己去造更广、更深的洪流。”

“我如果是一盏灯,这灯的用处便是照彻那多重的黑暗。我如果是海潮,便要鼓起波涛去洗涤海边一切陈腐的积物。”这一段话很恰当地写出了战士的心情。

在这个时代,战士是最需要的。但是这样的战士并不一定要持枪上战场。他的武器也不一定是枪弹。他的武器还可以是知识、信仰和坚强的意志。他并不一定要流仇敌的血,却能更有把握地制敌人于死命。

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享受阳光,却在暗夜里燃起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驱散黑暗,这是战士的任务。他不躲避黑暗,却要面对黑暗,跟躲藏在阴影里的魑魅、魍魉搏斗。他要消灭它们取得光明。战士是不知道妥协的。他得不到光明便不会停止战斗。

战士是永远年轻的。他不犹豫,不休息。他深入人丛中,找寻苍蝇、毒蚊等等危害人类的东西。他不断地攻击它们,不肯与它们生存在一个天空下面。对于战士,生活就是不停地战斗。他不是取得光明而生存,便是带着满身伤痕而死去。在战斗中力量只有增长,信仰只有加强。在战斗中给战士指路的是“未来”,“未来”给人以希望和鼓舞。战士永远不会失去青春活力。

战士是不知道畏缩的。他的脚步很坚定。他看定目标,便一直向前走去。他不怕被绊脚石摔倒,没有一种障碍能使他改变心思。假象绝不能迷住战士的眼睛,支配战士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除非他死,人不能使他放弃工作。

这便是我们现在需要的战士。这样的战士并不一定具有超人的能力。他是一个平凡的人。每个人都可以做战士,只要他有决心,所以我用“做一个战士”的话来激励那些在彷徨、苦闷中的年轻朋友。

(选自《巴金散文选》)

阅读思考

1.本文的标题采用问句形式,可以收到什么样的效果?

2.文章开头用同一答案“做一个战士”回答了两个不同的问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请指出第六自然段在全文的地位和作用。

4.“他不是取得光明而生存,便是带着满身伤痕而死去”一句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5.文章第七、八、九自然段用文学笔法描绘了战士的光辉形象,请用自己的话对战士形象加以概括,并说说文中使用这种写法的好处。

精品细酌二

活在责任和义务里

陈晓虹

作为一种人生理想,我们做人最一般的目标就是造福桑梓,积德行善,即不仅仅保持或培育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且应当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就像司马迁说的,人都难免一死,但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如鸿毛。如果一个人没有现实作为,没有在生活中发挥他生命的现实价值,他的活和他的死就没有什么区别。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愿意,每个人都会做出对社会有益的事,也只有尽到了对社会的义务,对现实的人生作出了个人独特的贡献,一个人才算完成了做人的使命,实现了自己做人的价值。

美国总统肯尼迪也说过:“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是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活在责任和义务里”这句名言,是已故台湾著名国学大师耕云先生在台北和北京多所大学里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他一再告诫学子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要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又是家庭的一分子,也要尽到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他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对社会和家庭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少了许多纷争和掠夺,少了许多奸邪和罪恶,而多一些安定和祥和。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就必须承担属于他的责任,履行属于他的义务。对家庭,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人类,你必须尽到责任和义务;对工作,对事业,对同志,对朋友,对子女,你必须尽到责任和义务。

主动承担责任的人,就会感到身上有一股无形的压力;有无形的压力,就会具备谋求生活的动力;具备谋求生活的动力,就会有信心把自己承担的责任承担到底。同理,主动履行义务的人,就会两肩担道义;两肩担道义,就会一身正气,就会有力量把自己履行的义务履行到底。

有人说,责任感是创造一切的机会。抓住这种机会,就应该使人现有的生命,全在道义之中,随时随地无愧于人生。如此,则自己的一举一动、一心一念,都不违背道德仁义,都可惊天地而泣鬼神,都会随时随地完成人生,解脱人生,圆满人生。就像诸葛亮做人的要点,全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样。鞠躬尽瘁,就是用生命去尽职,去完成人生;死而后已,就是以死亡去尽责,去力行事业。不但完成自己的人生,而且用死亡履行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我们应效法的人生观、价值观。

(选自2006年第8期《中小企业科技》)

阅读思考

1.“活在责任和义务里”本是句名人名言,本文拿来做标题,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2.有人建议作者,应将第五自然段中“对工作,对事业,对同志,对朋友,对子女”这组短语的顺序调整为“对子女,对同志,对朋友,对工作,对事业”。对此,你怎么看?

