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因素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07-24 03:59:53

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因素与对策分析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影响因素;生理因素;动机与态度因素;认知能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4—0061—01

步入21世纪,“汉语热”席卷全球,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开始学习汉语。针对这一情况,国内的许多大学都设有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机构或院系,在很多大中型城市中,也出现了针对国外未成年人汉语学习者设立的私立学校和教育机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但在进行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这些国外未成年人与成年人汉语学习者。为此,我们应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因龄施教”,针对未成年人和成年人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对外汉语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生理因素

未成年人在进行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其记忆和注意力周期短,能够直接接受语音,但语音区分能力差,他们更容易接受目标语本族人的发音和语调,而且时间越长,他们的会话流利程度及准确性越高;成年人在第二语言应用的熟练程度方面虽不具生理、心理上的优势,会话时也不能完全如年龄较小的习得者一般“无所顾忌”,但他们会有意识地反复训练,并运用语言的内在规律去分析语言,进而在分析的基础上提高会话的准确度和流利程度。

因此,在对国外未成年人进行汉语的听说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较多地使用汉语,使他们尽可能直观地学习到汉语语音。但未成年人有一个学习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可多进行语音的强化训练,组织他们开展会话游戏,使未成年人在学习汉语的初期,尽可能牢固准确地掌握汉语拼音。国外成年人因受其母语发音特征的影响,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发音方式及习惯,因此我们不必要求其汉语发音一定要做到近乎标准,可以利用汉语及其母语的对比,让其借助母语的正迁移作用进行汉语语音的学习。在练习时,可为其设计具体的交际语境,让他们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话练习。

二、 动机与态度因素

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态度是不具体的,就内在动机而言,儿童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兴趣如同他们认识新事物的兴趣一样,大都只是为了运用。在学习过程中,儿童比成年人能够更加集中精力,能很快地克服羞怯心理,且模仿能力强,因而儿童拥有比较优越的汉语学习条件。而成年人学习汉语的态度明确且动机是多方面的。大多数国外成年人学习汉语是为了了解中国文化或是有具体的使用目的。为此,对于未成年人,对外汉语教学可以采用多内容交叉的方式,在词汇和语法教学中,可以引入趣味小故事或者是简单的科普知识,让未成年人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汉语学习。在语音教学中,要鼓励未成年人多说多练,可让他们在多种趣味游戏中对学到的汉语进行自由的练习。对于成年人,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以对中国文化的介绍来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或者设计具体的语境,让学习者感受到学习这些内容的必要性,进而做到活学活用。

三、认知能力因素

认知能力的发展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也有一定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在习得语言时,完全处于“自我中心”地位,很少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有时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是在学习语言,而这种“无意识”正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先决条件,同时,儿童在11岁前后,其认知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且认知能力的发展与语言能力的发展保持同步,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而成年人的逻辑分析、概括能力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占支配地位,利用这一优势,成年人能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第二语言的内在规律,并能利用这些规律来提高学习效率,但成年人由于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发展不同步,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相分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会受到“第一语言干扰”。为此,在汉字教学中,对于未成年人,我们可以多教一些象形字,尽量让他们把汉字和某种图形联系起来,以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而对于成年人,应使他们在理解偏旁或是部首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组字,利用他们的理解能力提高对汉字字形和汉字意义的认识,在语法教学中,则要让成年人在分析的基础上加深对句式的理解。

上一篇: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下一篇:优化作文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