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低碳生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8-01 08:41:04

大学生低碳生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国人心中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环保的生活理念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那么作为新兴理念倡导者的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是如何理解的呢?在日常的具体行为中是否真正低碳呢?文章通过对廊坊市几所高校大学生的低碳生活现状的调查,同时结合相关书籍、文献进行了分析,对廊坊市大学生低碳生活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廊坊高校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逐渐被世人广泛认识和接受。它是倡导能源的低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低排放,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消费的生活。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节能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碳排量”、“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很流行的名词,但是大学生们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具体行为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而有效探索引导大学生选择低碳生活、宣传低碳生活,使其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从而让他们更好地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低碳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低碳认识上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了解到有85%的大学生熟知“低碳环保”的概念,但是对“低碳生活”内涵模糊不清。另外,很多同学认为推行“低碳”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8%的大学生对减少碳排放非常关注,他们不仅自己过简单的低碳生活,而且在生活中非常注意减少碳排放并能够向周围的人做宣传;有16%的大学生认同碳排放会带来气候恶化、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等不良影响,且正在采取行动减排;有70%的大学生觉得应该减少碳排放量,但自己并没有采取行动,其真正原因还是未对低碳引起足够的重视;有6%的大学生不认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自己有关系。

2.行为习惯上的问题

调查显示,大学生受访者对于“低碳生活”的认知度高达98%,但是,在实践方面,只有71%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将“低碳生活”理念付诸实践,也就是说还没有将低碳意识于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中。比如在使用一次性购物袋和一次性筷子等物品时,只图一时方便,又如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攀比的心理,他们把购买高档商品看成是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幸福生活的象征。因而在青年大学生中出现超前消费、奢侈消费和面子消费等消费行为,这就与低碳经济所倡导的节能减排、绿色消费的低碳生活方式所背驰。低碳生活应该体现在生活细节上,需要点点滴滴持之以恒的坚持。

3.低碳责任意识上的问题

调查中不难看出,现在大学生在力所能及的低碳行为上,都能够起到降低能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碳排放。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大学生主动向他们身边同学、家人及朋友宣传环保知识,进行低碳传播的并不多,在生活中,如果发现有人破坏环境,有58%的同学选择观望或认为无所谓,只有42%的同学会积极制止。可见,很多同学虽然自己十分注重环保,却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向他人宣传,或者对他人的破坏行为不敢制止。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责任意识还有待加强。实际上,“低碳生活”首先提倡一种环保意识和生活理念,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爱,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4.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低碳宣传上,学校做得不够深入和全面,因而学生了解的也相对很少;二是低碳配套设施差,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应有的低碳意识与校园内低碳生活必备的生活设施不同步,造成实施难。校园内很多低碳生活设施不够完善,很多想实行低碳生活的学生力不从心,这是导致不能低碳的直接原因;三是高校缺乏制度和机制建设。由于没有建立和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因而难以明确减排目标、策略以及实施体系,学生很难在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上有所作为,使得建设低碳型校园往往成为口号和流于形式。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

1.缺乏专业知识

现在大学生对低碳生活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不能满足当前广大青年学生对低碳生活深层次理解,不选择低碳生活的学生表示,他们不坚持低碳生活是因为缺乏对低碳生活专业知识的了解。应使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了解低碳、深入低碳,合理全面地宣传推广低碳,让低碳生活深入到每一个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只有在具体实践中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的指导,才能正确、有效地进行低碳活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2.校园内能源单一化

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高校能源主要是电能和煤炭,而这些能源消耗过程中都会出现大量的碳排放,并且在能源的利用上也往往是效率很低,造成这种高能耗、高浪费、低效率的现象。这对于身处校园的大学生来说,起到一种反面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低碳行为。

3.媒体的宣传力度不大

从调查问卷中了解到,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了解途径上,也仅限于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学校教育和环保宣传部门了解得很少,这说明低碳政策的宣传或者广告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

4.公共设施不够完善

学生的生活环境是学生开展低碳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基本条件,而制约学生参与低碳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校园低碳环境的短缺。在调查的一些高校中依然有不少教学楼、餐厅、厕所等公共场所使用耗电量巨大的白炽灯。在高校公共浴室里,部分高校使用的是传统的阀门开关,学生在洗浴过程中一直使用最大水流量进行洗浴并且洗浴时间很长,水资源浪费严重。

三、推进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策略

1.大力宣传

针对目前高校低碳宣传流于形式,只浮于表面,参与面不够广,针对性不够强的特点,高校应把低碳知识普及作为学生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使每个学生清楚明白“低碳”生活的内涵。利用校园网、校内刊物、广播、宣传橱窗,开设“低碳生活”栏目,宣传介绍“低碳”的基本知识、国际国内环保形势、国际和国外大学的先进做法等等,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加深加强对低碳的理解;举办“低碳经济与生活方面”的培训班和讲座,树立正确的“低碳环保”发展观念,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生活文化。将“低碳环保宣传”全方位、多角度地层层推进,不断增强学生“低碳”的认识,逐渐增强学生低碳环保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让大学生了解当前严峻的生态形势与发展趋势,理解构建低碳校园的意义,建立低碳的生活理念。

2.行为引导

通过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体验对比等形式,对照低碳生活方式,找出自身与其不相一致的行为习惯,并加以改进,并通过自身示范、宣传扩大影响,辐射到家庭社区。在具体的行为上,强化对青年学生的理性消费教育,引导他们构建低碳科学的消费观:少打车,多乘公车、地铁、电车或骑自行车;多吃素食少吃肉;集体去教室学习,教室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扇停,开空调时门窗关闭,及时关闭显示器,对水进行二次利用,选择环保节能型商品;双面用纸或多用电子邮件等无纸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传真机、避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重复使用塑料袋、笔杆等;垃圾分类是为了使资源能够被合理地分类回收并循环使用,而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校园内不定期开辟跳蚤市场,让旧书籍、生活用品得到再次使用。

3.文化带动

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低碳行为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使他们的低碳行为和习惯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把大学生低碳生活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培养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大学生低碳的文化节,充分发挥环保社团辐射带动作用,开展低碳环保交流会、低碳生活研讨会、低碳行为评比、低碳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如校园网络、学校广播、校刊杂志等传播媒体进行形象直观的低碳教育,在校园形成浓郁的低碳文化氛围。学校可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如:寝室低碳评比、教室低碳调查、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书画展览等,围绕“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细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的主题,自觉地节电、节气、节水、节纸、节油、节粮、节约办公用品,最大限度地杜绝浪费现象、污染事件,把绿色学习、低碳生活变成每一名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携手营造“爱护环境,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4.改善设施

学校应增加对低碳设施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提高利用率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对校内的基础设施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其目的在于打造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低碳环保校园与运营模式,如学校水处理与循环系统改造,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学校照明系统改造等。通过这些设施的改造直接让师生体验低碳生活,体验科技进步给人带来的舒适与便利,从而自觉接受低碳环保生活理念,形成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并能自觉宣传。不断改进食堂的节水、节电措施。建议改用节能灯或者改用碳排放量较低的LED灯,走廊的灯可以换成光控加声控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对于白天照明灯浪费的现象,建议在建筑本身上做一定的改进。从窗户的开窗角度、采光率等方面做一定改进。也可以统一照明电路电源,在不必要照明灯时,统一拉闸限电。水电费自付的举措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加强节水节电的意识。

上一篇:浅析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对英语听力材料的... 下一篇:深化中职卫生医学教育改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