3.谈谈第六自然段语言表达的技巧和妙处。

4.请指出作者所说的“责任和义务”的含义。

5.作者说,诸葛亮做人的要点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精品细酌三

为别人而生存

[英国]塞缪尔

人们并不仅仅是只为自己而生存。除了为自己的幸福而生存以外,他也为别人的幸福而生存,富人和穷人都不例外。对某些人来说,生活是快乐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生活是痛苦的。但是,最有价值的生活却绝不是那种只追求自我享乐的生活,甚至也不是那种沽名钓誉的生活,而是那种在每一项美好的事业中都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地做一些给社会带来希望和益处之工作的生活。

海尔洛克勒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圆心,它被许多同心圆所环绕。从我们自己的圆心出发,第一层圈出现了――这是由父母、妻子和孩子组成的圈;第二层圈是各种亲朋好友关系;然后是自己所属族群的同胞关系;最后是与整个人类这个种族的关系。

要想在人世间能够始终如一并坚定地履行我们的职责,这就需要对我们的所有能力进行开发和培养。正是那些有关是非、善恶、美丑和好坏之类的良知使得我们在今生履行对人类的责任。

职责的范围是没有固定的界限的。它存在于生命的每一个岗位。在我们的一生中,无论我们是富有还是贫困,是幸福还是不幸,我们都无法选择,但我们却能够选择去履行那些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处不在的职责。不惜一切代价和甘冒一切风险地遵从职责的召唤,这是最高尚的文明生活的本质体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伟大的事业都值得人们去为之奋斗、值得人们为之神往、为之奉献自己的生命。

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把责任这一概念同士兵的职责相联系。我们还记得在庞培古城中因履行职责而死在他的工作岗位上的那位异教徒卫兵吧,那是发生于一千八百年前的事情。当时,庞培古城附近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庞培古城被火山灰彻底埋葬。这位士兵是一位真正的战士。当火山爆发时,别人都在仓皇逃命,唯有他仍然坚守自己的岗位。因为那是他的职责。当时,他被安排守卫那个地方,而他也绝无退缩之意。他因吸入火山灰中过多的硫化气体而窒息死亡。他的身体化作了灰尘,但他的精神却永存于人类的记忆之中。今天,我们仍能在那不勒斯的巴尔波尼可博物馆中看到这位士兵曾经使用过的头盔、长矛和胸铠。

这位战士真可谓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出色地完成了他的职责所要求他做的事情。恭顺地服从职责的召唤,即服从父母、服从师长、服从长官等的召唤,这是每个希望自己品行正直的人不得不认真学习的课程。从少年时代开始,人们就应该开始学习和养成听从责任的召唤这样一种恭顺的心态。尽管生命是有限的,但我们必须听从职责的召唤,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职责,从其最纯粹的形式上讲,它是那么的具有强制性,以至于一个人在尽职尽责的过程中根本就忘却了自身的存在。这就是职责的核心所在。它要求我们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不能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而应当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职责。

(选自《智慧的力量》)

阅读思考

1.第一自然段“最有价值的生活却绝不是那种只追求自我享乐的生活,甚至也不是那种沽名钓誉的生活,而是那种在每一项美好的事业中都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地做一些给社会带来希望和益处之工作的生活”一句中的“绝”“甚至”等副词能不能省掉?为什么?

2.第二自然段援引海尔洛克勒所说的一段话,意图是什么?

3.庞培古城中的那位异教徒卫兵在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时并没有惊人之举,而作者对他却赞赏有加,对此你作何评价?

4.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写道:“职责,从其最纯粹的形式上讲,它是那么的具有强制性,以至于一个人在尽职尽责的过程中根本就忘却了自身的存在。这就是职责的核心所在。”这几句话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5.今天,我们总是教育学生要“张扬个性,赏识自我”,并且,有人还这样讲,“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试说一说以上这些说法与本文所倡导的思想是否相悖谬?为什么?

上一篇:主题十四:谱写美德赞歌(四) 下一篇:主题十三:担当肩上责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