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电算化与现代信息技术

时间:2022-07-24 03:52:31

浅谈会计电算化与现代信息技术

【摘要】会计信息化发展模式不仅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同时也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效果,真正实现了会计数据处理的现代化发展。文章分析其二者关系,探讨其问题所在以及建议。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信息技术 发展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二者结合而成的网络信息化技术也应运而生,而信息化技术与传统的会计理论相结合又形成了会计信息化理论。

二、二者之间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是与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的,同时会计电算化技术的终极发展目标必然会是会计信息化技术,二者之间不存在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渐进演变的过程。将传统会计电算化中融入现代网络技术之后就成为了会计信息化技术,我们只能说,信息化是电算化的高级阶段,并有效提升了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效果。

会计信息化较会计电算化操作而言具有如下的优势。首先,二者的产生背景不同。不同的时展特点造就了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企业的数量和生产规模还不是很大,所以使用电算化方法就足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加快,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与日俱增,加之新型网络技术的诞生,使得信息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其次,二者的作用不同。电算化技术主要是为了用于降低人员的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使用的;而会计信息化系统则不只满足于此,它还具有提高企业管理效能的,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再次,二者的操作方位不同。电算化操作主要实现企业内部数据的使用,而信息化系统则可以与外部系统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共享。

三、会计信息化理论对我国传统会计的影响

众观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过程,从传统的繁杂的手工会计活动,到进入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会计电算化时期,再到现在的会计信息化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理论是在我国传统的会计学理论和会计活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同样,会计信息化理论对我国传统会计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影响如下:

(一)对传统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影响

会计工作的主体是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现实单位和企业,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虚拟的会计公司开始形成,他们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会计活动开始在短时间内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但工作完成后会马上解散,这种可预见的会在短期内解散的公司模式,使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和会计分期化的基本前提受到了严重影响和冲击。

(二)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可以从企业的内外部收集大量的会计核算资料,并通过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处理,这样传统的会计核算职能的作用就会被大大的简化,但随之会计监督则变得越来越重要。监督自动处理系统的处理过程和国际会计制度的执行状态,建立预测决策支持系统,让企业可以随时利用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资料,对企业财务的发展形势做出预测,进而针对未来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对传统会计报告的影响

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和不实现象成为目前困扰人们使用会计信息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国开始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所谓的会计委派制度是指把一些专业的会计和财务专家分派到各大企业中进行监督,虽然这一办法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但由于很多财务专家在委派的过程中接受企业的贿赂,与企业同流合污,因此会计委派制度并不是最佳的财务监督方式。而最佳的方式应该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面向全社会公开展示企业信息网络,接受全社会的公共监督。并提供一个分析预测系统,使企业可随时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与预测。

(四)对传统会计组织的影响

实行会计信息化可以使企业网络与外界网络形成互联状态,会计信息化系统可自动采集会计信息,生成记账凭证,生成会计报表,还可以对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分析,这就使企业内部的会计部门的作用被削弱,随之企业的网络管理和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也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会计组织也将面临网络信息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四、会计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理念落后,信息化管理意识薄弱,推进会计信息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强

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管理,在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指导和推动下,会计信息化得到较快发展,但仍有许多企业经营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只看到其在降低工作量、提升会计体系管制方面的效果,仅仅把它视为解放劳动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而对会计信息化的综合效果认识不足,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不足,还有人将会计信息化等同于会计电算化,认为搞了会计电算化就实现了会计信息化。

(二)企业财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传递,难以实现财务数据共享,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每一个经营单位在制造、销售以及预测的经济行为中,重在实现信息、资本以及物流的联合。要想做好这几方面工作,必须达到财务资料以及别的资料的同享,但目前一些企业由于会计信息化缓慢,财务管理信息只在财务部门中掌握,无法让其他部门共享,影响了企业管理的开放性和科学化。

(三)财务信息安全缺乏保障

在信息化条件下,主要运用网络来传递资料,因为网络不是封闭的,有些部门和企业管理不严格,缺少必要的安全防范,导致出现财务信息被截取、篡改、泄露的情况。

(四)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滞后

会计信息化实践的推进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技术虽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会计信息化实践应用相比,会计信息化理论存在严重滞后的现象,其理论尚不成体系,一些相关教材给出的技术使用方法尚十分肤浅,没有形成指导性的成熟理论。

五、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企业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大力培养

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是指那些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熟悉财务知识的会计专业人才。特别是现今会计电算化的普遍使用与推广,企业要想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作用,灵活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信息加工与分析,更需要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所以,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应该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计算机技能的培训,计算机维护人员财务知识的培养,从而造就一批企业自己的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同时,也要做好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的招聘工作,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与高职会计院校进行校企合作,为会计学生提供会计实训地点,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会计知识,做到灵活运用,并且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建立人才库,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基础管理工作

要想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规程,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与完整,就必须做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尤其是做好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基础管理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会计电算化的良好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同时,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责任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维护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做好财务信息档案管理工作,应及时做好基础数据的归纳、管理以及备份,并且每次备份至少两套,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除过期数据等工作。

(三)进一步改善与提高企业使用会计电算化时的管理功能

从核算型会计电算化向管理型会计电算化过渡早已成为企业会计电算化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正因如此,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实际实施中应该不断地去改革与提高财务软件的管理功能,真正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所以,在日常应用中,企业应该将财务软件纳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中,提高财务软件的各项需求,并且通过软件自身的更新、完善与企业人员的大力推广,实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全面管理。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管理条件,这也给企业自身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数据核算效率,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和精确地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伟.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01:36-38.

[2]王颖.会计信息化与电算化的比较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01:176-177.

[3]朱琼.新经济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4,05:247.

上一篇:关于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研究